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南方和北方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因为同在一个国度,南北文化之间必然会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发生碰撞、交汇、融合,这个特定的区域就是漫川关古镇。

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东南部的漫川关古镇,南与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接壤,两镇最短的距离只有几公里,故两镇人民长期交往,相互通婚,如同一地。漫川关之所以成为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处,正是因为它地处南北交界之处,是秦於商道的必经之地。

漫川关古镇

在中国地名中,以“关”为名者,必是关口要塞之地,如著名的山海关、潼关等,漫川关也不例外。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漫川关地处秦楚交界之处,地势险要,是双方必争的军事要塞,在漫川关古镇,“秦楚分界碑”至今尚存。

众所周知,秦国和楚国均为战国七雄之一,两国势力都比较强大,双方的战争也因此互有胜负。处在夹缝之间的漫川镇常常是早晨被秦军占领,成为秦国的一个行政区划,漫川镇上插的是秦国旗帜,老百姓穿的是秦国的衣服,说的是陕西话。到了晚上,楚国军队又有可能夺回漫川关,漫川关上的旗帜又换成了楚国的旗帜,老百姓们只好被迫换上楚国的服饰,说起湖北话。据说,这就是成语“朝秦暮楚”的来历。

明清时期直至民国初年,因为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地处“北通秦晋,南连吴楚”的商於古道上的漫川关经济尤为繁荣,"泉盛源"、"樊盛恒"、"洪顺泰"、"金隆昌"、"黄聚兴"、"徐贸源"等大字号商铺多达十余家。在漫川关,仅旱码头就有"三百余家铺户",是骡帮和船帮交易的中心市场。船帮先后在漫川镇修建了武昌会馆、湖广会馆等,骡帮则建有北会馆、骡帮会馆等。

漫川关古镇

现存于漫川古镇的“骡帮会馆”就是当时经济繁荣的一个历史见证。漫川关在历史上是著名水陆码头,南上的船,北下的马都要在这里做转口交易。为了保佑商旅旅途一番风顺,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骡马商队中有人出资在漫川镇修建了“马王庙”,因为与骡帮有关,又称“骡帮会馆”。

“骡帮会馆”是一个具有南方建筑特色的“四水归堂式”的砖木建筑,砖雕、木雕和墙绘都非常精致美丽,建筑工艺别具一格。“骡帮会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说,以“骡帮会馆”为代表的历史遗存只是反映了漫川古镇以往的经济繁荣,还算不上文化交汇的话,那么至今尚存的“双戏楼”则是南北文化在漫川古镇交汇的一个突出体现。

漫川关古镇

双戏楼属清代建筑,因有南式戏楼和北式戏楼两座同向戏楼组成,故称“双戏楼”,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联璧式的双戏楼。

南楼为南方商人所建,显得灵秀,北楼为北方所建,单式高挑檐,显得非常大气。两楼中间用演员休息室巧妙连接在一起。该楼在建筑艺术、绘画艺术、砖雕、石雕、木雕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据说在历史上,南戏楼经常给南方人唱汉剧,而北楼则给北方人唱秦腔。正所谓南腔北调,同台演出,南北交融,盛况空前。

如今的漫川古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每天都吸引着来自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黄金周期间更是人山人海,一房难求。漫川关镇又恢复了往日繁华的场景。

漫川关古镇

啊,漫川关古镇,一个令人向往的神秘之地,一个令人乐不思蜀的旅游胜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