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一排排,密密麻麻,一幢接一幢,這裏的土樓羣建築極具地方特色,可以說是皖南地區建築的又一奇葩。

無馬頭牆或防火牆,沒有裝飾屋頂、檐口見長,但這個叫陽產土樓的古建築羣,妥妥的是徽派建築的另類!

陽產土樓,徽派建築中的奇葩!

陽產土樓坐落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深渡鎮千島湖黃金旅遊線上,交通十分便利,距離鎮所在地深渡6公里處。現存的372幢土樓,是目前華東地區保存完好的徽派土樓建築羣,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

陽產土樓與傳統徽派建築在整體造型和內部空間分佈上類似,但它的屋檐比較大,山牆屋檐伸出山牆,以減少雨水對牆體的沖刷(村中有馬頭牆的建築爲現代新造)。

陽產土樓的形成是當地歷史上的經濟水平所致,陽產村位於山地深處,有一定海拔,耕地極其缺乏,交通不便,沒有水路。如果造磚木結構的房子,所有的材料必須由山下依靠牲畜運輸,造價極高。

陽產土樓每幢高約10米,土樓地基均用青石砌塝,土樓與土樓之間鋪設有青石板或石板臺階,錯落有致。

陽產土樓古村落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秋冬季節,家家戶戶在房前屋後晾曬玉米、南瓜、辣椒等農作物供遊人和攝影人拍照。此時又到了來這裏旅行的好時間!

遺世獨立的小山寨,隱匿在深山的世外桃源

它也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古村落

陽產村爲鄭姓居地,鄭姓於宋時由歙北遷移定潭而居,後遷陽產,爲鄭半洲再能公之後。

據傳鄭公守獵到陽產,跟隨獵犬臥於陽產山凹不願返回,鄭公見其四面環山,山泉清澈,古木參天,經幾番審視,認爲是塊風水寶地,決心遷移定居陽產。

陽產村,一種鄉土的美感!

陽產村房子以土樓爲主,土樓羣是陽產村最大的特色,一座座,一排排,密密麻麻,一幢接一幢。

全村百分之九十以上房屋皆爲土樓,爲粘性紅壤土壘築而成,基本上不粉刷。偶爾有幾間石灰粉刷者屬條件略好的人家。隨着外面的世界崇尚自然、返樸歸真,不施粉黛反受晴睞了。

陽產土樓沒有永定的名氣大,也沒有做整體規劃。但漫山遍野的規模不小,有明朝的,也有清朝的;有方形屋頂的,也有三角形屋頂的;有方形土樓,也有八角形土樓;形形色色,風格各異。

無論是每一座單體土樓,還是整個村落的土樓羣,它都有一種鄉土的美感,站在高處,那種獨特的畫境美、意境美、雄渾美、氣勢美立刻就突顯出來了。

陽產村,也是長壽村!

400多年前老百姓躲避戰亂從河南鄭州遷移並發展成一個村莊。陽產村老百姓喝的是山泉水,喫的是自己種的糧食和蔬菜,住的是冬暖夏涼的土樓,平均壽命在78歲,是一個“長壽村”。

陽產村的四季

春季

而陽產最美的時節便是在清明前後,村子四周被油菜花圍繞,村內桃花梨花爭相輝映,在加以陽光,那時的陽產,才稱得上最美!

夏季

因臨近新安江,空氣溼潤,夏季多雲霧,站在高處,整個村彷彿在仙境中,也是一個避暑清涼的好地方!

秋季

徽派建築中,曬秋絕對是一道風景線,連陽產村也不例外,小村的秋天是攝影師的最愛!

冬季

如果碰上冬天下大雪,那麼整個陽產可以說的漂亮的驚人。只是山路崎嶇,下雪的時候,車不好走,有一定的危險性。

再美的古村也逃不出即將消失的命運!

安徽夯土建築其實非常普遍,上世紀80年代許多地方普遍存在,陽產村的特色是將一般較矮的單層夯土民居建成了較高的多層建築,形成獨特的土樓景觀。夯土建築的使用壽命較磚木結構短。

2015年因爲皖南連日的暴雨,4月4日晚20時許,陽產土樓建築羣最大的單體土樓轟然倒塌。這棟土樓建於70年代初,原爲陽產的集體財產大會堂,分田到戶時賣給了私人,一直作爲倉庫茶廠閒置。

如今,上百幢土樓居住在這裏的人不多了,走進小村,偶然可見一兩位走路蹣跚的老人,他們的子孫以及子孫的子孫都已走出山寨。

大部分人家大門緊閉,門鎖上鏽。過年也只是回來貼了幅對聯就走了。

整個山寨顯得悽慘荒涼,正從沒落走向衰敗………

陽產村旅行小貼士

從黃山市自駕到陽產土樓路線:

屯溪或歙縣——北岸——板壁屋左拐——昌溪方向——過橋後第二路口右拐——下坡處左拐水泥路面——車行40分鐘左右可到陽產停車場

喫住:村子內有農家樂,喫住價錢還算合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