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平板電腦上完成隨堂檢測,點擊提交後相關數據就彙集到教師的設備終端,自動生成答題結果、解題思路和錯題分析。這樣的場景如今在中小學課堂上並不鮮見。不少學校還曾要求學生用軟件做作業 ,可近年來,這種看上去新潮的線上教育卻偷偷變味了,甚至亂象重生。

作業APP暗藏遊戲性質板塊

爲了配合老師佈置作業,張先生下載了一款作業APP,而近日他卻無意中發現這款APP有遊戲性質板塊,讓他感到有些意外。張先生表示,下載此款APP一是校方的要求,老師要求要在此款APP上做作業,另外一個是我也覺得這種APP是大勢所趨,很可能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但如果孩子只是那他來偷完遊戲的話,這APP還不如不下的好。

據悉,很多類似軟件也存在與學習無關的內容,甚至還有黃段子等。市民李先生的兒子也用過一款作業APP,有一次無意間,李先生髮現兒子把自己關在屋裏,並稱在APP上做題,可檢查作業時卻沒有任何進展。李先生拿過手機一看,發現裏面很多內容確實不太適合孩子,比如說一些黃段子、葷段子。李先生表示,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作業APP確實還是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方便的。但是它作爲一個教育的平臺,出現這些內容已經突破了這個教育的底線了。

原本,作業APP是一個創造良好學習環境的重要推手,但裏面五花八門的附加物卻使學習變了味。

有數據調查顯示,2016年在線教育用戶的規模超過了9000萬人,未來幾年還將保持20%的增長速度,到2019年預計將會達到1.6億人,在這些數據中,中小學生佔據了半壁江山。

原本墨香味的作業本變成了平板電腦和手機,連原本動手、動腳、動腦的課外實踐也同樣離不開電子產品。

對於老師而言,用電子設備佈置作業確實方便些。但如果家長看得不緊,一些不自覺的孩子會把電子設備用於打遊戲。而且,過度使用電子設備會影響孩子的視力,這對孩子的終生成長是不利的。

另外,書寫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小學階段關鍵在於通過書寫展示和教育,讓學生懂得漢字之美,願意提筆寫字,感受書寫之樂。寫好字,不僅是考試的“加分項”,而且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令人遺憾的是,現在能寫一手好字的學生並不多。電子作業更會使學生的書寫能力不斷退化,據一項調查顯示,60%的人提筆忘字,患上了“失寫症”。

如何在電子輸入與漢字之間尋找平衡,既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又不荒廢文化的根基,實現二者和諧共處、相得益彰,就需要教育部門、學校以及身處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共同努力。對於作業APP運營商,從其屬性看,應該嚴格按教育培訓機構進行監管,必須具有合法的資質,且依法依規經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