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面吃饭,可以很随便,也可以很讲究。但在失重的太空,吃饭不但非常讲究,而且要非常注意,否则食物碎 块就可以把宇航员呛死。

20世纪60年代载人航天的初 期,人们认为在太空不能吃固体食 物,因此宇航员主要食用铝管包装 的肉糜、果酱类膏糊状食物。宇航员进餐时,用手挤管壁,通过进食 管将食物直接送入口中。这类食品 在失重状态下使用简便可靠,也容 易保存。宇航员穿着加压的航天服 时,仍可以通过头盔进食孔进食。 这种吃法,由于既看不见食物,又 闻不到味道,往往使宇航员的食欲不佳。

经过若干次的飞行试验后,知道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也可以吃像方块糖那样 大小的块状食品。于是宇航员开始食用一口一块的小块食品。经过一段实践,科 学家又为宇航员研制了脱水复水食品。这种食品是用冷冻升华法生产的,它不仅 复水性能好,而且形状和风味更接近于地面普通膳食,能满足宇航员的口味要 求。在“阿波罗”登月飞行中,宇航员开始使用软包装罐头食品,吃起来也比较方 便,宇航员喜爱这种食品。

目前航天飞机上的食品达百余种,饮料20多种,既有脱水复水食品,也有软 包装食品,还有小块食品,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宇航员每天3顿饭的菜单都不 同,每周轮换一次,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食品,如美籍华人王赣骏博士,在1985在地面吃饭,可以很随便,也可以很讲究。但在失重的太空,吃饭不但非常讲究,而且要非常注意,否则食物碎 块就可以把宇航员呛死。

20世纪60年代载人航天的初 期,人们认为在太空不能吃固体食 物,因此宇航员主要食用铝管包装 的肉糜、果酱类膏糊状食物。宇航 员进餐时,用手挤管壁,通过进食 管将食物直接送入口中。这类食品 在失重状态下使用简便可靠,也容 易保存。宇航员穿着加压的航天服 时,仍可以通过头盔进食孔进食。 这种吃法,由于既看不见食物,又 闻不到味道,往往使宇航员的食欲不佳。

经过若干次的飞行试验后,知道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也可以吃像方块糖那样 大小的块状食品。于是宇航员开始食用一口一块的小块食品。经过一段实践,科 学家又为宇航员研制了脱水复水食品。这种食品是用冷冻升华法生产的,它不仅 复水性能好,而且形状和风味更接近于地面普通膳食,能满足宇航员的口味要 求。在“阿波罗”登月飞行中,宇航员开始使用软包装罐头食品,吃起来也比较方 便,宇航员喜爱这种食品。

目前航天飞机上的食品达百余种,饮料20多种,既有脱水复水食品,也有软 包装食品,还有小块食品,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宇航员每天3顿饭的菜单都不 同,每周轮换一次,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食品,如美籍华人王赣骏博士,在1985年4月29日至5月6日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时,他的菜单就有一道他爱吃的 “王太太炒羊肉”。

宇航员的食品尽管种类繁多,但它们一般都要求重量轻,体积小;不会因航 天器发射时的震动而散开,碎沫不会飞散,能在太空失重状态下进食;脱水食品 在恢复正常的含水量后,仍能保持原来的色、香、味;能切成块状或制成粉状,以 便定量包装等。

而伴随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宇宙食品也出现了,可以说现在宇航员的食品越来越丰富了。

探索更多新奇关注微信公众号“探索最新奇”(tszxq0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