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乡村》征文大赛

文图编辑:莹莹

消失殆尽的行当

文/张浩洪

在几十年前的农村,曾经活跃着一些流传已久的行当。这些行当,有的自古以来,就伴随着一代一代人们的生活,如影随形,密切相关。它们默默无闻,极易普通,沿着历史的轨迹,与人类亦步亦趋,稳步前进,将人类生活装点得五彩缤纷,富有魅力。悉数一下这些行当,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街头理发

过去的农村,人们理发时,多依靠一些具有理发技术的手艺人。这些手艺人,为了有些经济收入,就走村串户的招徕活计。要理发,必须有一套相应的工具,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剃头柜子”。这个剃头柜子,是由一根扁担挑起来,一头是个带有铜盆、火炉、旗杆标志组成的柜子,一头是带有盛装理发工具的小凳子。到了村里后,理发师傅找一个干净合适地点。夏天在一棵树荫之下,冬天则在一个背风地带。放下挑子后,就把烧炭的火炉点燃,并把装有凉水的铜盆坐在上面。因为铜盆传热较快,时间不大,水就有了温度,此时,前来理发的男人,就坐在小凳之上。待师傅从凳子上的抽屉里拿出剪子、推子、刀子,给理发的洗完头后,就开始了工作。或剪、或推、或剃。头发处理完后,那些需要刮脸的,则微闭二目,任凭师傅熟练地将胡子清理干净。最后,那些有患有肩周炎、头疼病的人,还让理发师傅,按着脉络搞搞按摩,有的立即减轻了病痛。

锔盆锔碗

这是我国民间一宗传统技术活计。笔者还是在几十年前的儿童时代,在农村老家,经常看到一些手艺人,挑着一个装有一些家什用具的担子,一边走,一边喊着“锔盆子锔碗啦”。

听到喊声的村民们,则拿着那些破损有紋的陶盆、瓷碗,来到师傅这里来修理。修理的工具主要有小型的弓钻,钻头有两个。一个是钢的,用于钻陶器用品;一个是金刚石的,专门用于钻坚硬的瓷器家什。除此之外,就是用粗细适宜的铁丝、铜丝,做成锯子,用锯子把有紋的地方鋦好固定下来,恢复它们的使用价值。在进行操作时,细心的师傅,都是先拿起带纹的盆碗端相一下,然后根据裂纹的长短,拿出钻来,在裂纹两侧的适当位置,钻出几个相对的两排小孔。小孔的深浅,以不能钻透盆碗厚度为宜。而后,就用钳子掐出一段铁丝或者铜丝来,再用小钳子夹着在铁砧子上,拿小尖锤子砸成扁平型的长条,继而再把砸成尖形的两端捼过去,如此一来,一个精细的锯子制作成功。此时,只见师傅用小镊子,夹着做好的锯子,刚好放在裂纹两旁的小孔上,然后,拿着小锤子轻轻敲打,将裂纹牵扯的结结实实。为了以后不漏水,再用配好的腻子把痕迹抹平。这样,锔好的盆碗,虽然露着几个不雅观的锯子,但毕竟能够正常使用,节省下了购买的钱财。这在于当时经济非常困难的农村,实在是个上乘方法。

接染白布

过去的农村,都有织布的习惯。这是一种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生活途径。为了解决人们的穿衣、被褥问题,农民们自古以来就种植棉花,纺线织布。因为织出来的布都是白色,在做衣服被褥时,就得根据需要和爱好,用染料染成各种颜色。由于染布程序比较复杂,染料比较昂贵,一般的农家个体户都难以办到。所以,就衍生出了染布坊,里面召集一些有染布技术的工人,走村串户的把白布接回来,进行操作,以此挣些加工费用,维系一些人们的生存。

记得当时,那些到村里接染白布的师傅们,大都是赶着个毛驴车,手里摇着个当做广告幌子的拨浪鼓,听到声音后的人们,就会拿着一定数量的白布,交给接布师傅。而后师傅在账本和白布上,清楚地记下人名、数量和印染的颜色与花样,隔几天就会把染好的成品,按着名字送到各户人家的手里,最后把加工费收下,这种交易程序就算完成。这些染出来的成品,有做衣服的黑布,有做棉袄里子的蓝布,有做门帘子的印花布,还有当做包袱皮的麻花布。总之,各型其色,品种齐全。这在科技不发达的当时,一块块的白布能够生发出这么多的样式,实属不易。

牲畜钉掌

顾名思义,就是给畜生们挂掌。自古以来,牲畜就是人类劳动的有力助手,不论耕田种地的牛驴,还是拉车运物的骡马,都是以它们四肢上的蹄子,来负重运行。众所周知,牲畜的蹄子和人脚一样,长有一层角质护着蹄肉。由于它们整天的活动,四个蹄子上的角质摩擦很快,久而久之,就会露出肉来,一遇坚硬的砖石瓦块,就会引起疼痛不能行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人们就发明了一个给牲畜钉掌的方法措施。所谓钉掌,就是按着牲畜蹄子的形状,用铁打造出一幅保护角质的铁掌,而后再用打造出来得特殊铁钉,钉在厚厚的角质上面。这样走起路来,就不至于摩擦牲畜角质而损害蹄肉了。这份活计,并不是那么容易进行。因为牲畜不懂事理,在给它钉掌时,它们不可能那么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为了防止它们乱窜乱跳伤害人身,必须事先用绳子将它栓紧栓牢,固定在一个特制的木架子上,而后运作的师傅再分别搬起牲畜的四肢,在一个小矮凳上用切刀把蹄子上的角质修理好,最后再把u型铁掌往切好的蹄子上一放,用小掌钉固定好后,就算结束了。当然钉一次后并非一劳永逸,等到行走运作一年后,随着铁掌的磨损再行更换。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牲畜的安全了。

