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曝地面校射歼-11BS战机30毫米航炮视频

近日,中国战斗机罕见的地面火炮试验,曝光在互联网上!

军方媒体曝光视频显示,中国自主的歼-11B战斗机,用火炮猛烈猛烈射击,场面震撼。

这一歼-11B战斗机很可能在校炮,也射效校正,是指在地面通过试射校正火炮基线和火控系统瞄准基线之间的偏差,也就是说令火炮可以准确按照作战目的需要,修正偏差,击中火控瞄准基线上的目标。产生射击固有偏差的原因包括机炮固定角度变化、发射药温、火控系统误差等等,通过地面校炮,可以令战斗机起飞战斗时火炮与理想状态偏差降低。

歼-11B战斗机使用一门我国仿制的俄罗斯Gsh301型30毫米机炮。GSh-301(ГШ-301) 是苏-27系列战斗机的固定武器,是一种超轻型单管单膛身管短后座自动炮,由图拉设计局设计,重量50公斤,是目前同口径机炮中最轻的一种。最高射速1,800发/分。

该炮射速快,精度佳,立靶散布不到两个密位。 但为了追求亲重量,寿命较低,标准寿命大约2,000发左右。该机炮配备150发炮弹。

 

再出色的机炮,在一段时间后与战斗机的火控之间也会出现越来越大的偏差。战斗机机炮通过复杂设置,来获得两者之间的瞄准点、弹着点重合。而在实际中,即便是常见的飞行、停放、维护维修等环节,都会令两者的基线之间出现偏差。因此战斗机也需要时不时进行地面校炮。

战斗机进入战备执勤状态之前,或执行作战任务之前,或进行相关部分维护维修要对火炮等武器装备进行校准。

有趣的是,无论歼-11B还是其它战斗机,火炮设置的炮弹发射后飞行路线,不会与战斗机瞄准基线对齐。实际上战斗机火炮炮弹飞行路线,高于瞄准基线,也高于战斗机自身飞行矢量,这样才可以补偿炮弹在重力作用下,飞到目标时向下坠落的偏差。

此外,安装在机翼上、机身侧面(例如歼-11B的火炮在飞行员右侧边条内)的火炮略微向内瞄准,这也是为了确保炮弹飞行一段距离后,在所需的距离上与瞄准基线重叠,这一过程被称为“火炮协调”。在航空火炮学中,火炮协调、收敛模式、收敛区、收敛点或瞄准点,都是为了解决火炮安装位置,在与瞄准基线不重叠所带来的偏差。

这样,炮弹就会在战斗机机头前方典型的目标距离上,与瞄准基线重叠,从而保证最大几率击中飞行员通过火控系统瞄准的目标,一般这个距离在几百米左右。这是目前战斗机机炮攻击敌方飞机的典型交战距离。

此外,歼-11B等各种战斗机火炮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模式协调”或“点协调”,这是因为有的目标较大,例如轰炸机,有的目标很小,例如战斗机、无人机,那么将机炮射出的炮弹集中在与瞄准基线重叠多少的范围内,成为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协调区域大的话,火炮在协调区域内密度较低,但覆盖面积大;小的话,则适合攻击小尺寸目标。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志愿军使用米格-15和美军F-86的斗法。米格-15在苏联设计和服役时,主要被设计用于对抗大型B-29轰炸机编队,可是在志愿军手中它主要与F-86战斗机作战。于是,米格-15的两门23毫米炮和一门37毫米炮(下图)的协调,只适合对付面积较大的B-29轰炸机目标,而不适合对付F-86这样的小目标。

在实战中,这样的协调设计实现上的差异,导致米格-15的23毫米炮弹弹道明显高于瞄准基线,容易从目标上方飞越;而37毫米子弹则太低。这是米格-15火炮攻击效果并不比F-86的6挺12.7毫米机枪更好的一大原因。另一个重大原因,就是米格-15的光学瞄准镜水平远低于F-86。

今天,虽然歼-11B战斗机的机炮,已经完全是非常次要的辅助武器,但各种精心设计、准备、实施的相关工作仍然极为重要,这将保证我军这一战斗机获得最大的作战效能。(作者署名:空中世界加特林)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