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豔萍,1963年生,現任華南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計算數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油水資源數值方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際數學建模挑戰賽專家委員會和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1978 年入讀湘潭大學數學系,1988 年於湘潭大學獲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97年于山東大學獲博士學位,之後在南京大學做博士後兩年。2008 年被聘爲廣東省高等學校珠江學者特聘教授,2004 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4 年入選教育部首批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2年評爲教育部首批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2017 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2012 年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011 年獲湖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08 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04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學術論著 215 篇,是 ESI 高被引論文作者,2014-2017連續 4 年入選Elsevier 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連續主持 6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 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

法國數學家阿達馬曾說:“數學家的美感猶如一個篩子,沒有它的人永遠成不了數學家”。對美的感知恰是構成陳豔萍教授教學科研和生活全部的方程式組,她善用對美的先天直覺徜徉在數學的隱祕維度,更用數與美的哲學聯立生活,尋找着人生的最優解。

從詩篇到數學

“美從未離開我的生活”

陳豔萍年輕時與所有的女孩子一樣,對美有着詩意朦朧的情愫——那時的她單純以爲美只存在文學中。在中文系大哥的薰陶下,她醉心於文學名著,對文學藝術萌生出無限嚮往。高中階段,陳豔萍每一次數理化考試都是滿分,卷子經常被老師當作標準答案在同學中傳觀,妥妥的學霸一枚。在剛打倒“四人幫”、全社會提倡科學就是生產力的年代,成績優秀的學生“理工報國”纔是大家眼中的正道。受風靡一時的徐遲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的影響,“數學是科學的皇冠”在年輕人的心中紮下根來,陳豔萍放棄了文學愛好,專心於數理化的學習,年少的她暗下決心:以數理化作爲未來職業,攀登科學高峯!

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陳豔萍更加發奮學習。抓住各種政治運動、勞動鍛鍊間歇,陳豔萍見縫插針,趁別人休息時獨自捧着書在角落複習備考。1977年冬,陳豔萍首次走進關閉十餘年的高考考場,因當時年紀太小未能入學。1978年秋天,剛滿15歲的她成爲了湘潭大學數學系的一名大學生。

在湘大,陳豔萍學習的是基礎數學專業,師從已故李羣李代數大師陳仲滬教授,本科畢業論文也得到了陳教授的悉心教導。陳豔萍越發喜歡上抽象的純數學,她驀然發現,數學工具背後所展現的維度跨越,構成難以言語的抽象與邏輯之美,這讓她深深沉醉——原來,在詩詞文學之外還有別樣的數學美,其實美並不拘一格。兜兜轉轉,美從未離開陳豔萍的生活。

對美感的執着,使陳豔萍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基礎數學其實一點也不“基礎”,而是高度抽象,一般人常常望而生畏。如何解讀這門美的學科,陳豔萍萌生了躍躍欲試的念頭,在大學時代確立了研究數學的人生目標。

1985年在湘大讀研究生時的陳豔萍

當初考研時,從事計算數學研究的陳傳淼教授建議她改學計算數學專業,這樣會有更廣泛的研究空間。陳豔萍本喜歡更抽象的東西,對偏向應用的計算數學有着本能的疏離感。這時同學黃雲清(後來成爲她的先生)進一步地勸說:“如果你也學計算數學專業的話,那我們就是同行了,可以一起進行學術討論和交流合作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陳豔萍進一步瞭解到,計算數學主要是用於解決大規模科學計算中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關係到當前亟待解決的國家需求,也是涉及國際發展前沿的世界性難題。於是,她放棄了對純粹數學的追求,轉而選擇了具有更廣應用前景、更加活躍的研究領域——計算數學專業。

數學家哈爾莫斯曾說:“純粹數學可以是實際有用的,而應用數學也可以是優美高雅的。”在計算數學的道路上,陳豔萍越發奮進。她說:“這可能與小時候所受的教育有關。從小我們就知道,人生一定要樹立一個遠大目標併爲之不懈奮鬥,做到學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力求出色,做到極致。”

汗水與信念

“只爲一窺科學皇冠之奇美”

“數學是科學的皇冠”,想一窺皇冠上最美的明珠卻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陳豔萍的大學學習生活忙碌而充實,更多的是絞盡腦汁鑽研難題時的困苦。“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對自我的要求非常嚴苛。我因爲年紀小,有時候考試沒得到滿分就會哭。”除了陳豔萍個人性格外,這也與當時的大學環境分不開。剛恢復高考時的大學生,剛從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大家誰都不願落在人後,競爭十分激烈。

