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平時喝啤酒嗎?

喝!!!

喝啤酒通常都用什麼杯?

喝啤酒需要用杯?

那……不然咧???

請參照下圖↓↓↓

…………………

相信上圖所示的喝酒方式,是很多人喝啤酒時候的常態。但喝啤酒總是對瓶吹,不久身體就該喫不消了~

所以,從小酌怡情的角度考慮,酒,還是倒在杯子裏,一口一口地喝爲好。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扎啤杯是啤酒的標配。其實扎啤杯只是衆多啤酒杯類型中的一種。不同類型的葡萄酒需要不同形狀的葡萄酒杯,啤酒也不例外,用不同的杯子喝不同的啤酒。

在啤酒杯家族中,也有各種形狀、類型的啤酒杯,市面上常見的有下面這麼多種↓

-1-

笛形啤酒杯|Bierflöte

-2-

聖盃|Kelch

-3-

扎啤杯|Seidel

扎啤杯在德國還有一個帶蓋子的造型,被稱爲Stein。

-4-

皮爾森杯|Pilspokal und Pilstulpe

-5-

品脫杯|Pint-Glas

-6-

干邑鬱金香杯|Kognakglas

-7-

開口鬱金香杯|Tulpe

-8-

直口杯|Kölschstange

-9-

小麥啤酒杯|Weizenbierglas

現在做個小測試:當你飢渴難耐時,你會選擇以上哪個杯子喝啤酒?

我想很多人一定會選擇最後一種。

因爲用這種杯喝啤酒時,必定要抬高下巴才能喝到,如此,冰涼的啤酒能夠迅速穿過喉嚨,瞬間整個世界就涼了下來。所以,這種杯形也是如今流傳最廣的啤酒杯的樣式。

話說,馬爺前些年收藏了一隻古代杯子,雖然此杯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但造型和上面第9種杯子非常類似,頗爲神奇↓

灰陶杯 漢代 北京觀復博物館藏

馬爺在第一次看見這隻杯子時,也嚇了一跳:“在獲得這個杯之前,他都無法想象,我們歷史上居然有這麼現代的杯形”。

因爲覺得有意思,馬爺一度想找玻璃廠商按照這隻杯子的造型複製一款玻璃材質的,通過現代工藝製作出一批可供現代人使用加收藏的杯子,讓大夥兒在最歡樂的時候,用它飲上一杯啤酒或飲料,慶祝這份喜悅。

但結果是……沒有哪個廠家願意接活兒,因爲…………複製不出。

最後,左邊那隻印有觀復貓“戴南瓜”的玻璃啤酒杯算是與原杯外形最相似的一款了。

這兩個杯子猛一看差不多,仔細一看,還是有區別的。

玻璃杯是收口的,古代的這個杯是敞口的。最難的是底,底部一個是實的,一個是空的。

空心的部分有多深呢?

馬先生一根食指的長度,目測足有10cm左右。

如果從工藝角度出發,細細觀察這隻杯子,它絕對算不上“做工精細”,甚至有點粗糙,特別是其上的花紋,是用很樸實、很隨意的材料勾勒了一翻,也沒經過精雕細琢。

從這一細節就可以看出來,這隻杯子,年代必定久遠,前面也提到了,漢朝的。

如今所有博物館裏能看到的漢代灰陶藝術品,大多都如這隻杯子一般,做工比較“接地氣”。陶嘛,本就是當時老百姓家中的日常用品(有些作爲隨葬明器),成本低廉,對做工要求不高。

漢代陶罐

而且一般陶器在製作時,器物表面施釉燒成溫度約在950度到1000度之間,爲低溫釉,所以今天所見到的漢器表面出現有細微碎紋,摸起來也不算光滑。

那麼,它是什麼地方出產的呢?

答案是四川。

四川歷史上就是一個物阜民豐的地方,很少有戰爭波及,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四川陶俑,都是呈現一種歡樂的景象,大量都是說唱俑、雜耍俑等等,而中原地區出的都是兵馬俑,可見曾住在這片地區的人們生活過得很巴適。

這樣一個兩千多年前的陶杯,之前用來喝什麼,我們已經沒辦法猜測了,也許它喝的就是醴,醴是一種原始酒(採用稻、麥、粟、黍等不同等級的穀子釀造)。

古人之所以能發明這種造型的杯子,或許也是發現了杯子形狀與飲用樂趣之間的微妙關係——這個形狀的杯子,喝飲品最暢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