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套清宫剧,都会知道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等「王爷」,当中有一种王爷的爵位是最高,待遇也最好:「铁帽子王」。整个清代出了12家铁帽子王,我们最熟悉的有摄政的多尔衮,清末洋务派代表恭亲王奕訢,就是其中一名,他因功劳获封「铁帽子王」。

清代「铁帽子王」尊崇 活得却不易

睿亲王多尔衮

「铁帽子王」意思即是他们的爵位是「世袭罔替」。清制中,普遍的王爷,当自己死了儿子承袭爵位时,一般要降低一级,承袭次数也有限制。获得「世袭罔替」的王爷,子孙则可以无限次不降等的承袭爵位。在古代宗法社会来说,这个无疑是家族中拥极高荣誉和极具安全感的特权。

清代「铁帽子王」尊崇 活得却不易

英亲王阿济格

按照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明确爵位世袭罔替制度开始,获得世袭罔替的王爷除了爵位可以无限制循环,还有极丰厚物质待遇,铁帽子王可享受岁俸一万两银(按物价折合相约今200万元港币)和米一万斛(约200万斤​​)。另外还赏给一座豪宅-「铁帽子王府」。拿恭亲王奕訢来看看,他的「铁帽子王府」就是前朝大贪官和珅的府邸,佔地6万平米,拥有建筑群30多处,场面够气派。

清代「铁帽子王」尊崇 活得却不易

豫亲王多铎

纵观清代260多年,「铁帽子王」不是「免死金牌」,获封后但并不代表真能安枕无忧。历史上,「铁帽子王」自身因罪被处理的例子屡见不鲜。顺治元年四月,摄政王多尔衮被任为奉命大将军,率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以及豪格等「铁帽子王」及宗室贵族,统领八旗士兵入主中原。入京后,多尔衮立即派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率军追击李自成,下江南灭南明政权,又派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为平南大将军,镇守江南。派肃亲王豪格往定山东、河南,后又命其进攻张献忠大西农民军,取四川、陕西。

清代「铁帽子王」尊崇 活得却不易

肃亲王豪格

豪格能征惯战,战之必胜,捷报频传,特别是征战四川,战果累累,「川寇悉平」。顺治五年二月,豪格凯旋回到北京,虽然受到皇帝福临的「宴劳」,但是整个气氛显得冷冷清清,不仅未得到任何功封,反而被多尔衮抓住其手下护军参领希尔根冒功一事,小题大做、罗织罪名,竟然下令把豪格的「铁帽子王」削除。

清代「铁帽子王」尊崇 活得却不易

礼亲王代善

到了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在古北口打猎,不慎从马上摔下,不治身亡。由于多尔衮生前大权独揽、骄纵傲横,压制、打击及逼害其他「铁帽子王」,最终遭清算,被追论为「逆谋」大罪,削去「铁帽子王」,黜除宗室,籍没所有家产,人口全部入官。他的正白旗也被收归皇帝所有,而且被挖坟掘墓、焚骨扬灰,堪称「铁帽子王」中下场最惨的一个。

清代「铁帽子王」尊崇 活得却不易

庄亲王硕塞

清初所封的「八大铁帽子王」中,豫亲王多铎、庄亲王硕塞、成亲王岳托、颖亲王萨哈廉四人因病早夭。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暴死。其中岳托41岁、多尔衮39岁、豪格38岁、多铎 36 岁、萨哈廉 33 岁,硕塞只有27 岁。另一个「铁帽子王」济尔哈朗虽得善终,活得却很艰难。

清代「铁帽子王」尊崇 活得却不易

成亲王岳托

「八大铁帽子王」中活得最安稳的当属礼亲王代善。靠著不断地忍让,夹著尾巴做人,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儿子孙子,才得以在险恶的宫廷争斗中自保。代善死时66岁,是「八大铁帽子王」中最长寿。

清代「铁帽子王」尊崇 活得却不易

颖亲王萨哈廉剧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