2001年,和湯濤院士及黃老師一起討論交流

湘大的本科、碩士教育爲陳豔萍今後的學術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入山東大學後她師從袁益讓教授,攻讀計算數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爲油藏數值模擬問題有限元方法的超收斂性研究。“石油問題本身的數學模型是一個非線性耦合偏微分方程組,如何高效地數值求解偏微分方程組,對石油合理有效的勘探和開採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石油事關國計民生,科研工作對它的貢獻不言而喻,數學作爲自然科學母科學的地位就凸顯出來了:“科學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論研究、科學實驗和科學計算三種手段,數值模擬是用計算機模擬實際生活中的物理過程,可以顯著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比如:研究汽車相撞的過程時不需要真的讓兩輛車相撞,在電腦裏輸入參數模型就可以進行計算模擬仿真。在中國,計算機發展到今天有了天河1、2號等超級計算機,大大地提高了科學計算能力,加快了研究速度,所以科學計算緊密結合計算機的發展,大大地推動了高性能計算方法的研究,提高了數值模擬與仿真的高效性。總之,計算數學對我國現代化建設與發展功不可沒。”

多年來,陳豔萍從事混合有限元高效率高精度算法、多孔介質滲流驅動問題高效快速算法、奇異攝動問題的自適應移動網格方法、最優控制問題有限元計算和帶弱奇異核積分方程譜方法的收斂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學術成果突出。2017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獨立)、2012年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011年獲湖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08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04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學術論著215篇,是ESI高被引論文作者,並且2014年至2017年連續4年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連續主持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

2018年9月,夫妻倆人一同出席第16屆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年會

雖然計算數學與大數據關係密切,許多高校也建立了大數據學科專業,但陳豔萍並沒有盲目地追趕“潮流”,而是繼續深入地在傳統計算數學主流方向——偏微分方程數值方法理論及應用研究領域辛勤耕耘,在和實際問題相適應及與時俱進的基礎上,她又投身於當今國際上的熱門前沿研究領域:分數階偏微分方程高階數值方法研究。

結合自己的科研經驗和與國內外專家的學術交流,陳豔萍現在的研究方向從整數階微分方程數值計算轉向對分數階微分方程的高階數值算法,其難度大大提升了,而她卻樂此不疲。科研之路從來是有苦有樂,許多人只瞻仰學者著作等身的輝煌,卻不曾想那累累碩果是用怎樣的心血汗水澆灌而成,反反覆覆地推斷,不懈地鑽研學問,直到逼近真理……

2014年11月,在美國紐約華爾街

被美啓發的教育理念

“心中有數,向美而行”

作爲一名教師,陳豔萍認爲教育是一個有自身規律、自然發展的過程,過多幹預反而會揠苗助長,引導學生“心中有數,向美而行”,才能讓學生計算出自己人生的最優解,這種教育理念從對自己孩子的培養中深有體現。

“女兒上幼兒園大班時,我第一次對她說要‘心中有數’。孩子問我:‘媽媽,什麼是心中有數?’我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自己要有把握,我就不過多幹涉你的事。”陳豔萍認爲生活的本質就是“美”,她欣賞西方育兒法中的“快樂童年”原則,並不熱衷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和補習班,在她看來,女兒黃橙橙可以在自由發展中找到自己欣羨的美。

陳豔萍給女兒的教育並不是簡單的“無爲而治”,在關鍵問題上她會給予引導。女兒讀高中前成績並不十分拔尖,她給女兒分享了自己從前的學習方法和心得,女兒也學會主動蒐集其他人的成功經驗,高三那年開始奮起直追。2006年1月,陳豔萍在香港浸會大學訪問時,突然意識到女兒6月份馬上要高考了,需要照顧和陪伴。她飛回家與女兒就高考促膝長談。女兒在高考時超常發揮,成爲了同學中的一匹黑馬。進入大學之後,她認識到自己與周圍同學的差距更加發奮讀書,本科畢業後即進入美國紐約大學柯朗(Courant)數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從事計算生物研究,現爲美國Pittsburgh大學數學系研究助理教授,2017年榮獲美國神經科學基金會的Swartz獎,在Science、Nature和Cell的子刊Neuron(神經科學領域內最好的雜誌)發表了高水平論文。在陳豔萍看來,女兒黃橙橙的成長已經遠遠超過了她的預期。

陳豔萍認爲,在大衆化教育和職業選擇多樣化的當下,單純強調“惟有讀書高”的觀念早已落伍。現代高等教育的目的並不只在於培養專家學者,而在於爲社會各種職業培養高素質人才。

“現在的中學生被逼得太緊了,幾乎沒有自己的內生動力和喘息空間,有的學生一考上大學,整個人精神上就鬆懈了,變得迷茫消沉,失去人生目標。”注重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陳豔萍表示,不能給學生過大的壓力,讓學生苦大仇深地學習是沒有效率可言的。她打趣說:“我得哄着學生學習哩!我每次開導學生:你的進步不要橫向地與同年級的學生比較,要自己與自己的昨天相比才能發現進步呀!”

