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亮身份证:鎏金佛像,产自清中期,铜质,高17.5厘米,底座宽14厘米,高

5厘米,重1.16千克,国家二级文物。

原住地:北京紫禁城

现住地:南陵县博物馆(1985年入住)。

瞧瞧,我可是珍贵的紫禁城文物哦,容我叉会腰,得意一下...

有背景 先演“宫廷剧”

在近百年之前的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北京紫禁城内,一个黑影闪进了一座大殿,随即他又溜了出来,消失在茫茫黑色之中,一切都在瞬间发生,一切也都在瞬间结束……

这可不是电视剧里的情景,这是一段真实的往事。事情要从1924年10月说起。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率部在去前线的途中突然回师北京,发动北京政变。他取得北京政权后,立即驱逐逊帝溥仪出宫,并派兵进驻紫禁城。

下面就该本文的主角——鎏金佛像登场了。要说,眼前的这尊佛像真的有点背景,它原本待在宫里好好的,却因了一场意外,明明是出“宫廷剧”,却阴差阳错地变成了一部“警匪片”……

溥仪出宫以后,当时由各方势力临时组建的摄政内阁国务院立即下令组成清室善后委员会,设委员长1人,委员14人,蔡元培就是其一员。这个委员会的任务只有一个:对紫禁城保存的历代文物进行清点、登记、整理、保管,以防止遗失或毁损。紫禁城的警卫由当时带兵进宫的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担任。如此苦心,不可谓不严密。然而百密总有一疏。当时冯玉祥部队的士兵多为贫苦出身,紫禁城里豪华的宫殿着实让他们大开眼界,由于冯玉祥治军严厉,士兵基本都能够遵守部队纪律,不敢有非分之想。但有个河南籍士兵把持不住贪欲,竟起了偷盗的念头。乘夜色的掩护,神不知鬼不觉溜进宫殿,偷走一尊金佛像。如今,我们已经无法知晓他是在紫禁城的哪座大殿里偷出佛像的。

百年前的紫禁城,防盗设施还是非常简陃的,当时既没有自动报警系统,也没有监控视频。一件紫禁城的文物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给他带了出来。这个士兵将佛像偷出来后,一会藏在这里,一会儿又藏在那里,可身在兵营之中,哪有安全的地方可供他藏佛像。终究是做贼心虚,他始终觉得心中不安稳,担心东窗事发。没文化的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幻想着拥有这样一个“价值连城”的金佛,从此以后一定可以衣食无忧,坐享清福了。这个士兵思前想后,觉得每天这样担惊受怕也不是个事,于是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离开了部队。那尊在故宫里待了一百多年的鎏金佛像,也就这样随着这个士兵从皇宫流落到民间。

我有经历 再战“警匪片”

自打从部队上离开以后,没有了约束,这哥们整天吃吃喝喝,不亦乐乎。这个士兵本身就没什么文化,整天揣着一尊金晃晃的佛像,也难怪以为是鲤鱼跳龙门了。于是很快就花光了之前当兵积攒下来的那点不多的积蓄。正要变卖佛像时,突然发现街上有张贴捉拿他的告示,于是又想把佛像化成金子,可金店里说这个是铜鎏金,变不了金。身无分文的他打开了佛像底部,封藏在里面的一本微型经书被他随手扔了,另有一串佛珠,也没能卖出高价。南陵县文物所副所长姚耘遗憾地说,如果不是在佛像底座开了这样一个洞,这尊鎏金佛像一定可以评上国家一级文物,而现在只能屈居国家二级文物了。

走投无路的这个士兵,只得惶惶不安地爬上了出京的列车。列车行至河北保定站时,车站进行查票,士兵因逃票被带下车接受处理。当时负责处理此事的副站长是南陵弋江人刘家团,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看着眼前这个衣衫褴褛的逃票者,刘家团动了怜悯之心,拿出钱给他补票回家。没收的佛像因不便上交,暂时就放在保定车站他的办公室里了。当时的政局动荡不安,军阀混战,人们生活苦不堪言。没过多久,刘家团递交辞呈后回家务农,这尊佛像也陪了他许多年,不舍得丢下,就一同带回了南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暨安徽首次文物普查开展期间。县文物普查组在弋江镇沿河村开展工作时,刘家后人闻讯后主动捐出家里密藏多年的这尊佛像。据刘家人说,刘家团老先生生前有交代,这件文物是国家的,以后一定要无偿交给国家文物部门。这尊历经沧桑的佛像终于重见天日。

我有密码 客串“谍战剧”

谁能破译这段藏文,让这尊佛像的身世大白于天下。

鎏金铜佛像本身的文物价值并不高,它的铸造历史也不是很久远,无论民间、宫廷都能生产。它采用铜或青铜铸造成表面鎏金可移动的佛造像,故称“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曾经被广泛使用于宫廷、寺庙等地方。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今天,在许多地区,鎏金铜佛像的铸造工艺仍在使用。

南陵县博物馆内收藏的这尊珍贵的清藏传鎏金铜佛像,顶饰螺发,肉髻高隆,髻珠凸显。身着袒右肩袈裟,结跏跌端坐,双目垂敛,佛两手相叠于脐前作禅定印状。束腰形仰覆莲座雕刻丰满,佛像全身虽部分磨蚀,但多处鎏金依然光灿耀目。整尊佛像给人雄浑庄严之感。经专家鉴定,此佛像的制造年代为清乾隆时期。当时乾隆皇帝笃信藏传佛教,并欲以借助其影响力有效地治理信仰藏传佛教的蒙族藏族地区。因此,乾隆时期,故宫内制作了许多与藏传佛教有关的工艺品,这尊佛像也是在此背景下制造出来的。佛像铸造工艺极其考究精细,特别是手、脸、眼、莲花底座的处理,每一处都极尽工艺之能事,据参加这尊佛像鉴定的专家考证,此尊佛像应出自专为皇家制造各种工艺品的机构——清宫廷造办处之手。这也是这尊南陵鎏金佛像最为靓眼的地方,也正因如此,才被评上国家二级文物。

姚耘特意告诉记者,佛像台座正面錾刻有精美一行的藏文,展示着其不凡的身份。正是这行藏文,专家们才得以最终确定此佛像为藏传佛教之座像。然而,这句藏文究竟为何意,一时还是个谜。亲们,你们谁认识这串200多年前乾隆爷设制的密码吗?

记者 郭青 图片由南陵县文物所提供

"儒林街"大江晚报每周一出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