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全球咖啡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雲南普洱。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來自亞洲、美洲、非洲等地區的業內頂尖專家們齊聚“天賜之地”,只爲共赴第二屆普洱國際精品咖啡博覽會,在這裏共議“咖事”。

除了持續兩天的專業“頭腦風暴”之外,本次咖博會的專業展貿易洽談會、專業賽事活動、普洱咖啡莊園考察等板塊內容,還將迎來全球20多個國家的專業咖啡組織人士、大中型咖啡企業代表、咖啡愛好者、專業觀衆等人士。

事實上,去年創辦首屆,今年迎來第二屆的咖博會自誕生之日起,便坐擁諸多“光環”:中國唯一的產地型咖啡國際博覽會,中國首個國家級專業咖啡博覽會,全球視角的世界級專業咖啡論壇,被譽爲中國最完整、最豐富的全產業鏈咖啡博覽會,中國最具行業影響力的咖啡博覽會……中國乃至全球咖啡界,沒有理由不關注本次咖博會。

破解產業“痛點”

穿越千年時間,跨越萬里大陸,當非洲土著們把偶然發現的一種樹葉果實磨碎飲食,當歐羅巴貴族們競相飲用一種“黑色金子”,他們縱然也不會想到,進入二十世紀後,一位法國傳教士帶來的種子,會在東方大陸西南隅開花結果。

時光荏苒,在中國氣候舒適指數最高、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空氣潔淨度最好、最適宜人類居住地區之一的普洱,咖啡豆找到了它在東方大陸上的歸宿。

在雲南省提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一週年之際,作爲“綠色食品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咖啡愈發凸顯着自身的重要價值:2016年我國咖啡種植面積爲13.55萬公頃,其中,雲南省種植面積達到12.8萬公頃,佔同期全國總面積的 94.5%。至2018年,98%以上的咖啡種植在雲南。

而在雲南咖啡版圖中,普洱又當仁不讓坐上第一把交椅。目前,普洱市咖啡種植面積發展到79.5萬畝,產量6萬噸,綜合產值24億元,普洱已成爲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品質最優的咖啡主產區和咖啡交易集散中心,並帶動緬甸、老撾等周邊國家種植咖啡30萬畝。

普洱市茶葉和咖啡產業局局長盧寒介紹,普洱市現有咖農7.5萬餘戶30餘萬人,咖啡專業合作社182個,咖啡企業386家,咖啡鮮果初加工廠540家,精深加工企業6家,出口企業14家,咖啡機械製造企業兩家。雀巢、星巴克、沃爾等國際知名咖啡企業長期入駐普洱開展經營合作,本土湧現出愛伲、北歸、漫崖、艾哲等咖啡產業羣體。

雖然普洱咖啡產業發展亮眼,但是,短板依然顯著。目前,該產業仍然以初級農產品爲主的模式在從事種植、生產和貿易,依然面臨產品附加值不高,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困境。

正是針對上述“痛點”,爲打造中國特色的“精品咖啡”產業發展模式,加強普洱咖啡產區與國際咖啡產區的交流與協作,把普洱打造成爲全球精品咖啡生產的知名產區,由國家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主辦,雲南國際咖啡交易中心承辦的咖博會,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應時而生,並得以高位推動。

普洱咖香海內外

雖然本次咖博會的展會及活動3月15日正式開始,但是瀾滄思瀾佳咖啡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玫已按捺不住期盼的心情。

“在近年全球咖啡種植業低迷的大環境下,我們通過首屆咖博會就實現了熟豆的增銷,這給我們和咖農帶來的就是摘果錢,施肥錢,‘救命錢’啊。今年我們當然是要繼續參與,希望能向全世界的採購商、企業推廣我們的產品,接觸更多的業內資源。”她說。

咖交中心總經理舒洋告訴記者,去年舉辦的首屆咖博會接待來賓1.8萬人次,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咖啡專業組織和企業的400餘名代表參加活動。展會現場成交額達3600萬元,採購商訂單和合同意向交易額達5億元。

彼時,國內外嘉賓及媒體通過新媒體將博覽會盛況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引起海內外的強烈反響。博覽會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的特點,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了普洱,極大提升了咖啡產業知名度,讓參展商和普洱的咖企咖農得到了真金白銀的實惠:孟連信崗茶咖莊園獲得了20噸豆的訂單,孟連班安阿佤咖啡獲得了8噸精品豆的訂單……一單單成交背後,是外界對普洱咖啡的認可,也是普洱咖啡走向世界的一個個腳步。

舒洋表示,本次咖博會將繼續在專業化、高端化方面深耕,同時,也將在市場貿易方面做足工夫,繼續積極推進普洱咖啡“引進來”“走出去”。

“只有保證了專業和高端,那麼博覽會纔會吸引全球業內的頂尖專家、大型採購商等業內人士的到來和關注,另一方面,博覽會的初衷就是爲本地咖企咖農搭建好他們與外界的溝通交流貿易平臺,讓他們不用跨越物理的距離,就能瞭解世界咖啡行業最新的資訊、商業模式、市場要求。”

本次咖博會將搭建一個一站式、一條龍、全鏈條、全流程的咖啡產業服務平臺,把更多的資源聚合到雲南咖啡產業這個平臺上,有效推動咖啡產業政策更好地轉化落地,着力解決咖啡種植管理、生產、加工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推進“綠色發展,有機種植”的咖啡發展新模式,全面提升雲南咖啡產品品質、加快咖啡標準化、生態化園區創建,實現交易中心服務在亞洲區域的延伸,實現普洱咖啡在全球市場的拓展。

來源:雲南網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