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福慶廣場上,隨着一捧來自重慶歌樂山的泥土匯入上醫的土地,抗戰時期上醫重慶歌樂山辦學紀念校門正式落成揭牌。

作爲在復旦上醫創建95週年之際亮相的又一校園文化地標,這座木結構老校門按照1941至1946年間上醫在重慶歌樂山上辦學的校舍大門復原建造,承載着老一輩上醫人開拓進取、愛國奉獻的精神,也象徵上醫與重醫兩校之間深厚血脈聯繫。

在復旦上醫福慶廣場的綠草和清水紅牆的映襯下,這座斗拱青瓦的木結構老校門顯得古樸莊重。老校門正面門頭牌匾鐫刻着“國立上海醫學院”字樣,背面門頭牌匾鐫刻着“正誼明道”的上醫院訓。

“爲人羣服務、爲強國奮鬥”的上醫精神醒目地鑲嵌在背後紅牆上,上醫院歌的曲譜和歌詞在左側黑色大理石牆上熠熠生輝。老校門門頭中心與校園內另一文化地標東一號樓中軸重合,體現出莊重感與儀式感。穿過老校門,背後是一行石階,拾級而上,彷彿能感受數十年歲月變遷。

歌樂山上的這座老校門見證了烽火連綿的歲月中,上醫堅持爲國育才、爲戰醫傷的歷程。

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抗日戰爭在上海打響。在抗戰烽火中,上醫爲了保存醫學的火種,從上海遷至昆明白龍潭,後又於1940年輾轉遷至重慶歌樂山,直至1946年抗戰勝利後才遷回上海。上醫的紅色基因也在抗戰烽火中淬鍊而生。

上醫和重慶的緣分深厚。20世紀50年代,爲響應黨和國家號召,400餘名上醫人義無反顧,打起揹包再赴巴山渝水,西遷建設重慶醫學院(今重慶醫科大學)及其附屬醫院,爲西部醫學教育高地建設和西部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創業奉獻。

此次,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教授特意帶來從歌樂山龍洞灣上醫辦學舊址採集的泥土,他表示,這捧泥土將和這座紀念校門一起,見證復旦上醫在新時代新起點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輝煌篇章。重醫衷心希望與復旦上醫繼續深化務實合作,共同傳承弘揚西遷精神,攜手推動新時代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

復旦大學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表示,上醫師生和校友始終牽掛着歌樂山,上醫也始終與重醫保持着密切的聯繫與合作。抗戰遷渝和西遷援建重醫的故事已經成爲上醫人開展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動教材。今天舉行的老校門揭牌儀式,旨在讓上醫師生銘記前輩創業之艱辛,感悟上醫先賢的家國情懷和民族大愛,弘揚“抗戰精神”和“西遷精神”。上醫人要秉承創校先賢的理想,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爲國家和民族培養更多有理想、有學識、有大愛的卓越醫學人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