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师朱竞翔因长相帅气

被称为“建筑界金城武”。

他的建筑理念是

将建筑对环境的滋扰降到最低,

更希望使所有人,

尤其在边远贫困地区的人,

都能居住得有尊严且有乐趣。

朱竞翔

他用3天在农村建造了一座幼儿园,在甘肃农村用14天建好了一座小学,在海拔4000米的玉树高原建学校……

他一头扎进贫困乡村,

用创新的“轻质建筑结构”,

为孩子们带去温馨的童趣校园。

顺便获得了“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

和《华尔街日报》评选的“中国创新人物奖”。

一切都要从2008年那场大地震说起。

在倒塌危房的原址上,

又迅速搭建起来很多安置房,

而它们质量堪忧,外形简陋。

然而灾民居住的需求很迫切,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刀阔斧,

建造出来钢筋混凝土的房子。

当今城市最常见的两种建筑形态

那么,有没有可能,

在简易安置房和钢筋混凝土建筑之间,

找到一个平衡点呢?

这正是朱竞翔所研究的课题。

四川广元剑阁下寺小学

四川广元,

这是第一所学校的选址所在,

原因很直接,

一直关注着震后消息的朱竞翔,

决定不再埋头做自己的学术,

打算用这几年来苦心钻研的成果,

为震区的孩子们出一份力。

他找到了香港古董交易商蔡宏炯,

提出自己在四川农村建房的方案,

蔡宏炯对朱竞翔的想法印象深刻。

很快两人便达成了两年内100万元,

在四川农村修建两所学校的协议。

从设计到完工,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

在村民和各地志愿者的帮助下,

整个搭建过程只用了14天,

这所采用轻质材料和稳固骨架建造、

包括4栋单层建筑和一个中央庭院

共450平方米的学校出现在四川广元。

原本旧校舍的砖瓦、村民们丢弃的石头,以及河中的鹅卵石,都成了新校舍的地面花纹。这些带有过去痕迹的石料,不仅省了材料成本,还是独特的风景线。

而对于经历过地震灾难的人们来说,

更重要的是建筑物的防震效果。

校舍采用的轻质材料,

虽然只有16厘米厚,

但能抗震10级!

这无疑能给受过地震创伤的孩子们

最大的心灵安慰和安全保证。

2009年9月的新学期,

校舍投入使用,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也迎来了欢声笑语,万物复苏。

它意味着希望,

意味着不认命,

意味着再出发,

意味着更好的明天。

在第一所学校经验的基础上,

2010年四川泸沽湖镇的达祖村,

诞生了第二座新芽小学。

它保留了抗震性和耐用性的特点,

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和改良,

由复合板承重墙和轻钢框架组合而成,

从而具有更强的稳固性。

特地在室内用半透明的隔断墙,

来分隔教室空间,

阻挡噪音的同时,

也不会妨碍光线穿透。

外部采用了8厘米厚的隔热材料,

额外的空间用于安装太阳能地暖系统,

通风口位置设计合理,

堆叠也经过精心操作,

冬暖夏凉不成问题。

达祖小学在建成当年

即获得“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

但对于朱竞翔来说,

更有意义的是孩子们可以有一个

坚固、安稳、温暖的学习生活之所。

云南美水小学

这里是云南大理,

朱竞翔在此建起了第三所小学。

当地的孩子们也积极参与其中,

为自己学校的建设添砖加瓦。

当地的地形条件与房屋特色

为了与当地的环境融为一体,

学校屋顶也设计成面向南方的单斜面。

建筑理念可以始终如一,

风格上朱竞翔不允许自己重复。

每间教室的地板、隔墙颜色,

从铁红、铁黄、灰白、纯黑到铁灰,

丰富而有序的变化,

冷暖,明暗的对比,

让整体有趣味又不乏味。

甘肃“斗室”童趣园

斗室童趣园

这个被称为“斗室”的木结构系列,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前三所学校。它的巧妙玄机都藏在房子里面,空间内是各种方格形状的基本单元,凹凸的空间就像游乐场般,按照一定秩序高低错落着。

打破对幼儿园的刻板印象,每个空格都是盛放想象力的无限乐园。

墙壁上的各种矩形格子,

组合成了一排排置物架,

利用空间的同时不失温馨与乐趣。

朱竞翔还在内部设计了

一个有趣又多功能的家具体系:

当它旋转的时候,就能形成座椅,

再旋转时就成了桌子,

这样原本教室里该有的桌椅就有啦。

自从朱竞翔在甘肃农村

搭建了第一个“童趣园”后,

甘肃教育局一口气向他

发了十多个幼儿园订单,

可见他的设计得到了极大的认可。

△甘肃省会宁县八里湾百户小学

△甘肃省会宁县柴门乡王庙小学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下江镇中华小学

朱竞翔一次又一次对乡村的探索,

或许与他读大学时的德国室友有关,

这个室友放着德国汉堡的故乡不回,

在中国的乡村支教,

一待就是快二十年。

△朱竞翔的舍友卢安克

这个人就是后来被柴静形容为

“遇到他,我土崩瓦解”的卢安克。

他们对于理想的执念坚守,

有着不难发现的共通之处。

朱竞翔并非想用“轻型房屋”

取代现在的主流房子。

他用这样的比喻来阐释:

主流的钢筋水泥,是大树;

临时工棚,是小草。

在他心目中,一个健康的生态,

不仅仅要有树和小草,

还要有灌木、 藤类、地衣和苔藓。

未来的建筑我相信应该是这样,并不是逞一时之快去制造新闻热点,而是应该正本清源,就是发掘中国本身非常优秀的东西。房子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宣言,而是人努力向自然学习的产物。

建筑界男神这样表达自己对于未来建筑业的期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

延伸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