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微電影《新鄉》在花溪區開機,影片將用鏡頭展示花溪苗族村寨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變化歷程,獻禮改革開放40週年。

開機儀式現場

《新鄉》以花溪區黔陶鄉羅依新寨爲原型,講述改革開放40年曆程,花溪探索易地扶貧搬遷幫助苗族村寨改變貧窮落戶面貌,從環境的變化到習慣的改善,從生活的好轉到思想的提升,展現了花溪區貧困羣衆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不斷奮發向上,最終朝着越來越好的幸福生活大步邁進的過程。

據介紹,羅依新寨是全國首個易地扶貧搬遷村寨,它的發展變化,是改革開放40年來貴州農村發展變化的縮影。微電影《新鄉》通過展示羅依新寨的發展和變化,以小見大,展現出花溪區歷屆幹部羣衆團結一心、勇於創新、艱苦奮鬥的精神,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增強文化自信。

劇組成員接受採訪

近年來,花溪區用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啓創新宣傳。據悉,這是花溪區自2015年拍攝《魔戒——戒指換教學樓筆記》,2016年拍攝《中國貨車》、《不破不立》,2017年拍攝《新香》、《月光影院》後,再次用微電影的形式,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新時代新貴陽新花溪的新風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

演員接受採訪

據瞭解,《新鄉》由花溪區委宣傳部出品,大唐影劇-易拍即合、花溪區新聞信息中心攝製,黔陶鄉黨委、黔陶鄉政府協助拍攝,大唐文化監製,貴州新媒中心整合傳播,影片將於10月底攝製完成,屆時將推送參加“新時代新貴陽”2018貴陽市微視頻暨第五屆微電影大賽。

相關鏈接:

貴陽市花溪區老鴉山,海拔1550米,1995年以前,老鴉山上有個苗寨,居住着23戶人家,109人。那時的老鴉山苗寨,山高坡陡,生存環境惡劣,苗族同胞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人均收入只有200多元,過着靠政府救濟的窮苦日子。

1994年,貴陽市委辦公廳調查組來到老鴉山,他們目睹村民的生活狀況,心情沉重,並提出了“移民搬遷扶貧”的新思路。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關心下,花溪區投入49萬元,經過5個月緊張施工,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苗族新村在羅依山下拔地而起。

1995年1月,老鴉山上的23戶苗族人家,100多口人,揹着大包小包,告別老鴉山上那些住了幾十上百年的草屋,向着山下黔陶鄉騎龍村一個叫羅依山的地方進發。那裏有花溪區政府和有關部門出資49萬元給他們新建的家園,這便是如今的羅依新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