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曝地面校射殲-11BS戰機30毫米航炮視頻

近日,中國戰鬥機罕見的地面火炮試驗,曝光在互聯網上!

軍方媒體曝光視頻顯示,中國自主的殲-11B戰鬥機,用火炮猛烈猛烈射擊,場面震撼。

這一殲-11B戰鬥機很可能在校炮,也射效校正,是指在地面通過試射校正火炮基線和火控系統瞄準基線之間的偏差,也就是說令火炮可以準確按照作戰目的需要,修正偏差,擊中火控瞄準基線上的目標。產生射擊固有偏差的原因包括機炮固定角度變化、發射藥溫、火控系統誤差等等,通過地面校炮,可以令戰鬥機起飛戰鬥時火炮與理想狀態偏差降低。

殲-11B戰鬥機使用一門我國仿製的俄羅斯Gsh301型30毫米機炮。GSh-301(ГШ-301) 是蘇-27系列戰鬥機的固定武器,是一種超輕型單管單膛身管短後座自動炮,由圖拉設計局設計,重量50公斤,是目前同口徑機炮中最輕的一種。最高射速1,800發/分。

該炮射速快,精度佳,立靶散佈不到兩個密位。 但爲了追求親重量,壽命較低,標準壽命大約2,000發左右。該機炮配備150發炮彈。

 

再出色的機炮,在一段時間後與戰鬥機的火控之間也會出現越來越大的偏差。戰鬥機機炮通過複雜設置,來獲得兩者之間的瞄準點、彈着點重合。而在實際中,即便是常見的飛行、停放、維護維修等環節,都會令兩者的基線之間出現偏差。因此戰鬥機也需要時不時進行地面校炮。

戰鬥機進入戰備執勤狀態之前,或執行作戰任務之前,或進行相關部分維護維修要對火炮等武器裝備進行校準。

有趣的是,無論殲-11B還是其它戰鬥機,火炮設置的炮彈發射後飛行路線,不會與戰鬥機瞄準基線對齊。實際上戰鬥機火炮炮彈飛行路線,高於瞄準基線,也高於戰鬥機自身飛行矢量,這樣纔可以補償炮彈在重力作用下,飛到目標時向下墜落的偏差。

此外,安裝在機翼上、機身側面(例如殲-11B的火炮在飛行員右側邊條內)的火炮略微向內瞄準,這也是爲了確保炮彈飛行一段距離後,在所需的距離上與瞄準基線重疊,這一過程被稱爲“火炮協調”。在航空火炮學中,火炮協調、收斂模式、收斂區、收斂點或瞄準點,都是爲了解決火炮安裝位置,在與瞄準基線不重疊所帶來的偏差。

這樣,炮彈就會在戰鬥機機頭前方典型的目標距離上,與瞄準基線重疊,從而保證最大幾率擊中飛行員通過火控系統瞄準的目標,一般這個距離在幾百米左右。這是目前戰鬥機機炮攻擊敵方飛機的典型交戰距離。

此外,殲-11B等各種戰鬥機火炮的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模式協調”或“點協調”,這是因爲有的目標較大,例如轟炸機,有的目標很小,例如戰鬥機、無人機,那麼將機炮射出的炮彈集中在與瞄準基線重疊多少的範圍內,成爲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協調區域大的話,火炮在協調區域內密度較低,但覆蓋面積大;小的話,則適合攻擊小尺寸目標。

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志願軍使用米格-15和美軍F-86的鬥法。米格-15在蘇聯設計和服役時,主要被設計用於對抗大型B-29轟炸機編隊,可是在志願軍手中它主要與F-86戰鬥機作戰。於是,米格-15的兩門23毫米炮和一門37毫米炮(下圖)的協調,只適合對付面積較大的B-29轟炸機目標,而不適合對付F-86這樣的小目標。

在實戰中,這樣的協調設計實現上的差異,導致米格-15的23毫米炮彈彈道明顯高於瞄準基線,容易從目標上方飛越;而37毫米子彈則太低。這是米格-15火炮攻擊效果並不比F-86的6挺12.7毫米機槍更好的一大原因。另一個重大原因,就是米格-15的光學瞄準鏡水平遠低於F-86。

今天,雖然殲-11B戰鬥機的機炮,已經完全是非常次要的輔助武器,但各種精心設計、準備、實施的相關工作仍然極爲重要,這將保證我軍這一戰鬥機獲得最大的作戰效能。(作者署名:空中世界加特林)

《出鞘》完整內容請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