原标题:《想见你》:烧脑剧情的背后,是关于性格、自我认同与命运的探讨

《想见你》,这部豆瓣评分9.2分的台剧,是2020开年最爆的剧。《想见你》之所以能如此吸引观众,最大的一个原因在于:这部偶像剧贯穿了“莫比乌斯环”。这个理论最早是由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提出的,其核心观点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这也是支撑《想见你》这部剧情节发展的理论:黄雨萱和李子维在不同的时空里以不同的身份不断地相爱又分开,观众无法弄清究竟是黄雨萱先爱上李子维,还是李子维先爱上黄雨萱,他们的故事在不同的时空里无限循环,一切都无始无终。借用王诠胜身份的李子维向黄雨萱求婚时的婚戒,被设计为莫比乌斯环的形象,也暗指了这部剧的剧情走向。

这本是一个无法打破的闭环,然而当在无限循环后终于改变陈韵如在1999年小年夜死去的事实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这个无限循环被终止了。很多人都觉得陈韵如的命运被黄雨萱改变是因为黄雨萱对陈韵如说出的那句话——“你会那么想要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太过失望,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期望”,但实际上,是陈韵如这个看起来不被人重视,性格阴郁的女生改变了这一切。是陈韵如主动选择“生”的这一选择,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家庭功能缺失,会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巨大影响

“性格”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来讲,它指的是一种习惯化的、稳定的对待人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性格并非一蹴而就形成的人格特征,而是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所逐渐形成的。而家庭这一环境,便是影响个体性格的第一环境,也是众多影响性格的环境中影响力最为持久的一种。

研究发现,一个人性格塑造的黄金期是从婴儿到儿童时期再到青少年时期。家庭功能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最明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知,二是强化。然而,这两个功能在陈韵如这里都是缺失的。

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时期,个体会通过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和态度,来对自己和周围的人事物进行认知定位。比如当父母消极对待孩子时,会让他们产生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的感觉;另一方面,良好的家庭的环境会对培养孩子形成健全的性格、积极的心态等方面起到强化的作用,反之亦然。

《想见你》中陈韵如内向、阴郁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就是她的所处的家庭环境造成的。

陈韵如的父亲是个赌鬼,而且重男轻女,由此可以推断,在父亲这里陈韵如得不到父爱,而母亲因为做酒家女的工作也无法照顾到她。剧中有一幕,陈韵如的父母在激烈地争抢着弟弟的抚养权,然而他们争吵中却只字未提陈韵如。在这种父母不和,弟弟又和自己不亲近的家庭中,更是强化了陈韵如内向、阴郁的性格发展,剧中可以看到,陈韵如在学校也寡言少语、独来独往,她不会主动去交朋友,别的同学看到忧郁的她也不想亲近,她在学校没有一点存在感。

认知和强化这两个家庭功能的缺失,导致陈韵如的性格产生了扭曲。陈韵如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造成的最大后果就是缺爱和偏执。所以当她喜欢上李子维时,她便不顾一切想要得到李子维的爱,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困住身体里黄雨萱的灵魂。陈韵如写在日记本上那句“他就是王诠胜”就是为了让黄雨萱穿越回来,这样,就能让李子维再次喜欢上假扮黄雨萱的她。

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区别在于是否自我认同

在电视剧《想加你》中有两个画面:李子维捧起一只红色的金鱼,莫俊杰没能救起那只黑色的金鱼。其实这里,黑色的金鱼代表着陈韵如,而红色的金鱼则象征着黄雨萱。而红色和黑色,也暗示了这两个虽然长相极其相似,但性格却天差地别的两个人。

黄雨萱热烈、勇敢、积极开朗,陈韵如则内向、敏感、习惯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喜欢黄雨萱,然而现实中大部分的人却都是陈韵如。外向热情的黄雨萱自带光环,让人情不自禁地想靠近,对于美好的爱情似乎唾手可得。然而对于像陈韵如这样的女生来说,仿佛注定要有遗憾。

人人都喜欢黄雨萱这种性格的女生,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性格就是最好的,这并非是标准答案。陈韵如错就错在,她缺乏自我认同。她甚至为了得到李子维的喜欢而去可以模仿黄雨萱,而这样的做法,最终只能是失去自我。而“青少年认同”正是《想加你》这部剧的编剧想要表达的内核。也因此,这部剧的标签不单是“偶像剧”“悬疑剧”,更是一部引导社会大众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剧。

其实这世界上并没有一份关于“最好性格”的模板。热情开朗的黄雨萱固然不错,但内向文静的陈韵如未必不好。当陈韵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摇头晃脑边听边唱《last dance》时,谁能不说这样的女孩儿很美好呢?

陈韵如应该做的,从来不是模仿别人,而是要肯定自我。接受自己的独特,接受自己无法被所有人喜爱的事实,跟他人、跟世界保持距离。

性格无法决定命运,决定命运的是选择如何面对生命的态度

《想见你》这部剧从始至终贯穿着“莫比乌斯环”,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无限循环、无法打破的闭环,然而在黄雨萱和李子维一次又一次的穿越中,一些细微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比如,当2019年,借用了王诠胜身体的的李子维,遇到37岁李子维本体时,拥有李子维灵魂的王诠胜把戒指交给了李子维。而在前面的穿越中,王诠胜只是把手机交给了李子维,并没有戒指。这也意味着,过去被改变了。而改变过去,则可以改变未来。

在黄雨萱和李子维的无限穿越和循环中,他们终于改变了所有人的悲剧命运:李子维没有被谢芝齐杀死,莫俊杰不用进监狱,陈韵如没有在1999年的小年夜死去。

表面上看扭转悲剧的结局是李子维和黄雨萱的作用,实际上如果深入思考会发现,改变所有人命运的关键一环,是这个看起来默默无闻,没有主角光环的陈韵如本人。拯救陈韵如,包括李子维、黄雨萱、莫俊杰命运的,不是李子维和黄雨萱的无限穿越、循环,而是陈韵如自己。

假设当黄雨萱对陈韵如说出那句——“你会那么想要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太过失望,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期望”时,如果陈韵如还是选择让自己离开这个世界,那么1999年小年夜陈韵如死去的事实就不会被改变,这个无限循环的闭环就不会被打破,黄雨萱和李子维只能在循环中,一次又一次面临失去挚爱的结局。正因为陈韵如选择了改变,选择了珍惜生命中那些或许微少,但却弥足珍贵的那一部分,比如家人和朋友的爱。

当陈韵如说出“这个世界,好像也没有我想的那么糟糕”时,她已经改变了对待生命的态度:珍惜所拥有的,正视生命的本相。在认清生活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陈韵如不会再选择自杀,才彻底结束了这个闭环。

《想见你》这部剧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整个剧组全力付出的结果:编剧新奇的脑洞、导演的专业和严谨、演员演技的倾情奉献,每一个环节都配合得严丝合缝,甚至连主题曲《Someday or One Day》都暗含着精巧别致的心思,因为“someday”和“one day”这两个词都包含“未来”和“过去”的意思,这首歌呼应了这部剧的名字:想见你,不管过去还是未来,我都想见你。

抛开这些所有的细节,其实这部剧背后的匠心才是更应该值得推崇的,比如导演和编剧想要呈现给观众青少年性格问题和家庭环境的关系;引导社会大众重视“青少年认同”问题;以及告诉观众,特别是告诉那些对这个世界充满失望,想要用消极甚至极端的方式处理问题的人们:你可能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但你可以选择换一种心境,改变你面对生命的的态度,这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