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10月22日,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以下簡稱FCA)發表聲明稱,集團已同意以6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93億元)的價格將其旗下高科技汽車零部件部門馬瑞利(Magneti Marelli)出售給日本汽車零部件公司康奈可(Calsonic Kansei)

締造全球第七大獨立汽車零部件製造商

報道稱,FCA與康奈可之間的交易預計將於2019年上半年完成,並需要得到監管部門的批准。兩家公司合併後的實體將以馬瑞利CK控股(Magneti Marelli CK Holdings)的名字運營,總收入將達到15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09億元),成爲全球第七大獨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馬瑞利在《美國汽車新聞》(Automotive News)評選的2017財年全球汽車供應商百強中排名第28位,其全球銷量爲92.3億美元。康奈可排名第29位,預計2017財年對汽車製造商的銷售額爲90.6億美元。

報道稱,FCA與康奈可之間的交易預計將於2019年上半年完成,並需要得到監管部門的批准。兩家公司合併後的實體將以馬瑞利CK控股(Magneti Marelli CK Holdings)的名字運營,總收入將達到152億歐元,成爲全球第七大獨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按照FCA發佈的聲明,合併後的公司總部將設在日本,並將在歐洲、日本、美洲和亞太地區擁有近200家工廠和研發中心。未來該公司將憑藉其擴大的規模、雄厚的資金實力以及產品線和地理位置的互補性,爲全球客戶提供服務。這兩家公司的合併,將助力馬瑞利CK控股朝着多元化供應商的戰略目標邁出決定性一步。

據瞭解,FCA還將與馬瑞利CK控股簽署一份多年供應協議,同意馬瑞利維持在意大利地區的業務,同時協議還表明將加強馬瑞利CK控股與FCA的供應關係。新公司將由康奈可首席執行官貝達•博爾茲尼烏斯(Beda Bolzenius)領導,馬瑞利首席執行官埃爾曼諾·法拉利(Ermanno Ferrari)將加入新公司董事會。

此外,有知情人士向彭博社(Bloomberg)表示,FCA將保留馬瑞利的塑料部門。據瞭解,馬瑞利的塑料部門基本上是一家壟斷企業,去年爲企業創造了約7億歐元的收入。

對於合併 幾位大BOSS這樣說

有知情人士在今年8月表示,在與康奈可進行談判之前,FCA吸引了其他潛在買家的興趣,包括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貝恩資本(Bain Capital)和一家未具名的亞洲零部件供應商。爲什麼FCA最終會選擇康奈可呢?

知情人士此前表示,FCA與康奈可的談判最初是在馬爾喬內領導下開始的。當時,作爲談判的一部分,FCA還曾因爲雙方在價格上存在約10億歐元的分歧拒絕了一項提議。

針對此次交易,FCA的首席執行官邁克·曼利(Mike Manley)表示:

爲了使馬瑞利能夠在下一個發展階段中發揮潛力,我們仔細考慮了一系列選項。與康奈可的結合是助力馬瑞利繼續成長,繼續造福客戶和員工的絕佳機會。合併後的馬瑞利CK控股將繼續成爲FCA最重要的業務合作伙伴之一,我們希望這種關係在未來進一步發展。這筆交易也表明馬瑞利的戰略價值,這也是我們不斷提升企業價值的重要步驟。”

康奈可首席執行官貝達·博爾茲尼烏斯表示:

我們的行業在近年來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的階段競爭還將更加激烈。令人興奮的是,康奈可和馬瑞利組成了一個強大的平臺,未來將成爲一家極具競爭力的汽車供應商,在全球十強中名列前茅。我們將共同受益於互補的地理位置和產品線,而我們各自的客戶將受益於對人員、工藝和創新新產品的投入。”

馬瑞利首席執行官埃爾曼諾·法拉利表示:

對馬瑞利和康奈可而言,這是一個轉型之日,因爲它創造了業務範圍廣、覆蓋範圍廣、專業知識豐富、前景廣闊的全球業務。這是一個大好時機,我們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爲一家安全、規模宏大、不斷增長和獨立公司中的一員,這家公司將以實力、雄心和信心展望未來。”

日益惡化的市場環境促成的一筆交易

FCA前首席執行官馬爾喬內在世時曾表示,FCA願意改變主意,接受一筆“大額支票”。所以,FCA選擇出售馬瑞利,而不是在米蘭證交所上市。

而此前,由於全球貿易緊張和意大利政治不確定性,以及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發出的利潤預警,市場狀況惡化。

戴姆勒上週五發布了其4個月來的第二次盈利預警,汽車供應商大陸在 8月份也下調了其利潤預期。今年9月,沃爾沃汽車(Volvo Cars)推遲了上市計劃,稱上市時機“並不理想”,而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的股價自首次公開發行以來已大幅下挫。

FCA現在考慮通過出售馬瑞利來獎勵股東。彭博資訊(Bloomberg Intelligence)高級信貸分析師喬爾•萊溫頓(Joel Levington)表示,該部門可能爲菲亞特提供逾20億美元的紅利。

據彭博社收集的數據顯示,日本公司今年宣佈了超過2000億美元的收購,比2017年同期增長60%。數據顯示,這宗交易的年交易額已達到10多年來的最高水平。

文:李爭光 李沛洋 編輯:李沛洋

爆料熱線:

010-56002742;[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