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哐當~哐當……”這是小時候人們熟知的火車經過的聲音,而如今,火車的“哐當”聲已經消失了。10月23日,鳳凰網四川來到綿陽工務段江油線路車間一探究竟。

綿陽工務段江油線路車間,成立於寶成線建成通車之時,這個車間黨支部還在2006年獲得過中組部授予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進入江油線路車間院內,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欣欣向榮的有着現代氣息的車間,乾淨整潔的院落,一羣鐵路職工正在開展技術練兵,沙沙的機械的轟鳴讓這個院子熱鬧了起來。“今天停工組織大家開展技術練兵,提升職工們業務技能。”沒等詢問,車間書記周世江開始介紹起來,今天他要揭開火車“哐當”聲消失的神祕面紗。

“現在我們正在進行的是鋼軌焊接作業,寶成鐵路修建於上世紀50年代,由於當時的施工工藝和技術的限制,寶成線開通時鐵路線路爲木枕結構,鋼軌承載能力也比較弱,均由25m的短鋼軌拼接而成,‘哐當’聲,大部分是因火車車輪與鋼軌接頭撞擊產生的聲音。”周世江介紹說,“這種用焊接的方式把所有的鋼軌連接在一起的線路,我們稱之爲無縫線路,原則上寶成線成都至寶雞爲一根整體的鋼軌,現在隨着路局的投入,我們跟換上去的鋼軌均爲250m和500米一根的長條鋼軌,就是爲了減少現場的焊接數量。”

焊接完成,在短暫的休息過後,他們又開始忙碌起來,一組內燃打磨機械轟隆隆工作起來,火花四射。“打磨作業是焊軌後一項必要的工作,這樣才能使得鋼軌更加平順,火車經過時才能更平穩。”周世江說,“在以前沒有這種打磨機之前,我們只能用手持砂輪打磨儀器,慢慢地打磨,費時費力,打磨效果也不盡人意。”

據瞭解,除了鋼軌焊接打磨,要減少火車經過時的噪音,線路搗固作業也必不可少。“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要扛着搗鎬,俗稱‘八斤半’,每天要搗幾百根枕木,而因人員的個體差異,導致搗固的效果參差不齊。”周世江介紹說,“現在我們搗固工作發生了大改變,從手工搗固,到小型機械搗固,再到現在的大型機械搗固,鐵路線路質量大大提升。”

據周世江介紹,鐵路工務工作藉着改革的春風,也迎來了更新換代的黃金期,從肩扛手抬的養護模式到全自動化的機械養護模式,是一代代鐵路人智慧的結晶,現在的寶成正線上全部更換爲鋼筋混凝土軌枕,整條鐵路爲無接頭的無縫鐵路,火車輪子與鋼軌的撞擊聲就這樣隨着時間慢慢消失了。(鳳凰網四川綜合 李文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