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代有两名著名的中医儿科专家,被誉为“岭南双璧”。

其中一位叫程康圃,祖辈六代业医,自己从医五十年,谈到治幼儿病之心法,他总结为六个字:“平肝、泻心、补脾”。

原因是“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火常炎”。这也就指出了小儿的中医学生理特点:小孩子大多偏向于脾胃虚弱。因而,要想孩子健康,茁壮成长,我们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始终要关注的头等大事就是:保护孩子脾胃。

我们要象呵护一棵小苗一样小心地呵护孩子的脾胃,帮助它慢慢成熟强健。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孩子的先天之精气是不是充实,或者说遗传上是不是完好,看的是先天肾气足不足;而出生之后的精气补充全依赖于脾胃。脾胃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转化成身体的能量,以补充消耗,充实元气,是后天的重中之重,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事实上,我们会在生活的经验中感受到脾胃功能强健的重要性。

例如:能吃的孩子常常长得壮实;小孩子一生病,往往先是胃口不好,而且呕吐频频。由于脾胃功能是慢慢发育成熟的,小孩子的生理上天生就表现为脾胃不足的特点,故我们更应该顾护孩子的脾胃。

如何保护好孩子脾胃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饮食有节制

节制包括以下几点:

1、不要过饱

现代社会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孩子没饭吃的日子已经很难见到了,倒是肥胖儿童越来越多。很多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生怕孩子饿着,没吃饱。一到吃饭就一个劲地塞,往往造成孩子吃得过多,反而损伤身体。

一方面是孩子产生厌恶吃饭的心理,一到吃饭就耍赖,而家长又怕孩子吃少了,反而追着喂,越是喂得多,孩子越有厌食心理,更加不好好吃饭,形成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孩子过饱不利于消化,加上孩子的脾胃本来就弱,过饱的结果是脾胃负担太重,日复一日,脾胃功能受损。

经常有些孩子因为晚上咳嗽多来我这就诊,这样的孩子在排除了常见的原因后,我常常嘱咐家长晚餐不要让孩子吃太多,特别是不要让孩子晚餐吃太多肉类。

道理很简单,“肺为盛痰之器,脾为生痰之器”,常人总觉得孩子咳嗽是肺出了问题,但中医却在脾上找根源。中医认为痰是脾功能运化不好而产生的病理产物,痰是由脾产生而存留于肺中的。孩子脾胃本来就弱,晚上吃得过多又动得少,自然就会影响到脾的运化功能,如果加上少许诱因,如受凉等,就会生痰而咳。

2、饮食“三忌”

孩子的饮食一定要注意以下“三忌”:忌生、忌冷、忌硬。

也就是说,给孩子的食物(包括饮品),要熟的,要温的,要软而易食化的,这样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这里重点谈一谈冷饮。过凉的食物对胃不好,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中医认为冷的食物进入胃中,是要靠胃气去温暖的,也就是说损耗胃气。所以人们会预先把食物切细、煮熟、加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减轻胃的负担。

然而,冷饮、生冷水果,冰激淋,常常是孩子的最爱。对于冷饮,我们如何教育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呢?首先我并不提倡完全禁止,毕竟是孩子的美食,生活中的乐趣,完全不给孩子吃是不“人道”的。

在孩子没有有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我提倡在量上控制,浅尝即止,不要多吃,或者分次间隔吃,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又能保护好孩子的脾胃。举个例子,家长们都会给孩子吃酸奶。

酸奶的确是一种适合孩子吃的好东西,但酸奶常常是保存在冰箱里的。我会在孩子要吃的时候,从冰箱里拿出来,教会孩子不能立即吃,一定要在桌子上放上一段时间,等到大约常温了才允许孩子吃。

同样,如果在超市里孩子要买酸奶,我会提一个要求,就是得拿着酸奶走上一段时间才准吃。刚开始,孩子自然是一百个不乐意,又是吵又是闹,但很快孩子就会习惯于这样的方式。久而久之,这成了孩子的一种饮食习惯,即使在长大后,他们对于不利于脾胃的食物饮品,也会自觉地控制。

这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是会有很大的好处的,这就是健康习惯的力量。

3、关于甜食的问题

小孩子天生喜欢吃甜食,这是众所周知的。为什么呢?

上面谈到的小儿中医生理特点能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

小儿脾常不足,而甘(甜)味属脾,甜的东西是补脾胃的,所以孩子一定会爱甜食。而我们成人渐渐甜的吃得少了,原因不仅仅是现代宣传的怕得糖尿病,主要是我们身体的生理特点发生了变化。脾胃长成熟了,不再总是需要甜味来补益。然而,凡事有度,过尤不及,中医认为过甜就会伤到脾胃。所以,我们认为孩子应当比大人多吃些甜食,我们不应该剥夺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与童年的快乐,家长只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身体情况控制好量就可以了。二、生病用药不忘顾护脾胃

我们不但要在日常生活中把保护孩子脾胃功能放在首位,在孩子生病时,更要注意顾护孩子脾胃。而家长们常见有以下几种错误:

1、担心孩子没吃东西

人生病了常见的第一反应就是胃口差,不想吃东西了。我们可以理解,当身休调动全身的力量去抵抗疾病时,自然会减少胃肠的能量供给。所以会短暂减少饮食摄入。这是有利于机体抵抗疾病的,是全身抗病的统一需要,也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因而,我们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地照顾好孩子,不要过份担心孩子没吃饱,没力气。这个时候适当的节食是有利身体的。

同时,应给孩子提供容易消化的食物。中医提倡的给病人的第一饮食便是粥。粥是米做成的,也可以用五谷杂粮,但身体不好的时候最好用小米,因为小米最适合我们的胃,最易消化吸收,又对补充能量。这个时候最不适合的就是一些不容易消化的油腻的食物。

另外,孩子生病时吃了东西常常又会吐了。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吐完了,没吃到东西,会立即又喂孩子吃。这其实是一种很伤胃的方式。

孩子之所以吐,也是胃的一种自我保护,是告诉我们他的身体一时容不下这么多了。这个时候立即又喂正好是逆身体的反应而行。

而且孩子在呕吐过程中,由于胃、食道平滑肌的因强力收缩,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损伤,需要休养,这时更不应该立即喂食。我推荐家长们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性急,可以先让孩子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或是小睡一会,当孩子有饥饿感了,再喂食物。

2、滥用性寒的药物

中医治病的一个首要原则就是“保胃气”。

中医有“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的说法,可见脾胃对于中医治病有多么重要。

然而,目前小儿医疗的乱象使得我们的孩子常常被暴露在各种性寒、有损脾胃的药物之下。动不动的“吊水”、“抗生素”,的滥用,特别是被不懂中医的西医生们乱用的清热解毒药的中成药,等等,就成了孩子脾胃损伤的根源。

也就是孩子感冒发烧后常常在反复“吊水”后咳嗽长时间不好,身体抵抗力越来越差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