上述所讲,只是我们在过来的年代里,历经过的一小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这些在我们生活中延续好长时间的行当,已经被现代科技所取代,被不断兴起的新鲜事物所淹没。虽则如此,这些陪伴我们生活好长时间的行当,在人类发展史上,做出过一定的贡献。所以,我们还是不应忘记为好。

稿件管理 : 紫烟幽梦

审阅:黄增存

简评:作者是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细节,收集细节,运用细节。

作者简介:张浩洪,县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系中国通俗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滦南县文学会顾问,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曹操》、长篇历史小说《套路》、长篇历史读物《曾国藩智慧微博》,文集《文海弄潮》,与人合著文化、人物丛书《文海遴贝》、《滦河流域历代名人》等书籍。各种文体文章200多篇散见于国内外报刊杂志。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投稿、咨询,请加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国乡村》杂志2018年全年征稿大奖赛通知:

(2018年第4期从10月1号至12月31号结束!)

———————

本次大赛主要为《中国乡村》杂志提供优质作品,确保纸刊杂志的质量内容丰富,走进市场,走进各地乡村。杂志宗旨,打造乡村文化,传递三农信息,以“乡情、乡事、乡人”为关注重点,以实际、实用、实效为特色,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荐新优品种,介绍致富经验,普及科技知识,融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文化性、趣味性为一体。

(一)奖项:

1、农业论文、专题采访,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纪实影像,乡村经典美图+文字注解,归纳一类。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限字数3000字内)。

2、乡村散文、小小说、故事,民间故事、农谚、谜语、歌谣、歇后语,归纳一类。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字数限制1500字内)

3、乡土诗歌: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每篇五首之内,单首,限20行内)

4、最佳网络人气奖:一名,奖金1000元。

(二)征文注意事项:

1、所有参赛作品请首先自行反复校对,错别字加标点符号错误有五处之多者,不予通过。投稿后可接受个别句子的修改。

2、凡参赛作品须注明:【中国乡村杂志征文大赛】,否则,按微刊正常发表,或不予处理。

3、征稿格式:

原创首发+标题+正文+作者简介(100字以内)+高清照片。

4、切勿一稿多投,如果发现此行为者,取消参赛资格,并且将列入《中乡美》作者备忘录。

(三)大赛规则:

1、凡参赛作品稿费不再发放,所筹集的打赏费用将全部用于大奖赛奖金和免费出版发行《中国乡村》杂志以及平台的运营。

2、所有参赛作品阅读量达到500以上,从中择优入选《中国乡村》杂志,免费一本,免费快递,免费出版发行,宣传推广。而角逐大赛的作品,将从入选各期杂志的作品里面择优筛选。一个阅读量计一分,一笔打赏计十分(十元),十个留言计一分(一个读者不能重复留言,多留视为无效)。

根据打赏和留言分别计分的总和,与中乡美评委和编外评委及名家评委打分的总和,由最高得分决定胜出。

3、此次活动,特聘请十名知名作家、诗人、以及有相当造诣的评论家和文学爱好者共同审阅,力求大赛公正公平地画上圆满的句号。

4、获奖者将颁发奖金与荣誉证书,及赠送杂志两本,并且,将聘请获得各奖项的作家、诗人进行签约,长期为《中国乡村》杂志提供保质保量的作品。

注明:所有获奖者肖像,中乡美平台有权免费刊登在《中国乡村》杂志上,同意者方可参赛。

5、从2017年12月13号开始起,举办长年征文大赛,上期没发表的作品可继下期刊发,以此类推,赛事不停,直到年底的全年征稿大奖赛截止为止。获奖者将受邀参加颁奖典礼仪式,届时有相关媒体进行报道。地点暂时预定于《中国乡村》杂志北京总部。

6、以上各项规定不认同者请勿投稿!

7、中乡美所有工作人员不参与大奖赛活动。

组委会:

主任:柳丝青青

副主任:黑风马、刘传启、刘学斌。

第一轮评选,评委:中乡美编辑总部全体工作人员及中乡美驻各省工作室主编。

第二轮评选,评委:陈荣来、赵克明、吴开展、班琳丽、胡毅,王晓莉。

第三轮评选,名家评委:李学、江小鱼、姚国禄、贾笠、卢岩、非马。

主办:《中国乡村》杂志社

中国美文出版社

中国乡间美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李学美术馆

CCTV 《魅力故乡》栏目组

友情支持:中国国际通用航空产业集团

国家级文化艺术人才库

长城书法院

欢迎投稿:大赛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咨询: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乡美

中乡美视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