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亮身份證:鎏金佛像,產自清中期,銅質,高17.5釐米,底座寬14釐米,高

5釐米,重1.16千克,國家二級文物。

原住地:北京紫禁城

現住地:南陵縣博物館(1985年入住)。

瞧瞧,我可是珍貴的紫禁城文物哦,容我叉會腰,得意一下...

有背景 先演“宮廷劇”

在近百年之前的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北京紫禁城內,一個黑影閃進了一座大殿,隨即他又溜了出來,消失在茫茫黑色之中,一切都在瞬間發生,一切也都在瞬間結束……

這可不是電視劇裏的情景,這是一段真實的往事。事情要從1924年10月說起。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率部在去前線的途中突然回師北京,發動北京政變。他取得北京政權後,立即驅逐遜帝溥儀出宮,並派兵進駐紫禁城。

下面就該本文的主角——鎏金佛像登場了。要說,眼前的這尊佛像真的有點背景,它原本待在宮裏好好的,卻因了一場意外,明明是出“宮廷劇”,卻陰差陽錯地變成了一部“警匪片”……

溥儀出宮以後,當時由各方勢力臨時組建的攝政內閣國務院立即下令組成清室善後委員會,設委員長1人,委員14人,蔡元培就是其一員。這個委員會的任務只有一個:對紫禁城保存的歷代文物進行清點、登記、整理、保管,以防止遺失或毀損。紫禁城的警衛由當時帶兵進宮的北京警備司令鹿鍾麟擔任。如此苦心,不可謂不嚴密。然而百密總有一疏。當時馮玉祥部隊的士兵多爲貧苦出身,紫禁城裏豪華的宮殿着實讓他們大開眼界,由於馮玉祥治軍嚴厲,士兵基本都能夠遵守部隊紀律,不敢有非分之想。但有個河南籍士兵把持不住貪慾,竟起了偷盜的念頭。乘夜色的掩護,神不知鬼不覺溜進宮殿,偷走一尊金佛像。如今,我們已經無法知曉他是在紫禁城的哪座大殿裏偷出佛像的。

百年前的紫禁城,防盜設施還是非常簡陃的,當時既沒有自動報警系統,也沒有監控視頻。一件紫禁城的文物就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地給他帶了出來。這個士兵將佛像偷出來後,一會藏在這裏,一會兒又藏在那裏,可身在兵營之中,哪有安全的地方可供他藏佛像。終究是做賊心虛,他始終覺得心中不安穩,擔心東窗事發。沒文化的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窩裏,幻想着擁有這樣一個“價值連城”的金佛,從此以後一定可以衣食無憂,坐享清福了。這個士兵思前想後,覺得每天這樣擔驚受怕也不是個事,於是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乾脆離開了部隊。那尊在故宮裏待了一百多年的鎏金佛像,也就這樣隨着這個士兵從皇宮流落到民間。

我有經歷 再戰“警匪片”

自打從部隊上離開以後,沒有了約束,這哥們整天喫喫喝喝,不亦樂乎。這個士兵本身就沒什麼文化,整天揣着一尊金晃晃的佛像,也難怪以爲是鯉魚跳龍門了。於是很快就花光了之前當兵積攢下來的那點不多的積蓄。正要變賣佛像時,突然發現街上有張貼捉拿他的告示,於是又想把佛像化成金子,可金店裏說這個是銅鎏金,變不了金。身無分文的他打開了佛像底部,封藏在裏面的一本微型經書被他隨手扔了,另有一串佛珠,也沒能賣出高價。南陵縣文物所副所長姚耘遺憾地說,如果不是在佛像底座開了這樣一個洞,這尊鎏金佛像一定可以評上國家一級文物,而現在只能屈居國家二級文物了。

走投無路的這個士兵,只得惶惶不安地爬上了出京的列車。列車行至河北保定站時,車站進行查票,士兵因逃票被帶下車接受處理。當時負責處理此事的副站長是南陵弋江人劉家團,早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看着眼前這個衣衫襤褸的逃票者,劉家團動了憐憫之心,拿出錢給他補票回家。沒收的佛像因不便上交,暫時就放在保定車站他的辦公室裏了。當時的政局動盪不安,軍閥混戰,人們生活苦不堪言。沒過多久,劉家團遞交辭呈後回家務農,這尊佛像也陪了他許多年,不捨得丟下,就一同帶回了南陵。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暨安徽首次文物普查開展期間。縣文物普查組在弋江鎮沿河村開展工作時,劉家後人聞訊後主動捐出家裏密藏多年的這尊佛像。據劉家人說,劉家團老先生生前有交代,這件文物是國家的,以後一定要無償交給國家文物部門。這尊歷經滄桑的佛像終於重見天日。

我有密碼 客串“諜戰劇”

誰能破譯這段藏文,讓這尊佛像的身世大白於天下。

鎏金銅佛像本身的文物價值並不高,它的鑄造歷史也不是很久遠,無論民間、宮廷都能生產。它採用銅或青銅鑄造成表面鎏金可移動的佛造像,故稱“鎏金銅佛像”。這種佛像曾經被廣泛使用於宮廷、寺廟等地方。它的出現始於兩漢,盛行於隋唐,延續至明清。到民國,乃至今天,在許多地區,鎏金銅佛像的鑄造工藝仍在使用。

南陵縣博物館內收藏的這尊珍貴的清藏傳鎏金銅佛像,頂飾螺發,肉髻高隆,髻珠凸顯。身着袒右肩袈裟,結跏跌端坐,雙目垂斂,佛兩手相疊於臍前作禪定印狀。束腰形仰覆蓮座雕刻豐滿,佛像全身雖部分磨蝕,但多處鎏金依然光燦耀目。整尊佛像給人雄渾莊嚴之感。經專家鑑定,此佛像的製造年代爲清乾隆時期。當時乾隆皇帝篤信藏傳佛教,並欲以藉助其影響力有效地治理信仰藏傳佛教的蒙族藏族地區。因此,乾隆時期,故宮內製作了許多與藏傳佛教有關的工藝品,這尊佛像也是在此背景下製造出來的。佛像鑄造工藝極其考究精細,特別是手、臉、眼、蓮花底座的處理,每一處都極盡工藝之能事,據參加這尊佛像鑑定的專家考證,此尊佛像應出自專爲皇家制造各種工藝品的機構——清宮廷造辦處之手。這也是這尊南陵鎏金佛像最爲靚眼的地方,也正因如此,才被評上國家二級文物。

姚耘特意告訴記者,佛像臺座正面鏨刻有精美一行的藏文,展示着其不凡的身份。正是這行藏文,專家們才得以最終確定此佛像爲藏傳佛教之座像。然而,這句藏文究竟爲何意,一時還是個謎。親們,你們誰認識這串200多年前乾隆爺設制的密碼嗎?

記者 郭青 圖片由南陵縣文物所提供

"儒林街"大江晚報每週一出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