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

——原州区寨科乡“三同”纪实

新埫的“雨”来了

“三同”日记之十二

缺水,是我到新埫的第一印象。我住的这家儿媳说日常用的是窖水,就是把一年四季的雨水、雪水收集到一个大水窖(地窖)里供人畜吃喝洗漱。当时我就好奇地问:“够用吗?”她说:“够。今年雨水多,基本够用了,往年特别是前几年都要出去拉水,不过我们这里自来水很快就会接通,以后就好了。”听了这些话,当时并未往心里去,只是觉得在党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后,这里原来的贫困户已经衣食无忧,并没有留意她说的“雨水多”。

但新埫连续这几天时大时小的雨,西部尤其是西海固的雨水稀罕、珍贵,便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我就想,这么稀罕的雨正好在我“三同”锻炼时遇上了,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我陷入了思考……

手头上没有这里历史降水的资料,现在想办法去调取也困难,便在互联网上搜索,在“固原发布”上看到了一条今年9月17日的新闻:今年以来降雨量突破历史值,固原已是半湿润地区啦。新闻写到:9月16日,据固原市气象部门发布降雨信息,今年年初以来,固原市累计降雨量超过历史记录。其中……原州区为历史第二高值年……相比同期降雨量,各县区均偏多67%。

按照地理学划分,年降雨量400毫米至800毫米为半湿润区,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为湿润区。根据这个标准,在气候区划中,我所在的这片过去贫瘠、干涸的大地现在已经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区。是什么造就了如此的神奇?明年、后年还能持续这一“神奇”吗?

新埫的“雨”有根

“三同”日记之十三

秋雨羁旅,向来是游子客居赋愁思乡之时。但在这里,连绵的秋雨映衬着满眼的绿,心里却觉得很踏实。我们从深圳来,如果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造就了神奇的城市——深圳,那么,现在党的系列政策尤其是精准扶贫政策正使我脚下的这片过去贫瘠、干涸的大地发生着“蝶变”。

十多天前,我们刚到银川,说起银川的绿还可以说“天下黄河富银川”“银川自古是塞上江南”,那么我们离开银川奔赴固原享受着的一路绿意,其实就是在一路见证着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历程。

十多天来,我们在新埫这个地方看到的树木草被,青山绿野,就是这些年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成绩。“脱贫销号整村推进村”,如今绿树红瓦的新埫,可以说是西海固脱贫的缩影,也是中国“脱贫”的宣言。

从过去“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到如今拥有绿色遍野、降水量明显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的新西海固,主要得益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搜索“固原脱贫”等关键词,链接的是:吊庄移民、生态移民、劳务移民、插花移民的异地扶贫搬迁政策,使移民得以在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拔掉穷根;截污治污、恢复自净、修复生态、涵养水源的固原“五河共治”等创造性治水模式,使如今的五河岸边大型人工湿地初具规模,绿化面积大幅提高,水体生态全面恢复;十年九旱、广种薄收、食不果腹……旱魔肆虐的西海固,在实施了南引泾河水、北调黄河水、用好当地水的法子后,特别是固海扬水、扬黄灌溉等措施后引来了黄河水,西海固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退耕还草还林18年,封山禁牧15载,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造林绿化等,不胜枚举。目前,仅固原一市的森林覆盖率就由2000年的12.8%提升至25.1%,林草覆盖度更是高达73%。

也因为生态的恢复,固原年平均降水量1982年282.1毫米、2012年449.6毫米。今年截至目前,原州区累计降雨量为612.2毫米,最高的泾源县累计降雨量已达867.4毫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穷山恶水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党和政府带领乡民脱贫奔小康的千万条举措,这千万条举措犹如甘霖滋润着西海固的大地。“

我们在新埫村挺好的

“三同”日记之十四

今天上午,固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周兆川同志带领市和原州区两级组织部门领导冒雨来到新埫村看望大家,并和我们座谈。很荣幸,我也得到了一个发言机会,汇报了在这里生活锻炼的感受。

说是汇报,其实就一句话“很好很受锻炼”。

“很好”是说新埫村这个“三同”地点和住户挑选的好。新埫村是脱贫销号整村推进村,也是一个回民村。在新埫村接受“三同”教育,我们不仅从吃、住、劳动方面得到了锻炼,而且党性得到了新提升,一个新埫村就是一个党带领回乡人民脱贫奔富的缩影。这里民风淳朴,百姓实在,很尊重我们的习惯,在吃住等方面照顾我们,甚至可以说他们把对党的热爱转化成了对我们的照顾。

“很好”也是说固原各级干部的关心。半个月前,固原市、区两级组织部门的领导亲自把我们送进村里,临走前再三叮嘱乡、村干部要做好安排;乡里的三位主要领导有时间就到农户家里来看望我们,嘘寒问暖;驻村第一书记不仅时常牵挂着我们,还帮我们组织座谈会,给我们提供调研活动的素材;村上干部的照顾更是具体细致……

“很好”还是说给我们这次“三同”提供的保障非常到位。生活用品,从雨伞雨鞋到口杯水桶台灯拖把笤帚簸箕等考虑详尽。住宿用品,不仅发放了毛巾被,而且军用棉被、被套、床单、枕套、枕巾、脸盆、毛巾各发放两套;另外,还给我们每人准备了矿泉水和餐巾纸,连纸杯都准备百把个,更让人感动的是还为每个学员准备了五双劳动手套,一个手电筒,三十多样物品,让我们由衷感到温暖。

身在异乡为异客,我在固原犹鹏城。(来源:固原日报)

编辑:蔡 蕊

责编:母广玲

监制:郝彦晖

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