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只要有交際,就免不了需要社交,那麼產生社交就一定要說話,做一個會說話的高手,不僅讓人影響深刻,還能迅速拉近與他人的距離,放在職場上更有“先聲奪人”這一說了,所以會說話也越來越重要了。

但是事實上往往開啓一個話題的時候,我們做到不【尬】就已經算是成功了一半。回想一下是不是有很多場景下,例如:和心儀的對象,聊不過三句話就聊不下去、和不太熟的朋友,一度不知道聊些什麼、別人不說話就沒法開啓話題等,但是有些人卻能迅速融入他人,成爲非常“自來熟“的社交達人。會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其實是源於“人際距離“,人類學家霍爾把“人際距離”可區分爲4種:

(1)親密距離:6英寸~18英寸之間(15釐米~44釐米)15釐米以內,是最親密區間,彼此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息。15釐米~44釐米之間,身體上的接觸可能表現爲挽臂執手,或促膝談心。44釐米以內,在異性,只限於戀人、夫妻等之間,在同性別的人之間,往往只限於貼心朋友。

(2)個人距離:1.5英尺~4英尺之間(46釐米~122釐米)這是人際間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離,已較少直接的身體接觸。

(3)社交距離:4英尺~12英尺(1.2米~3.7米)

這已超出了親密或熟人的人際關係,而是體現出一種公事上或禮節上的較正式關係。

(4)公衆距離:12英尺~25英尺(3.7米~7.6米)!

所以,人際距離指的是你與其他人的相對距離,可以把它粗略地理解爲【距離感】。

那麼如何的和他人拉進適合的距離,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呢?第一步就是要開啓話題!

如何開啓話題先來看看兩種常見的錯誤示範。

第一種,自問自答式聊天:

問:你家那裏?

答:上海的。

問:你做什麼工作啊?

答:培訓師。

問:有對象沒?

答:有。

可以看到,這種問答式溝通,是不是像在審問?自問自答的聊天會讓聊天對象很被動,也很有壓力,通常情況下出現在過年回家被長輩們問候的場景。

第二種,總結概括式聊天:

A:我的工作是培訓,一般做項目的時候很忙。

B:培訓都這樣。

A:最近一直跑步,想鍛鍊體魄。

B:鍛鍊挺好的。

這樣總結概括的聊天就常常讓人很難接下去,通常意味着話題終結。

所以正確的話題開啓方式我們可以用三招解決!

三招教你,好好說話

第一招——“問答贊“式溝通

問:主動提問。“最近在鍛鍊什麼運動項目呀?“

答:傾聽問答。“恩、哦、然後呢(眼睛看着對方,仔細傾聽)

贊:表達讚歎。“哇,這個運動很棒,和我說說具體的要怎麼做吧。”

用這個方式開啓話題,就會很好的進行社交。

第二招——聊天方式,下切式溝通

當我們在聊天的時候,話題可以向三個方向前進:

向上:表示總結,意味着結束話題。

“最近我在跑步,鍛鍊身體。“

“鍛鍊挺好的啊。”這個時候,我們就把話題向上移動,對方也沒法接話題。

平移:表示轉移,意味着切換話題。

如果我們說:“恩,我最近在看書。”這個時候我們是把話題平移到另一個話題上,從鍛鍊到看書了。

下切:表示深入,意味着拓展話題。

如果我們說:“我也經常跑步,有的時候感覺自己堅持不下去,但是再跑兩步後,發現竟然能再跑好遠呢!“這個就是把話題下切,聊得更具體了。

所以觀察上面三個說話流程,可以發現我們不斷用平移和下切的方法,就可以更愉快的溝通下去。

第三招——關鍵詞溝通

意思就是從對方的話語中,抓住關鍵詞去聊天,比如:“下週我們部門將要集體去秋遊,我負責行程安排,但是之前從來沒做過,有點不知所措了。“

這句話裏就有很多關鍵詞,部門集體、秋遊、負責行程安排、沒做過、不知所措,下面我們就可以根據關鍵詞來開啓話題方向:

聊人物——大家都有什麼要求?

關注對方——爲什麼安排你做這個?

聊對象——秋遊

聊心情——爲啥不知所措

聊解決方案——有沒有模板可以借鑑

抓住對方話語的關鍵詞再提問,往往能夠愉快的聊下去,以上是開啓話題的三招祕訣。

那麼如何成爲一個好好說話的高手,其實是需要長時間的修煉,平時的積累、經歷都是後期與他人溝通的談資。如果可以,建議平時用本子或者電子筆記,記錄下來,定期去翻閱,熟悉。

積累小貼士:熱點話題整理+笑話段子+小故事

好好說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交技巧,做一個開口“跪“的人,是在衆多人羣中脫穎而出的加分項,所以快用今天學習的說話三招去開啓你的社交圈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