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佛教历史悠久,自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很多千年古寺,经过历时长河的洗礼,保存到了今天,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今天小编要给您揭秘的就是隆兴寺,因为寺庙内有一件绝世活宝,而且还自带三个秘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位于河北省正定县的隆兴寺是一座名寺,始建于隋朝公元586年,是“中国十大古寺”之一。让隆兴寺闻名的除了它的独特的建筑风格,更重要的是它珍藏了一件活宝。

隆兴寺内建筑众多,其中有一座转轮藏殿,据资料记载是在北宋时期修建的。转轮藏殿,顾名思义就是藏存东西的地方,而殿内的转轮藏阁正是这件活宝!转轮藏阁,是佛教信徒用于收藏佛经的地方,类似于我们的图书馆。看到这里也许读者们会有疑问:“这不就是个书架嘛,有什么稀奇的地方?”其实不然,听小编接着给您揭秘!

转轮藏阁,作为佛教寺院的“书架”,现存完整的并不多。隆兴寺的转轮藏阁始建于宋朝,是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转轮藏。该转轮藏为八角状,直径约7米;分三部分,藏座,藏身和藏顶;中间是一根长约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上方支于梁架,下方承于地面,人可以轻易的推动,而且轻松自如,毫不费力!你要知道,当时是没有轴承和润滑油的,这么大的转轮藏放满佛经,恐怕也有数吨重,而人却可以轻易推动,难道不是建筑上的奇迹吗?更为神奇的是,他还自带三个谜团,让人费解。

第一:是谁修建的转轮藏,为何历经千年还能转动?

这样精巧的转轮藏是谁建造的,读者第一反应就是祖师爷鲁班,但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小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未能找到修建转轮藏的记录,但当时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土木建筑师,叫做李诫,可惜并没有相关资料可以说明转轮藏是李诫的作品!过了千年,隆兴寺内的转轮藏依然还能转动,因为其用了极其复杂的“叉柱造”结构。

在《古代楼阁式建筑结构的形式与特点—缠柱造辨析》中是这样说的:“所谓叉柱造做法,在处理上下层大木结构的交接关系上,是将上层柱脚叉于下层柱头斗之上,具体地说,将上层檐柱柱根十字开口,叉于其下平座柱上的栌斗内,再将平座柱亦同样地叉立于下层檐柱的斗上。”因此,是谁修建了这座转轮藏,成为了一大谜团!

第二,为何说转动转轮藏一圈,就可获得和诵经同样的功德呢?

佛教认为:“转动经轮的功德,转动一周者,即等同于念诵《大藏经》一遍。”这经轮就是经筒,因为最早的经书是成卷状,所以会放入圆筒之中。去过拉、萨的读者应该对经筒不会陌生,在拉萨很多寺庙随处可见各种大大小小的经筒,用手转动就相当于诵经一次,因为以前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得懂经书,所以用转经来代替诵经。这也方便了当时不识字的信徒和佛主沟通。

第三:目前隆兴寺内的转轮藏并不完整!

为什么说不完整呢?因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学者关野贞曾考察过隆兴寺内的转轮藏,根据他当时记录以及拍摄的照片可见,当时柱子上有雕刻或安装复杂的“缠龙”以及四周的柱间还有完整的勾栏,但是现在都已经不翼而飞了,到底是被人盗走了,还是被破坏了,现在也不得而知,若是可以复原的话,那该有多精美啊。

读者们看到这里,应该不会觉得它是个普通的“书架”了吧!这样的“活宝”在中国已经很少了,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如果去到石家庄,不妨到隆兴寺去一睹真容,看看这千年以前老祖宗们留下的宝贝。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