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完成随堂检测,点击提交后相关数据就汇集到教师的设备终端,自动生成答题结果、解题思路和错题分析。这样的场景如今在中小学课堂上并不鲜见。不少学校还曾要求学生用软件做作业 ,可近年来,这种看上去新潮的线上教育却偷偷变味了,甚至乱象重生。

作业APP暗藏游戏性质板块

为了配合老师布置作业,张先生下载了一款作业APP,而近日他却无意中发现这款APP有游戏性质板块,让他感到有些意外。张先生表示,下载此款APP一是校方的要求,老师要求要在此款APP上做作业,另外一个是我也觉得这种APP是大势所趋,很可能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但如果孩子只是那他来偷完游戏的话,这APP还不如不下的好。

据悉,很多类似软件也存在与学习无关的内容,甚至还有黄段子等。市民李先生的儿子也用过一款作业APP,有一次无意间,李先生发现儿子把自己关在屋里,并称在APP上做题,可检查作业时却没有任何进展。李先生拿过手机一看,发现里面很多内容确实不太适合孩子,比如说一些黄段子、荤段子。李先生表示,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作业APP确实还是给孩子带来一定的方便的。但是它作为一个教育的平台,出现这些内容已经突破了这个教育的底线了。

原本,作业APP是一个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推手,但里面五花八门的附加物却使学习变了味。

有数据调查显示,2016年在线教育用户的规模超过了9000万人,未来几年还将保持20%的增长速度,到2019年预计将会达到1.6亿人,在这些数据中,中小学生占据了半壁江山。

原本墨香味的作业本变成了平板电脑和手机,连原本动手、动脚、动脑的课外实践也同样离不开电子产品。

对于老师而言,用电子设备布置作业确实方便些。但如果家长看得不紧,一些不自觉的孩子会把电子设备用于打游戏。而且,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会影响孩子的视力,这对孩子的终生成长是不利的。

另外,书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小学阶段关键在于通过书写展示和教育,让学生懂得汉字之美,愿意提笔写字,感受书写之乐。写好字,不仅是考试的“加分项”,而且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令人遗憾的是,现在能写一手好字的学生并不多。电子作业更会使学生的书写能力不断退化,据一项调查显示,60%的人提笔忘字,患上了“失写症”。

如何在电子输入与汉字之间寻找平衡,既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又不荒废文化的根基,实现二者和谐共处、相得益彰,就需要教育部门、学校以及身处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对于作业APP运营商,从其属性看,应该严格按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监管,必须具有合法的资质,且依法依规经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