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也就意味着,無論蘇母有多麼不滿意蘇大強,兩個人的婚姻都必須要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爲蘇母原生家庭的重男輕女,導致了這場關於婚姻的悲劇,又因爲政策的要求,結婚要夠一定年限,符合一定條件,蘇母的戶口才能轉爲城市戶口。

看完最後幾集電視劇《都挺好》之後,我哭成了一個淚人。

明知道最後的幾集是惡人谷谷長蘇大強的強行洗白,但是依舊還是爲他瘋狂掉淚。

希望這個壞壞的自私老頭可以恢復健康,重新作妖,繼續像個小孩一樣肆無忌憚的爲非作歹。

希望一切都按照原來的進展行進,大家打打鬧鬧,繼續相愛相殺。

每個人都按照自己原來的生活繼續行進。

記憶最深的是在最後一集裏面,蘇大強失憶還堅持攢錢給明玉買習題冊的劇情。

這真的是直戳戳的把我的眼淚往下鉤,一邊哭我和朋友一邊罵:

蘇大強這個絕世大壞人,就是失憶了,還要堅持不懈的往蘇母身上潑髒水,30塊錢一本習題冊,還煞有其事的攢了一年錢。

瘋瘋傻傻的說要偷偷的給明玉買,不能讓蘇母知道,這麼幾句話,就活靈活現的把蘇母從頭黑到了尾。

看完哭完,我們在羣裏感嘆,其實仔細想想,這部電視劇很形象的描述了絕大多數不幸福的家庭真實生活過程。

同時它也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了一段不幸福的婚姻究竟是如何將一個女人的情感耗盡,導致這個女人不得不在孩子身上找到寄託和慰藉,繼而用力過猛,影響了整個下一代的人生。

關於蘇母的形象,實際上一直都是通過大家的回憶構建的。

也是通過大家的種種回憶,真實生動的展示出了一個普通家庭究竟是怎麼樣越發變形,繼而面目全非。

我一個作家朋友評價這部劇說,挺可悲的。緊接着,他提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觀點,讓我覺得很新穎。

他說,全劇最可憐的人不是備受壓抑的蘇明玉,而是那個連一集都沒活過,但是竟然成爲最大惡人的蘇母。

她這一輩子,至死,都沒人理解她。

雖然,她沒有一天真正的爲自己活過。

蘇母真的就是那麼的壞嗎?

實際是仔細想想,未必。

我曾瞭解過一些關於那些年政策的情況,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想要農轉非,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爲了能將農村戶口轉爲城市戶口,很多漂亮,水靈又勤奮能幹的姑娘,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婚姻幸福來獲得一紙城市戶口。

不僅僅是爲了自己,也爲了下一代,爲了孩子。

那時候孩子的戶口是要跟着媽媽的,如果媽媽的戶口來自農村,那麼孩子出生後,戶口也是農村的。

▲爲了戶口,很多人義無反顧的做出選擇

爲了更好的生存條件和更加便利的生活方式,爲了跳出農民這個羣體,離開一個階層,很多人義無反顧的做出了選擇。

當然,這個選擇,影響了一生。

蘇母是爲了弟弟的城市戶口才嫁給蘇大強的,回頭想想這麼一個雷厲風行,辦事麻利的姑娘,是需要做多少心理建設才能真正邁出這一步。

雖然全文都沒有介紹蘇大強年輕的時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但是從他老了後的種種表現,都能推斷出他在年輕的時候。

性格里註定涵蓋着的薄情和自私,註定蘊藏着深入骨髓的膽小怕事和極致的利己主義。

但是他有城市戶口,有穩定工作(圖書館老師),單單這兩項,已經成了決勝的法寶。

因爲蘇母原生家庭的重男輕女,導致了這場關於婚姻的悲劇,又因爲政策的要求,結婚要夠一定年限,符合一定條件,蘇母的戶口才能轉爲城市戶口。

當然,也只有在蘇母的戶口轉成了城市戶口,那麼她的弟弟才能將戶口掛靠在她們家名下。

這也就意味着,無論蘇母有多麼不滿意蘇大強,兩個人的婚姻都必須要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時間會把一個人的心性沖淡熬沒,因此蘇母認了,繼而把希望都嫁接給下一代。

這也是在當時那個年代,家裏有三個孩子,竟然每個都上了重點大學,從這件事可以清晰的看出來蘇母對子女教育方面嚴苛的管教。

她在孩子身上,投射了對自己生活的全部心氣。

在那個困難的年代裏,寧可拆家賣房也要讓老大出國唸書就是最好的佐證。

她是愛兒子更多,對女兒比較冷漠。

但是實際上,她對明玉也是愛的,在明玉出去打工的時候,唯一去超市找過她的人也只有蘇母。只是這份愛太強硬了,石頭碰石頭,大家都弄得滿身青。

很多東西,是論認知的。在蘇母的認知裏,原生家庭自幼灌輸給她的東西就是爲弟弟服務到底。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那她和明玉的劃清界限,真的是她本身就認知裏的最大寬限。

