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题词正直自守

修身诗课-52-江南有丹橘 来自程门问学 00:00 04:04

朗读 | 采桑子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唐·张九龄《感遇》

宋·马麟《绿橘图》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受李林甫等人排挤,自右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就是他在荆州贬所写下的。

张九龄是开元时期著名的贤相之一,为官正直,敢于谏诤。他的故乡韶州地处中国南方。这一切都使他自然联想到橘树:橘树向来有南国嘉树的美誉,屈原曾作《橘颂》一诗,称赞它是“苏世独立”、“秉德无私”的君子树,并将它视为自己立身处世的楷模。此诗继承屈原借橘言志的比兴传统,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怀才不遇之感。全诗大意为,橘树之所以经冬犹绿,并非由于江南冬季气候温暖所致,而是出于它耐寒的天性。橘树的果实可以用来招待贵客,但由于生长于偏僻之地,其功用始终无缘为世人所知。人的命运也正是如此难测。可叹人们热心于种植桃李,不知道橘树也可以枝叶成荫,为人遮阳。诗中为人所重的桃李显然是影射李林甫等得志的奸邪小人的。

“江南有丹橘”四句通过对橘树的赞颂展示了一种在逆境中坚持操守、坚贞不变的道德境界。古语说:“君子择善而固执。”自古仁人志士都把正直自守、坚定不移看作崇高的美德,屈原为了追求心中“所善”,可以“九死未悔”,陶渊明为了追求独立的人格,和污浊的官场彻底决裂,都是实践这种美好道德的典范。张九龄被清初大儒王夫之推许为“抱忠清以终始,敻乎为一代泰山乔岳之风标”,其一生表现正可与其笔下的江南橘树交相辉映,可以看作是对这四句诗所蕴涵的道德意义的最好诠释。

>本系列文字均摘自《诗歌与道德名言》一书,联合撰稿人:莫砺锋、李南晖、徐国荣、郝润华、张智华、殷祝胜、党银平、胡传志、路成文、吴正岚、孙立尧。

【相关阅读】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修身诗课42

上期回顾

第51课  主题词:

磊落

莫厌栖栖,但存耿耿,得失区区何足哀

打卡精选

“程门问学”新开“修身诗课”栏目

与你一起品读古诗词中的格言警句

欢迎留言打卡,参与互动

不定期送出学术大家签名本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