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企業大而強 小企業小而精——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推動高質量發展採記

金秋十月,記者走進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探訪高質量發展的“蒙西實踐”。其中,大企業大而強、小企業小而精的努力方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見聞一

雙欣環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從“綠色製造”到“製造綠色”

遠觀內蒙古雙欣環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廠區,綠地與藍天白雲間,一座座灰白相間的廠房林立,這張畫風乾淨整潔的“照片”,讓人還未走進企業就感受到這是一個天藍、地淨、水清、草綠的花園式工廠。

走進廠區,目之所及都是綠色,小到一個精緻的綠色小品,大到成片的綠意蔥蘢,都在詮釋產業與生態親如一家。

綠色發展,不僅是來訪者的“目之所及”,更是企業的“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去年8月份,雙欣環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獲評國家“綠色工廠”示範企業,是內蒙古唯一獲評“綠色工廠”的化工企業。獲此殊榮,憑藉的是一條“綠意”濃濃的產業鏈:煤炭/石灰石—發電—電石—乙炔—醋酸乙烯—聚乙烯醇(PVA),這條產業鏈是目前國內相關行業最完整、技術領先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PVA纖維製造車間

領先在哪裏?可以這樣說,企業運進來的是黑色的煤炭,運出去的是白色的環保材料聚乙烯醇,其原理就是以煤炭和石灰石爲原料,通過化學反應生成聚乙烯醇,加工轉化過程中,生成的電石、乙炔、醋酸乙烯、聚醋酸乙烯酯等中間產品也作爲成品銷售。而產生的“廢料”電石渣通過處理“變廢爲寶”,生產成水泥;產生的工業廢水通過污水處理實現循環利用或用於綠化。通過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綠色發展,企業實現了原料的“喫幹榨盡”,達到“綠色製造”的標準,而且平均每4噸煤炭可以加工轉化1噸聚乙烯醇,產品附加值提升10倍以上,目前企業PVA年產14萬噸,佔全國產能比重的30%。

實現高質量發展,企業把目光放得更長遠,繼續在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上作文章,通過“綠色製造”產業鏈來 “製造綠色”產品。

在PVA纖維製造車間內,我們看到了高強高模聚乙烯醇纖維的製造全過程。顆粒狀的PVA經過生產線,被製成極細的纖維,打包成一噸的捆,年產3萬噸的特種纖維供不應求,其銷售覆蓋國內的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遠銷歐洲、南美洲、東南亞和中東。

這些白色纖維的“綠色性能”體現在哪裏?該產品具有高強度、高模量、低伸度、無公害無毒性,並具有耐酸、鹼、鹽,耐磨損、耐日照、耐腐蝕,防裂、防滲透、防紫外線等特徵,強大的性能使其在綠色建材方面深受喜愛。舉個例子,石棉產品中,每消耗1噸石棉釋放10克石棉纖維,而石棉纖維是致癌物,長期吸入對人體損害嚴重,很多國家已經禁用,並採用安全環保的PVA纖維替代。同理,它還可以應用於水泥、瓦、管等各種增強材料。除此之外,你肯定想不到,它細小的身板能撐起很多“高大上”的建築,比如高級公路、機場跑道、隧道橋樑,還有軍用防彈衣、訓服、帳篷,高強度安全繩隨,都會用到PVA纖維。下一步,企業還將對PVA進行繼續深加工,製成PVB功能性樹脂膜,目前項目正在洽談中。

見聞二

中谷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讓電石渣成爲鹽鹼地的“最佳伴侶”

內蒙古中谷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中谷礦業PVC產品包裝間

作爲全市最大的PVC生產工業園區,鄂托克旗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每年因生產PVC而產生大量的電石渣廢料。

然而電石渣的堆放、覆蓋填埋會佔用大量土地,還極易污染地下水源和周圍的土地。

在過去,電石渣也可以進行二次利用,作爲水泥廠的生產原料。但在如今水泥產業面臨嚴重過剩的現實條件下,電石渣又將何去何從?