陳豔萍和研究生討論問題

此外,陳豔萍還十分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注重因材施教,對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進行分層次教學,最大程度地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她督促本科生做好作業,聽好每一堂課;要求研究生把課程學好基礎之上做一些小課題研究,學習做科研;激勵博士生摒棄雜念,全身心投入科學研究,廣泛地瀏覽文獻資料,選題創新,培養獨立的科研能力。對於畢業後走入職場的學生,陳豔萍也全力支持,盡己所能提供幫助。她的一位研究生畢業後想做電商生意,雖然對學生未能繼續學術研究表示遺憾,但她覺得應該尊重學生的選擇,二話沒說,馬上爲他引薦了這方面的人脈。在她看來,“作爲老師不是高高在上地命令或者訓斥,而是亦師亦友地提供適時的適當的引導。”在陳豔萍的悉心教育下,指導博士後11名、已畢業的博士24名、碩士59名,這一些學生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湧現出不少教授、院長等,主持完成了一批國家自科基金等項目,並且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看着學生們一點一滴的進步和成長,陳豔萍倍感欣慰。

一種美的生活哲學

“凌晨四點,看海棠花未眠”

陳豔萍長期從事最優控制問題研究,深知運籌規劃、優化問題的意義,數學科研帶給她的不僅是知識與成就,更是一種生活哲學:如何優化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她的哲學就在於,做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兢兢業業,力求完美。

因爲數學研究者嚴謹的特質,讓許多人誤以爲他們是不苟言笑、單調乏味之人,其實不盡然——對於生活的感觸和熱愛與職業關係不大,而與個人經歷與自我修養關係密切。詩和遠方並非吟遊詩人的專屬,一位“心中有數”的數學家也有詩意的情趣。

作爲職業女性,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尋找平衡點是個難題,陳豔萍卻迎刃而解。先生黃雲清一心撲在工作上,無暇顧及家庭。她毫無怨言,挑起了家庭的全部責任,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支持丈夫、培養女兒,在他們事業取得成功時,依然堅守自己的理想與事業追求,也不放棄生活的小情趣和興趣愛好,使家庭充滿愛的樂趣。

在湘大,除了數學學習,音樂也是陳豔萍的愛好之一。她說,少年接觸的多是革命歌曲和民歌,都是直着嗓子唱,音高部分難以逾越。後來,反覆收聽歌劇詠歎調,模仿意大利美聲唱法,就可以比較輕鬆地唱出高音,於是再唱民歌及通俗歌曲就容易多了。“那時的我們特別欣賞百靈鳥式的歌聲……”她語調輕快、神采飛揚,明媚的樣子宛若五月的天。

平素,陳豔萍也有“浮生偷得半日閒”的雅興。她追求高品質的精緻生活,喜歡把家裏收拾得整整齊齊,一塵不染,親自下廚爲家人做可口的飯菜;每到一處訪學,她都會擠出時間去當地的公園拍下各類珍奇的花卉,在手機APP中查找它們的學名;閒暇之餘,也會邀三五好友一起外出遊覽名勝古蹟、山水風光,或者逛街看電影,盡情享受生活的樂趣。

“我認爲女性不要做所謂的女強人,甚至放棄了女性熱愛生活和愛美的天性。”在陳豔萍看來,不少人在前進的路上走得太急,忘了等等一路觀賞流連的靈魂。她說,女性科研工作者在智力上與男性並沒有什麼差別,但女性天生的感性特質使她們除了事業成功之外還有別的嚮往,比如對美的執着。這種美學不僅是外形管理,更是內在修養。“凌晨四點,看海棠花未眠”的細膩並非與生俱來,而是不斷的學習、體驗中感悟到的。

對待生活這道人人面對的必答題,陳豔萍從容以對,生活的內容並不是單一的追求,而是用一種美感的解題形式去演算,關於美的答案自然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文字 /王鵬 陳柳依

編輯 / 戈歌

責編 / 丁德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