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作爲聯合國第一大會費國,今年拖欠6.74億美元,累計欠費10.55億美元。1942年,當羅斯福總統興致勃勃地設想出“聯合國”這個名稱的時候,他大概不會猜到,在70多年後的今天,當年美國利益的墊腳石,會變成美國優先的絆腳石。

10月24日,聯合國成立74週年紀念日。 然而這支生日快樂歌,無論怎麼唱都略顯苦澀。 74歲的聯合國正在遭遇 “關門危機”。

本月初,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宣佈聯合國正在面臨“近10年來最嚴重的財務危機”,引發了全世界對聯合國停擺的擔憂。 按照聯合國此前披露的財務信息,今年最後三個月裏,聯合國的各項開支應達到9.55億美元,但是現在,聯合國手頭的現金僅僅剩了1.47億美元。關門?搬家?各種傳言甚囂塵上。

搬?不搬?

這不是問題的關鍵!

74歲的聯合國,前景到底如何?真要搬家嗎?在24號的可持續發展論壇的後臺,聯合國副祕書長劉振民這樣回應譚主。

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正式成立。這是國際關係史上新的一頁,爲一個和平時代的開啓奠定了基礎。

聯合國的建立,寄託着人類的美好理想與憧憬,既反映了二戰後國際關係的力量對比,更體現了二戰後人們對戰爭的痛恨、對和平的渴望。人們希望建立一種基於國際法的新型國際體系。

它的宗旨,就是 “維護國際和平及安全”,“促成國際合作”。

如今,“關門危機”也讓聯合國這個戰後全球治理體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遭遇考驗。

前幾天,聯合國駐華協調員、首席代表羅世禮,在跟譚主的聊天中,就表達出了對現狀隱隱的擔憂。

此前,爲了應對聯合國財務危機的局面,聯合國開啓“勒緊褲腰帶”模式。就連74歲生日當天也略顯暗淡,一位在聯合國工作的朋友給譚主發來了這樣一些畫面。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日音樂會,這次的時間從晚上改到了下午,原因是聯合國爲了節省電費,晚!上!要!限!電!

是誰拖欠“會費”?

只願享受權利,不願承擔責任!

幾天前聯合國專門推出了一篇文章,詳細剖析這次財務危機的原因。其中用了這樣一個小標題:“有那麼一個會員國......”雖然沒點名,但說的是誰,大家都心知肚明。

美國欠費佔比四分之三

據聯合國公開數據, 2019年聯合國常規預算額爲28.5億美元,目前仍有8.6億美元沒有到賬,加上去年一些尚未繳納的會費,累計欠款總額高達約14億美元。美國作爲聯合國第一大會費國,今年拖欠6.74億美元,累計欠費10.55億美元。14億美元裏四分之三都是美國拖欠的。



諷刺的是,連敘利亞這樣深陷戰爭、財政喫緊的國家都能及時繳納會費,但卻遲遲不見美國的身影。聯合國官網上本月發佈了一則《聯合國現金危機情況簡報》,而其中,“已繳清 2019 年會費的會員國名單”被命名成了“光榮榜”,按時繳納會費原本是成員國應盡的義務,如今竟成了一種“光榮”?

譚主覺得這不是對已繳納國家的稱讚,而是對某些未繳納國家的反諷。

拖欠會費早有預謀

面對接二連三的催繳,美國政府是這樣回應的。 2017年4月,特朗普曾表示:

我們美國只是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中的一個,卻負擔22%的聯合國常規預算和近30%的聯合國維持和平費。這不公平。

本月,特朗普再次回應道:“讓所有成員國付錢,而不僅僅是美國!”

據CNN報道,特朗普政府在上臺後的首份預算案中表示,對那些“不能顯著推進美國外交政策利益的國際組織”,美國當局有意“削減或終止對其資助”。由此可見,拖欠會費是在其計劃之中的。

事實上,聯合國各成員國的會費繳納標準是與綜合國力直接掛鉤。常規預算分攤比例,一般而言是根據各國的經濟實力每三年決議修改一次,計算標準包括國民總收入(GNI)以及各成員國支付能力。

美國在聯合國有充分的權利,光否決權就頻頻使用,美國利用聯合國的地理位置,任意制裁他國在聯合國行使會員國權利等。

你總不能要求一個全球經濟體量最大的國家,交的錢和赤道國家一樣多吧?這算哪門子的公平?

光想着擁有權利,卻不想承擔責任,這可不是一個大國的姿態。

“墊腳石”變“絆腳石” ?

“美國優先”是根源!

根據聯合國年鑑記載,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就頻頻因爲遲交、少交會費,而“引發衆怒”。不過近些年,這樣的舉動頻頻上演,大家反而見怪不怪了。不僅如此,這幾年,美國還從很多國際性組織中“退羣”。譚主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



去年,美國還威脅要退出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阿澤維多回懟稱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WTO”相關觀點並無新意,他批評美國蓄意阻礙WTO中樞。

今年4月,特朗普多次指責北約各國讓美國納稅人背上了沉重負擔,要求各國提高北約軍費比例。任性起來,連自己同一戰壕的兄弟也不放過。

無論是故意欠費亦或是肆意退羣,這樣的行爲,更加讓人懷疑這是美國優先和霸權主義的抬頭。二戰之後形成的世界治理格局,隨時可能因爲某個國家的自私而瓦解、顛覆。

聯合國駐華協調員、首席代表羅世禮對譚主說:

我認爲聯合國正在前所未有的被需要着,全球議題需要全世界一起來解決,我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聯合國。

美國爲了自己的利益,不顧大多數成員國的意願,頻頻使用、濫用否決權,使聯合國功能停擺,效率低下。

1942年,當羅斯福總統興致勃勃地設想出“聯合國”這個名稱的時候,他大概不會猜到,在70多年後的今天,當年美國利益的墊腳石,會變成美國優先的絆腳石。

1992年,當時任聯合國祕書長加利在聯合國日致辭中躊躇滿志地說道:“第一個真正的全球化時代己經到來”之時,他大概也不會想到,在20多年後的今天,某些國家正朝着相反的方向,漸行漸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