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200家美國鞋類製造商和零售商在一封聯合信中警告說,加徵關稅將使美國消費者每年多支出40億美元,進一步增加經濟衰退的風險。

近期,美方有些人在不同場合“預計”中美雙方將於9月在華盛頓舉行面對面磋商。

8月29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說:“關於中國經貿代表團9月份赴美磋商,雙方在討論這個問題。當前,最重要的是爲雙方繼續磋商創造必要條件。”

對“預計”背後的預計

就在本週四,美國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經通脹調整,國內生產總值(GDP)摺合年率增長2%。這份報告預示着特朗普可能越來越難實現3%的全年增長目標。而這可是他在當年競選的時候立下的flag——“經濟增速不低於3%”。

確實,眼下美國金融市場波動巨大,長短期限國債收益率倒掛,反映出市場對於長期經濟走勢的悲觀;國際機構公佈的8月份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49.9,十年來首次跌破50榮枯線,意味着經濟活動處於收縮狀態。經濟學家預期下半年經濟增長將更加疲軟。美國全國商業經濟協會不久前發佈的一份半年度經濟政策調查報告顯示,超七成經濟學家預計美國2021年前陷入衰退。

如何驅散陰雲,避免美國經濟繼續遭受衰退壓力?很顯然,美方很多人把希望寄於重啓面對面磋商。

憂慮來自美國內多個領域

最近一段時間,不斷有人給美國總統特朗普寫信,呼籲取消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超過200家美國鞋類製造商和零售商就在一封聯合信中警告說,加徵關稅將使美國消費者每年多支出40億美元,進一步增加經濟衰退的風險。

中國是美國最主要的鞋類供應商,美國每年需要進口約23億雙鞋,其中七成來自中國。目前美國進口自中國的鞋類商品關稅稅率平均爲11%,美方進一步加徵關稅後,部分鞋類的關稅稅率將高達67%。

美國鞋業批發商與零售商協會主席馬特·普里斯特說:

“美中經貿摩擦爆發以來,美國總有一種聲音在討論兩國經貿脫鉤的可能。從美國製鞋業的角度來看,這種脫鉤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中國擁有充足的勞動力和強大的生產能力,美中之間建立了牢固的供應鏈。美國製鞋業不可能與中國脫鉤,這是一個基本事實。”

憂慮的不只是普里斯特。從9月1日起,特朗普政府將對蘋果在中國製造的主要產品加徵15%的關稅,這包括智能手錶和無線耳機,對蘋果最重要產品iPhone加徵關稅的舉措將從12月15日起實施。

近年來,蘋果的代工廠商開始向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擴張,比如印度和巴西。然而這些地方的工廠規模小,僅能滿足當地市場的需要。

與此同時,蘋果在中國增加的代工廠遠超過中國以外。根據蘋果的數據,單是富士康的工廠就從2015年的19處擴展至2019年的29處,和碩則從8處擴展至12處。代工廠商是隨着蘋果增加了智能手錶、智能音箱和無線耳機等產品線而設立了這些新廠。

除了這些代工廠之外,其餘的蘋果供應商--芯片、鋁殼、連接線、電路板等零部件廠商--也越來越集中到中國來。數據顯示,2015年時其所有供應商的廠址有44.9%在中國,2019年已升到47.6%。

完備的供應商體系、技術純熟的工程師、龐大的勞動力羣體,讓中國的地位難以取代。難怪舊金山供應鏈公司Fictiv的首席執行官Dave·Evans感慨:除了中國之外,“世界上沒什麼地方有這樣的基礎設施,能夠每天製造出60萬部手機。”

作爲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雙方利益深度融合,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正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所說:“中美兩國的經濟聯繫,不是任何人想切斷就可以切斷的。如果有人想強行將兩國經濟脫鉤,結果必然是害人害己,不僅嚴重損害美國企業和人民利益,也將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危及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

磋商和合作!這纔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

幾天前的重慶,第二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的開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的講話耐人尋味。

劉鶴說:中國堅決反對技術封鎖和貿易保護主義,努力保護產業鏈完整性,願意以冷靜的態度通過磋商和合作解決問題,堅決反對貿易戰升級。貿易戰升級不利於中國、不利於美國、也不利於全世界人民利益。

這表達了中方始終如一的冷靜、理智。目前爲止,中方所有的反制措施都是節制而冷靜的,並非爲了“制裁”而“制裁”,而中方也反覆呼籲,貿易戰沒有贏家,最終傷害的是企業和各國人民的利益,也將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危及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

這兩天,有部美國紀錄片《美國工廠》非常火熱,說的是一箇中國企業在美國開工廠的經歷。影片既反映了美國製造業遭遇的問題,也展示了中國製造業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的原因,當然其中也有中美文化差異之間的衝突。片中一位美方員工的話讓譚主頗有感觸:“我們是一個大星球,一個有些分裂的世界,不過卻是一體的。”這句話也着實打動人。在滾滾向前的時代潮流中,無論是中國和美國,都會遇到發展的問題,競爭也是必然的,但這競爭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是你死我活的對抗,還是求同存異的合作?答案並不複雜,因爲,我們是一個星球的!

中美之間的經貿磋商,還會繼續下去嗎?

重回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那句話:當前,最重要的是爲雙方繼續磋商創造必要條件。這也是在提醒美方,如果要讓磋商繼續,就應該拿出誠意,共同努力、創造條件,推動磋商取得進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