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面喫飯,可以很隨便,也可以很講究。但在失重的太空,喫飯不但非常講究,而且要非常注意,否則食物碎 塊就可以把宇航員嗆死。

20世紀60年代載人航天的初 期,人們認爲在太空不能喫固體食 物,因此宇航員主要食用鋁管包裝 的肉糜、果醬類膏糊狀食物。宇航員進餐時,用手擠管壁,通過進食 管將食物直接送入口中。這類食品 在失重狀態下使用簡便可靠,也容 易保存。宇航員穿着加壓的航天服 時,仍可以通過頭盔進食孔進食。 這種喫法,由於既看不見食物,又 聞不到味道,往往使宇航員的食慾不佳。

經過若干次的飛行試驗後,知道在太空失重狀態下,也可以喫像方塊糖那樣 大小的塊狀食品。於是宇航員開始食用一口一塊的小塊食品。經過一段實踐,科 學家又爲宇航員研製了脫水覆水食品。這種食品是用冷凍昇華法生產的,它不僅 覆水性能好,而且形狀和風味更接近於地面普通膳食,能滿足宇航員的口味要 求。在“阿波羅”登月飛行中,宇航員開始使用軟包裝罐頭食品,喫起來也比較方 便,宇航員喜愛這種食品。

目前航天飛機上的食品達百餘種,飲料20多種,既有脫水覆水食品,也有軟 包裝食品,還有小塊食品,五花八門,各式各樣。宇航員每天3頓飯的菜單都不 同,每週輪換一次,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食品,如美籍華人王贛駿博士,在1985在地面喫飯,可以很隨便,也可以很講究。但在失重的太空,喫飯不但非常講究,而且要非常注意,否則食物碎 塊就可以把宇航員嗆死。

20世紀60年代載人航天的初 期,人們認爲在太空不能喫固體食 物,因此宇航員主要食用鋁管包裝 的肉糜、果醬類膏糊狀食物。宇航 員進餐時,用手擠管壁,通過進食 管將食物直接送入口中。這類食品 在失重狀態下使用簡便可靠,也容 易保存。宇航員穿着加壓的航天服 時,仍可以通過頭盔進食孔進食。 這種喫法,由於既看不見食物,又 聞不到味道,往往使宇航員的食慾不佳。

經過若干次的飛行試驗後,知道在太空失重狀態下,也可以喫像方塊糖那樣 大小的塊狀食品。於是宇航員開始食用一口一塊的小塊食品。經過一段實踐,科 學家又爲宇航員研製了脫水覆水食品。這種食品是用冷凍昇華法生產的,它不僅 覆水性能好,而且形狀和風味更接近於地面普通膳食,能滿足宇航員的口味要 求。在“阿波羅”登月飛行中,宇航員開始使用軟包裝罐頭食品,喫起來也比較方 便,宇航員喜愛這種食品。

目前航天飛機上的食品達百餘種,飲料20多種,既有脫水覆水食品,也有軟 包裝食品,還有小塊食品,五花八門,各式各樣。宇航員每天3頓飯的菜單都不 同,每週輪換一次,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食品,如美籍華人王贛駿博士,在1985年4月29日至5月6日乘“挑戰者”號航天飛機時,他的菜單就有一道他愛喫的 “王太太炒羊肉”。

宇航員的食品儘管種類繁多,但它們一般都要求重量輕,體積小;不會因航 天器發射時的震動而散開,碎沫不會飛散,能在太空失重狀態下進食;脫水食品 在恢復正常的含水量後,仍能保持原來的色、香、味;能切成塊狀或製成粉狀,以 便定量包裝等。

而伴隨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有中國特色的宇宙食品也出現了,可以說現在宇航員的食品越來越豐富了。

探索更多新奇關注微信公衆號“探索最新奇”(tszxq0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