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村集体公司统一流转土地,发展种、养殖产业,贫困户入股的方式,积极构建助力脱贫攻坚新机制,保证贫困户每年均有“四元”固定增收(有劳动力的为人头股、土地股、务工收入、“特惠贷”分红这四项收入。化处镇通过“村企合一”的组建模式,将各村合作社合并组建成了村公司,通过“同进同出”(即以多少价位从老百姓的手里流转了土地,就以相同的价位流转给村公司,村支两委不在流转的过程中赚取任何一分差价)的土地流转模式,由村公司积极开展起土地流转工作,发展规模化种植。

初秋时节,行走在普定县化处镇的田间地头,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化处镇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普定县化处镇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抓住党员队伍建设一条主线,建强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以“村企合一”为抓手,以“种得活、卖得脱、划得着”为出发点,突出发展韭黄为代表的主导产业。以保障“四元收入”、推行“五股分红”做实做细利益联结,构建利益共同体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实现持续助农增收,推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大党建”夯实基层基础

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在党。

普定县化处镇在督促落实脱贫攻坚包片、包村、包户的基础上,在全镇范围内推行“扶贫主任”、“跑腿干部”“零距离”服务群众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机制,下派26名干部驻村开展工作,打造了一支“敢闯、愿拼、甘奉献”的先锋队,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架起干群党群沟通联系的桥梁,真正做到了把群众诉求与干部责任“联”在一起,把群众所想和干部所为“系”在一起,努力实现群众办事“零障碍”、为民服务“零距离”。

普定县化处镇创造性地提出“双岗书记”举措。让“双岗书记”来统筹抓全村发展,是镇党委在夯实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中的一项创新举措,通过采取村党支部书记既在支部任职又在带领全村发展产业的村级公司任职的方式,督促其肩负起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互动双赢的职责。以“村企合一”为抓手,把党小组建在村公司、生产小组、销售小组等产业链上,通过党小组发动、党员示范带动。一方面,让各村的土地活起来,把破碎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效益最大化,将“分散田”变“集结地”;另一方面,让各村劳动力活起来,广大群众逐步摒弃了原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传统生产,有效地把分散的农民吸纳进公司,推动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狠抓“村企合一”,突出统筹推动

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为全县各村(居)注入100万发展资金的大背景下,化处镇紧抓发展黄金机遇,借助百万“资金池”的推力,成立了镇级公司1个、村级公司19个,激活了全镇各村集体经济的“全活力细胞群”。

化处镇通过“村企合一”的组建模式,将各村合作社合并组建成了村公司,通过“同进同出”(即以多少价位从老百姓的手里流转了土地,就以相同的价位流转给村公司,村支两委不在流转的过程中赚取任何一分差价)的土地流转模式,由村公司积极开展起土地流转工作,发展规模化种植。

截至目前,全镇19个村(居)共流转土地2万余亩。在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工作中,村支两委与村级公司紧紧抱团结成了“发展惠民共同体”,闯出了一条“强党建、兴产业、聚民心、促发展,村企共建新化处”的发展之路。

以保障“四元收入”、推行“五股分红"做实做细利益联结

经探索化处镇提出“四元收入”模式(即“人头股、土地股、务工收入、“特惠贷”分红),把贫困群众与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有机连接起来,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实现“耕者有其股”,让贫困群众有股可入、有事可做、有利可获。

以村集体公司统一流转土地,发展种、养殖产业,贫困户入股的方式,积极构建助力脱贫攻坚新机制,保证贫困户每年均有“四元”固定增收(有劳动力的为人头股、土地股、务工收入、“特惠贷”分红这四项收入;无劳动力,属于社会兜底一批的为人头股、土地股、保障性收入、“特惠贷”分红)。

推行“五股模式”。将“一村一公司”收入利润,按照“五股”模式(管理股、发展股、公益股、人头股、土地股)进行分配,其中:管理股为30%。凡是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人员,每年从村公司盈利里面提取30%按照对应机制进行分配。发展股为25%。为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发展根基,每年从村公司盈利里面提取25%作为公司的发展资金,重新注入公司,充盈公司实力。公益股为20%。发展的硕果要惠及万千百姓,每年从村公司盈利里面提取20%,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如集中开展对困难群体、困境儿童、老党员等的慰问,一次性对考上二本以上的贫困学生进行资助。人头股为20%。凡属村民,人人都有享有村级公司的股份分红,每年从村公司盈利里面提取20%的比例进行人均分配。土地股为5%。对于涉及到土地流转的农户,每年从村公司盈利里面提取5%,按户、按土地面积进行分配。

“大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路到半山坡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

走进普定县化处镇水母河流域韭黄种植园区,连片的韭黄蓬勃生长,新建的农业研发中心摆放着韭黄,通过大数据精准调度生产基地生产与市场销售。

化处镇作为普定韭黄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以水母河流域韭黄园区、化新园区为重点,实行统种统管,已种植韭黄2万亩,形成“贵州韭黄在安顺、安顺韭黄在普定”的发展格局。

普定县化处镇水母河流域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始建于2017年10月,2018年3月开始栽种韭黄,并于同年10月开始销售韭黄,园区覆盖焦家村、水母村、白果村3个行政村,22个村民组3586户12864人,并辐射周边水苑村、化处村、张家等村,主要以发展韭黄种植为主,共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其中青岛帮扶资金448万元,预计年产值可达1.8亿元。

截止目前,共销售韭黄500余吨,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带动化处镇贫困户1281户5775人参与到韭黄产业中,年人均增收4000元,到2019年底,通过水母河流域园区韭黄产业的发展,预计化处镇有550户2172人贫困户能得到产业分红,品牌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成效显著。化处镇水母河流域韭黄产业发展示范效果好,被国家列入中央财政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每年将获得国家奖补资金2000万元,连续三年。

(来源:多彩贵州网)

围观

热门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