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近幾十年來大量的化石發現,科學家們現在已經發現了超過200種翼龍——這種有翅膀的爬行動物統治了1.6億年的世界。但幾乎沒有人知道它們是如何繁殖的,也沒有人知道它們的幼崽是如何發育的。就在2014年,有關這些話題的科學證據加起來,總共只有三個翼龍蛋,而且全都被嚴重地壓扁了。

這一現象在本週的《砂岩塊科學》中得到了戲劇性的改變。

北京脊椎動物古生物與古人類研究所(IVPP)的王曉林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在中國西北部的一次挖掘中發現了嵌在一塊麪積超過3平方米的岩石上的大片化石。,對這些發現中的沉積物的分析表明,“暴風雨越過了一個古湖的翼龍築巢點”,導致翼龍卵團漂浮“很短的一段時間,變得集中並最終被掩埋成爲化石羣”。

任何翼龍化石的能夠保存都是罕見的,原因是它們的骨頭太輕和脆了。而且它們柔軟、易彎曲的導致這蛋形成化石是非常稀有的,這使得沒有參與新發現的翼龍專家稱其爲“一個相當驚人的化石”和“非常驚人”。這是“我見過的最奇特的化石集合之一”,萊斯特大學的翼龍專家David Unwin說。“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幾乎囊括了整個生活史:卵、幼龍、幼龍、亞成年和成年。”要爲任何一種脊椎動物收集這樣的證據都是非常困難和罕見的,而且所有的證據都在一塊相鄰的岩石上,這讓人印象深刻。

石板上的翼龍蛋蛋被撕碎,填滿了沙石,但這有助於保存它們的化石。根據作者蔣順興(音譯)的說法,這塊石板僅僅是對野外遺址的部分挖掘,在那裏研究人員可以看到八層翼龍的骨頭,其中包括翼龍蛋。這些層表明這個物種的翼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返回到同一個築巢點。

其他引人注意的行爲線索也出現在平板上。“大量的翼龍蛋細胞表明它們屬於幾個不同翼龍,是由不同的雌性產卵的,”合著者寫道。與人們普遍認爲的翼龍是孤獨的掠食者相反,他們補充說,“羣居行爲可能已經很普遍了”——至少在像翼龍這樣的物種中是如此,在翼龍漫長的進化史中相對較晚。

這組作者還提出了一個有爭議的論點:翼龍可能無法像初生的小海龜那樣飛行,而且“可能需要一些父母的照料”。他們的論點基於對新發現的單個胚胎骨骼的檢查,使用計算機斷層掃描和其他方法。這表明,被鑑定爲接近孵化的個體的前肢比後肢發育得更慢。巴西聖埃斯皮裏託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Espirito Santo)的泰薩•羅德里格斯(Taissa Rodrigues)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肱肌與我們在成年人身上看到的肱肌非常不同”,對於最重要的翼肌缺乏連接點。如果剛孵化出來的小翼龍不能飛,它們就無法養活自己了。“所以他們需要父母的照顧。

其他研究人員對這種說法提出了質疑。“我認爲他們從根本上誤解了這一點,”昂溫說。研究報告的,在他們缺乏牙齒和“相對較低的骨化程度”的基礎上,他們認爲接近孵化期“可能是中期,還沒有準備好孵化”。他說,如果把重點放在翼龍胚胎早期發育的證據上“直到最近,我們還會說我們永遠不會有那樣的證據,現在,哇,我們有了。”

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生物力學專家邁克爾·哈比卜(Michael Habib)認爲,這兩位合著者“可能是正確的”,認爲翼龍的幼體無法飛行。但他補充說,“發育不成熟和機械強度較弱是有區別的。也就是說,剛孵化出來的翼龍的前肢可能沒有後肢發達,但考慮到它們的體重較低,它們可能仍然能夠飛翔。“問題是它們的翅膀是否能承受飛行的物理載荷,”哈比卜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