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省政府通過官方網站印發淮河行蓄洪區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實施方案!

爲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進淮河行蓄洪區農村環境“三大革命”,編制本方案。

詳情如下

基本情況

淮河行蓄洪區包括阜陽市阜南縣、潁上縣,六安市裕安區、霍邱縣,淮南市毛集實驗區、壽縣、謝家集區、田家庵區,蚌埠市懷遠縣,滁州市鳳陽縣,合肥市長豐縣,宿州市埇橋區等7個市12個縣(區),總面積2813.4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9.5萬人,莊臺197座,保莊圩35座。

其中阜南縣莊臺131座、保莊圩6座,潁上縣莊臺22座,霍邱縣莊臺22座、保莊圩4座,3縣莊臺和保莊圩佔總數的80%,是淮河行蓄洪區農村環境“三大革命”的重中之重。

存在問題

淮河行蓄洪區大多數形成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是保證淮河流域防洪安全的手段,長期以來農村廁所、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基礎設施十分薄弱,農村人居環境髒亂差問題嚴重。

1

以旱廁爲主,需改廁數量多。旱廁內設施老舊,糞便無法及時清理,各類蚊蠅、病菌滋生,廁所不清潔、不衛生,對農村地區環境造成污染,同時也影響農民羣衆身體健康。莊臺和保莊圩人口密集,需改廁數量多,工作量大。

2

生活垃圾清運設施不足,保潔工作不到位。垃圾清運車數量偏少,局部地區垃圾未能及時清運。居民環境保潔意識不強,仍有隨地倒垃圾的現象。保潔人員數量不足,垃圾得不到及時清理。

3

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嚴重不足,生活污水排放隨意,大多沿道路邊溝或路面散排進入附近水域或土壤。

總體目標

2020年,行蓄洪區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完成3.2萬常住農戶衛生廁所改造;完成269座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行蓄洪區內保莊圩和莊臺的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全覆蓋。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行蓄洪區環境乾淨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

年度計劃

2018年全面啓動。增配垃圾轉運車52輛、新增垃圾收集桶57797個、配套保潔人員806名,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5%。改造戶廁26456戶;新建或改造公共廁所595座。建設污水處理設施152座,配套建設污水主管道長度446.83公里。

2019年加快推進步伐。增配垃圾轉運車25輛,新增垃圾收集桶9465個,配套保潔人員105名,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基本建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8%。改造戶廁5644戶;新建或改造公共廁所504座。建設污水處理設施106座,配套建設污水主管道長度226.07公里。

2020年全面完成農村環境“三大革命”任務增配垃圾轉運車16輛,新增垃圾收集桶7120個,配套保潔人員53名,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建設污水處理設施11座,配套建設污水主管道長度13.3公里。

投資估算

總投資

淮河行蓄洪區農村環境“三大革命”總投資約10.49億元,其中廁所改造(含公廁)16068.90萬元,農村生活垃圾治理7128.30萬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81752.38萬元

年度投資

2018年投資62845.27萬元。其中,廁所改造(含公廁)10644.45萬元,農村生活垃圾治理4521.11萬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47679.71萬元。

2019年投資38771.56萬元其中,廁所改造(含公廁)5424.45萬元,農村生活垃圾治理1415.09萬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31932.02萬元。

2020年投資3332.75萬元。其中,農村生活垃圾治理1192.1萬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140.65萬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