記者在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的中谷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通過現場採訪,發現了電石渣的“新身份”。

“我們利用電石渣研發的土壤改良劑經過實驗,改良土壤的效果非常好,現在不僅闖出了品牌,還出口到了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今年我們還將對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烏海等地的鹼地進行改良,讓荒灘變良田。”中谷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黨總支書記於星說。

於星介紹,“目前國內土壤改良劑市場空間巨大,土壤改良是符合國家戰略大趨勢的產業,近年來國家各相關部門都採取了多項措施保護耕地,積極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內蒙古中谷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搶抓這一機遇,通過延長產業鏈,將電石渣經過無害化處理,“轉身進化”成了土壤改良劑的原材料。

據瞭解,將土壤改良劑施入土後可使細小的土壤顆粒聚集形成團粒結構,快速打破土壤板結,從而增強土壤的通透性,協調土壤中植物生長所需的“水、肥、氣、熱”達到一個動態平衡,有利於植物的生長發育,另外還可以調節土壤的PH值,調酸減壓,降低土壤的鹽鹼度,減輕鹽漬化和酸化的危害,使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增多,增強對病害的抵抗力,減輕土傳病害的發生,從而達到抗病、抗重茬的目的。

於星說,公司年產30萬噸PVC,每生產1噸PVC需消耗電石約1.45噸,產生電石渣1噸多,所以每生產1噸PVC需排出2噸多電石渣,也就是說光本公司一年生產的PVC就產生60噸的電石渣廢料。

於星爲記者算了一下,改良一畝的酸度污染土地,根據污染程度,需要消耗100公斤左右的電石渣土壤改良產品。按照今年預計改良土壤的用地規模,預計公司旗下內蒙古西部環保有限公司電石渣製作土壤改良劑50萬噸的產能,可以輕鬆消化這些電石渣,既解決了工業廢渣對生態環境的污染,還給公司帶來了不菲的效益。

於星說的公司旗下內蒙古西部環保有限公司就是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今年春季重點開工項目之一,西部環保鄂爾多斯土壤改良有限公司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2.3億元,佔地總面積爲6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佔地4萬平方米,二期預留2萬平方米。涵蓋年產50萬噸酸性土壤改良劑裝置和年產20萬噸脫硫粉裝置,預計2019年建成。項目投產後將使區域內的固廢資源得到循環利用,完全達產後可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利稅9500萬元,新增就業崗位500個。

中谷礦業PVC產品包裝間

中谷礦業電石廠區

該項目的建成運行,實現了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開拓了PVC副產品及廢渣新的應用領域,爲企業發展循環經濟開闢了新的道路,推動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在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等清潔生產工作的全面開展,實現生態環境和經濟環境雙贏。

見聞三

德晟集團: 挺起“鋼鐵脊樑”

德晟集團

“在碳素鋼裏適量地加入一種或幾種合金元素,使鋼的組織結構發生變化,從而使鋼具有各種不同的特殊性能。這就是合金鋼,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特種鋼’”。內蒙古德晟集團總工程師李佩林說。

2018年圍繞高質量發展,內蒙古德晟集團大力推進產品結構、工藝裝備結構和市場營銷結構的改革創新,充分利用現有產能,實施產品優化升級轉型項目,開發特種鋼、合金鋼及下游鑄、鍛造金屬製品,配套建設無縫鋼管軋製、合金棒材軋製,從而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到底什麼是特種鋼,說得具體一些,比如我們‘優特鋼棒材和熱軋無縫鋼管生產線項目’下一步生產的產品,像地質勘探鑽機用鑽桿、無縫鋼管,製造行業中的發動機、變速齒輪箱、萬向傳動軸、懸掛系統、車軸、轉向器和轉向傳動結構等都是由特種鋼製成”。李佩林進一步向記者闡述了特種鋼的概念。

