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顧祝同已預計日軍進攻南京勢在必行,錫澄線已很難守,遂令第二十一集團軍沿京滬線撤退至武進,再行向南京集結,掩護南京外圍陣地,第十五集團軍第十一、第十四、第六十七、和第十八、第十三師等部向太湖以西轉移,進入宜興、廣德地區,阻止日軍由太湖南岸進攻南京。11月16日,南京統帥機關發佈了淞滬戰役最後一個作戰計劃《淞滬抗戰第3期作戰計劃》,該計劃將守衛國防線之作戰與保衛首都南京的任務緊密聯繫,要求我軍在京滬線和滬杭線抗擊日軍前進,逐步將主力集結於以廣德爲中心之地區,待川軍到達後轉移攻勢,殲滅日軍,同時抽調一部分兵力保衛南京。

11月16日,南京統帥機關發佈了淞滬戰役最後一個作戰計劃《淞滬抗戰第3期作戰計劃》,該計劃將守衛國防線之作戰與保衛首都南京的任務緊密聯繫,要求我軍在京滬線和滬杭線抗擊日軍前進,逐步將主力集結於以廣德爲中心之地區,待川軍到達後轉移攻勢,殲滅日軍,同時抽調一部分兵力保衛南京。該計劃發佈不久,福山、常熟、蘇州、嘉興先後落入敵手,日軍攻破吳福線和蘇嘉線,中國軍隊開始向太湖地區退卻。

圖:淞滬會戰戰鬥中

日軍越過吳福線和蘇嘉線後,兵分3路向南京進攻。一路以海空軍力量合力進擊江陰、鎮江、江寧要塞,擬突破長江封鎖,進入內河,從水路佔領南京。另一路由長江南岸、太湖以北,沿京滬鐵路,越過錫澄線,進攻南京。第三路日軍由太湖南岸、京杭國道,再經蘇皖邊境,包抄南京,截斷中國軍的退路。

圖:薛嶽

中國軍隊的潰退此時尚未終止,但速度已有所降低。11月19日,薛嶽下令“放棄固守吳福線陣地之計劃,逐段撤退,以掩護錫澄線陣地之佔領”。顧祝同已預計日軍進攻南京勢在必行,錫澄線已很難守,遂令第二十一集團軍沿京滬線撤退至武進,再行向南京集結,掩護南京外圍陣地,第十五集團軍第十一、第十四、第六十七、和第十八、第十三師等部向太湖以西轉移,進入宜興、廣德地區,阻止日軍由太湖南岸進攻南京。

但是,第二十一集團軍的部隊既未參加防衛錫澄線,也未按照計劃轉移,而是在無錫“奉命向長興轉進。各部將抵長興時,又奉命到宜興張渚鎮集結整理。後因吳興情況變化,復奉命經廣德向孝豐西南山地佈防。”蔣介石計劃安排第二十一集團軍由京滬線轉移,參加南京保衛戰,但白崇禧擔心來自廣西的第二十一集團軍全部犧牲,於是,令第二十一集團軍改變撤退線路,從京滬線改爲向蘇皖邊境一線轉移。與此同時,薛嶽指揮第十九集團軍和胡宗南的第十七集團軍沿京滬線向武進、南京撤退,京滬間第二道防線錫澄線就這樣未經戰鬥,被輕易地放棄了。

日軍兵鋒直指南京。

圖:日軍之後攻陷南京城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蘇子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