讓明玉不用像自己一樣的爲誰負擔,可能這就已經是她一輩子可望不可及的珍貴東西。

好多人看電視覺得如今的社會,再也不會有蘇母這樣的人物了,起碼,重男輕女的思想越來越淡薄了。

然而這份觀念改善的背後並不能拯救類似趙美蘭蘇大強的婚姻悲劇。

這類的婚姻問題實際上一直在不間斷的重複着,循環着,從以前,到現在,包括,不甚明朗的未來。

時至今日,你我身邊仍有很多年輕漂亮的女孩一心想通過嫁人來改變階層。

當然,如今男生中也有很多人產生了類似的想法,找個有錢有勢的老婆就能少奮鬥十年。

在這樣觀念的領導下,一下子出現了大量精明能幹的人。

▲知乎“怎樣嫁給有錢人”有638個回答,2708人關注

ta們因爲種種在意的東西而一輩子窩窩囊囊的陪伴在另一個坐喫山空的二代身邊,比如網紅傍富商,小男人找老大姐。

這樣的人太多了,多到不用特意舉例子,想想自己的身邊,每個人都能舉出來幾個的名字。

大S嫁給了北京小夥汪小菲,九頭身美女吳佩慈想嫁給來自哈爾濱的紀曉波。

吳佩慈先後爲紀曉波生下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三胎全是剖腹產。產後吳佩慈說第3胎時宮縮特別痛,“前幾天餵奶時子宮收縮都痛到我飆淚”。

儘管生育艱難,不過愛小孩的她曾說想生5個孩子,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真要生到五胎,吳佩慈才能如願嫁給孩子他爸。

只是他們中太少的人找到了真正的“富二代”,反而很多被一些虛構出來的東西迷住了眼。我曾聽一個結婚很久的長輩說:

婚姻的本質就是一場長期的價值交換。

這個觀念很冰冷,但是卻足夠現實。

在這套交換邏輯裏面,女性普遍意義上的交換物的是生育和撫養,而男性則是物質和陪伴。

大家潛意識裏面,先入爲主的覺得,男人是負責養家餬口的,而女人是生娃帶娃的.

如果這個槓桿能一直維穩,那就是皆大歡喜,但假設這場動態平衡出現偏差,則會有人增加或者撤去籌碼,嚴重了,就會離席崩塌。

《都挺好》裏的趙美蘭,是可憐的,她心性極高,但是不得不爲了完成這場交換而犧牲自己。

蘇大強這種人,你好好和他商量,他一定擺譜挑剔,事事都能指出不滿意,非要把人折騰死才稍微安生。

假如忽然出現了一點問題,跑得最快的也是他,逃避,裝傻,留下一堆爛攤子丟給別人收拾。

誰嫁給蘇大強,都會很辛苦和委屈,他只在意自己的感受,他的眼裏也從來都只有他自己。

然而蘇母能一步步在家明確絕對的領導地位,也一定是慢慢熬出來的。

電視劇裏面蘇母是從鄉下來衛生所出來的護士,她一步步的從護士做到了護士長,在這個升職加薪的過程裏,還完成了生育。

拿蘇大強的秉性來看,照顧孩子照顧家庭自然是指望不上他了。

所以全程喪偶式婚姻下的蘇母,你猜猜她爲什麼變得越來越強勢?

因爲孤立無依。

太多不幸的婚姻活活的把柔情萬種的姑娘逼成了金剛芭比,她們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似乎不需要男人,更不需要伴侶。

但是儘管看起來無堅不摧的背後,則有無盡的情感空缺。

比如,蘇母在老大蘇明哲身上投射的,就是對心目中理想丈夫的希翼:

素質高,有文化,鶴立雞羣,起碼看起來要有責任心。

而在老二蘇明成身上投射的,則是情感上的空白區域:希望有個溫暖又知冷知熱的人。

至於蘇明玉,則是她和原生家庭之間的縮影

有恨,有無奈,通過蘇明玉,她看到了無可奈何,被命運一早安排好了的自己。

蘇明玉的降生,不合時宜的,擔任了一個在她想要離開,卻又忽然降臨,繼而徹底拴死她的生命。

她的所有希望,沒了。

一輩子,只能這樣了。

不僅僅是蘇明玉,實際上這三個孩子身上的所有問題,都是家庭背後殘缺出來的陰影。

至於和解,除了時間,就是錢的問題。

錢,是除了感情外引發家庭矛盾最最致命和關鍵的問題。

《都挺好》中展示的亦是如此,一個大家庭下面分支出來的各個小家庭,他們所有主要矛盾的產生都是因爲錢。

大哥因爲錢和吳非險些離婚,二哥因爲投資失敗徹底斷送婚姻.

而明玉能換來和家庭的長線聯繫,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也不過是因爲她有錢,可以在關鍵時候負擔家庭成員的諸多危機。

明玉雖然情感冷漠,但是因爲有錢,她可以償還很多東西。

可以讓別人來靠近她,接觸她,甚至因爲錢,可以換來大家主動的關懷和理解。

生活裏,我看過無數家庭因爲錢而結合在一起,有些伴侶因爲時間長了,反而磨合出了感情。

至於更多人,不過是在苟且的對付着婚姻。

▲更多人,不過是在苟且的對付着婚姻

有能力愛自己,有餘力愛別人。

一定一定不要想着,在對方身上獲得什麼自己原本沒有的東西,倘若抱着這樣的想法,任何關係都註定必然是是場循環悲劇。

所有穩定感情的真諦都是錦上添花,壓根沒有雪中送炭這麼一提,不要用自己和下一代的全部幸福,去賭一個很小很小的概率。

有錢可以解決人生中80%的問題,自己有錢,可以解決人生中99% 的問題。

不要試圖在對方身上,找自己壓根沒有的東西。

PS/

我喜歡《都挺好》的結局,皆大歡喜。但不得不承認,這個蘇家如果沒有明玉有錢有能力的女兒,怕是早就散了。

作爲獨生子女,我實名羨慕明成明哲,有這麼一個好妹妹,隨時能爲他們兜底,真的幸福。

當然,我想自己成爲那個能爲所有人兜底的人.

這個兜底,需要擁有的,不僅僅是強大的自信,還要有真章的東西當底氣。

編輯 / 白朵朵

圖片 / 《都挺好》

知乎/微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