特種鋼生產線

那麼特種鋼的效益如何?李佩林介紹,特鋼在普鋼的基礎上可增加附加值25%以上,如果用特種鋼製成的產品更是效益頗豐。

“高性能鋼鐵產品逐漸替代傳統低端鋼鐵產品,成爲當下鋼鐵行業轉型發展的主流。我們的優特鋼棒材和熱軋無縫鋼管生產線項目自然就應時而生。”內蒙古德晟集團總經理張曉軍說。

據瞭解,優特鋼棒材和熱軋無縫鋼管生產線項目是內蒙古德晟集團智能製造科技有限公司於今年10月6日在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開工,項目佔地38畝,建築面積約18800㎡,總投資3億元。項目預計在2019年4月30日竣工。

項目新建一條年產40萬噸棒材生產線,包括低合金鋼、優質碳素結構鋼、彈簧鋼、軸承鋼等;還有一條年產15萬噸無縫鋼管生產線,生產品種主要有地質勘探鑽機用鑽桿、氣瓶管、液壓管、鍋爐用無縫鋼管、石油油管等。

項目投產後預計每年可實現產值255億元。實現利稅約5000萬元,創造就業360餘人。

相關鏈接

近年來,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低碳、循環、集聚、延伸”的產業發展定位和“五高起步、三新立園”的發展標準,引進企業53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1戶,上市企業5戶,初步形成了新型化工、特種冶金、高新材料、電力、現代物流五大主導產業,構築了以“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爲特徵的循環發展模式,形成建材、冶金、煤化工、氯鹼化工四條循環產業鏈條和智慧物流產業鏈。

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已形成的主要產品產能中,PVA領跑全國,佔全國產能比重的30%;特種鋼填補全市無鋼空白;PVC、電石、燒鹼、粗苯佔領全市近半市場,產業話語權不斷提升。園區厚植髮展優勢、培育發展新動能,先後斬獲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國家首批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示範基地、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國家能源互聯網示範基地、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示範基地、國家第二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國家綠色園區等七塊“國字號”品牌,提出建設“綠色智慧型”園區的發展目標。

目前形成的主要產能有:金屬製品150萬噸、硅鐵20萬噸、氧化鋁20萬噸、精密鑄造5萬噸、PVA14萬噸、特種纖維3萬噸、PVC60萬噸、電石160萬噸、水泥熟料685萬噸、高嶺土7萬噸、焦炭370萬噸、甲醇10萬噸、苯加氫8萬噸、活性炭2萬噸、電力裝機容量220萬千瓦、貨物吞吐量5000萬噸。

今年園區實施重點項目18個,總投資144.31億元,新建項目17個,續建1個。其中,君正天原化工10萬噸糊狀PVC樹脂項目、君正能源化工20萬噸電石配套20萬噸固鹼項目、北方發電公司供熱工程已建成,其他項目有序推進。洽談項目22個,協議總投資逾200億元。

採訪手記

高質量發展如何推進?於工業,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將方向定位到“大企業大而強,小企業小而精”上,可謂切中肯綮。

大企業,要做強,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支撐。“強”有兩方面,一是轉變增長方式,以產業政策和市場規律爲導向, 加大科技和技術要素投入,避免盲目擴大產能,從“以量取勝”到“以質取勝”。二是堅守環保底線,通過改進生產技術、引進環保設備設施等措施,增強大企業GDP的“綠色含量”。

小企業,要做精,不斷集聚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在招商過程中,突出產業鏈建設,大力實施“建鏈、強鏈、補鏈、延鏈”工程,堅持“上游有什麼下游招什麼”原則,着力引進效益型、創新型、帶動性強的新優小企業,培育一批“小巨人企業”,做到“一大多強”,釋放大手拉小手能量,而且形成閉合循環產業鏈。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堅持綠色發展至關重要。綠色發展是全方位的,不僅堅持基礎設施綠色化,同時深入推進綠色發展,做到了資源利用綠色化、能源利用綠色化、空間佈局綠色化、生態環境綠色化、運行管理綠色化,讓“綠色”成爲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本期編輯:何苗 師姍姍 校對:寶上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