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的“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研究与应用”和“二元复合高效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引领了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研究与应用”和“二元复合高效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引领了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

这个60人的团队里,

仅博士就有12名,其中还有6名博士后。

他们不怕失败,鼓励创新,

他们获得的荣誉满满: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石化优秀创新团队

……

他们是谁?

60%曾被称为石油采收率的极限。多年来,勘探开发研究院化学驱油技术创新团队依靠科技创新,在开发条件日趋复杂的形势下,不断挑战着石油采收率极限,达到63.6%!

他们的“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研究与应用”和“二元复合高效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引领了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在集团公司近期召开的科技进步会议上,这个团队被评为中石化优秀创新团队。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他们。

挑战采收率极限

“化学驱油技术形象地说就像用洗衣粉去污渍一样,” 院专家兼采收率试验室主任祝仰文介绍,“我们是利用化学方法把地下的石油最大程度采出来。”

从学习国外的化学驱油技术开始,科研人员在数万次实验中,历经“十年磨剑”的艰辛,成功研发出适合于胜利油藏条件的产品,逐步发展形成了具有胜利特色的三次采油理论技术系列。

2017年,孤岛采油厂化学驱先导试验区采收率成功突破60%。

祝仰文介绍,实现这一突破的,正是目前胜利油田独有的非均相复合驱油技术。该项技术让胜利特高含水后期老油田重新焕发青春,经济有效期延长10年以上。

这种技术在孤岛采油厂的试验区应用,日产油由3.3吨提高到79吨,提高采收率8.5个百分点,最终采收率达到63.6%。

采收率的极限被刷新。

12名博士6 名博士后

2008年9月,石静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回国后来到了采收率试验室。

如今已是博士后的石静说,这里不仅有严谨务实、敬业拼搏的科研氛围和功能齐全、行业领先的研究平台,还有周围的拼搏融洽的同事,这些都是她想要的环境。

不到60人的创新团队里,就有12名博士,其中6名博士后。

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会有风险,会有失败。

博士后王其伟在攻关泡沫驱油技术时,连续3个月做了40多次试验都没有成功,研究室在年终却依然把奖励给了他。

“放手让科研人员干,鼓励大家大胆创新,不怕失败。”祝仰文说。

科研人员在这里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攻关,先后涌现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构筑起了胜利三采人才高地。

团队创新发展了3项化学驱理论认识,形成7项核心技术。“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研究与应用”和“二元复合高效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引领了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

化学驱年增油百万吨

上世纪80年代,胜利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水驱开发出1吨液体,90%以上都是水,只有10%是油。而采出程度还不到20%,仍有大量的石油未采出,因此急需研发适用于油田的三次采油技术。

2003年,一种适应胜利油藏特点的二元复合驱油技术获得突破,并在国内首家实现了该项技术的工业化推广,成为当前提高采收率的“杀手锏”技术,实现年增油100多万吨。

在聚合物驱油应用多年后,面对注聚后如何提高采收率这一世界性难题,博士后姜祖明终于让一种新型驱油剂发挥出作用。

姜祖明的非均相复合驱油技术,就是利用在聚合物中加入粘弹性微小颗粒,能有效的降低特高含水后期老油田采出油的含水率,提高采收率。

他的下一个研发目标是一种新型“自悬浮”式驱油剂,它不借助聚合物,直接用水配比,就可以实现让弹性颗粒在液体中悬浮。

这不仅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还让三次采油的成本大大降低。

素材来源:柳和 贾玉涛 代俭科

编辑:陈兴雷|编审:高卫|监制:赵伟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