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房價確實已經很高了,但是未來房價會不會下跌呢?根據媒體報道,房價未來下跌的可能性較大,但是從前不久公佈的9月份大中城市房價漲跌數據來看,有超過一半的城市房價是上漲的,切切實實下跌的實際上並不多。看到這裏,很多人會發出疑問,網上都說房價下跌了,怎麼發佈的數據與實際數據不相符呢?是網上大家說的房價下跌有問題,還是數據出現了問題呢?樓市指聞認爲,兩者基本上都沒出現問題,只是房價下跌被過高的期望了而已。買房的恭喜了!未來房價“還會漲”,下跌是暫時的。

一、網上說房價下跌,是對市場上房地產的不自信,是對樓市的低估。作爲個人,既不是調控政策的起草實施者,也不是房地產大亨掌握着各種前端信息,怎麼知道房價未來走勢是下跌呢?無非是人云亦云,網上別人怎麼說,自己就怎麼相信了。個人房價下跌的信息主要來源於2個方面:

1、網上小媒體講述這裏打折了、那裏售樓部被圍了,其實只要沒實地考察有很大成分是不可信的,“沒有考察就沒有發言權”。開發商可能出於市場競爭策略考慮推出了打折措施,又或者變相打折加推銷售而已,被網上片面地解讀和放大爲房價暴跌。例如萬科廈門某樓盤5折出售(其實根本沒有那麼多,只是賣了很多個月賣不掉,給出了一丁點優惠而已。)

2、線下的房產中介、置業顧問、開發商宣傳房價下跌信息。這部分信息可信嗎?不一定,一半一半吧。中介會把售房優惠措施解讀放大作爲自己宣傳的方法;開發商和職業顧問更不用說,買過房子的人都是到,只要是沒寫在合同上,沒有白紙黑字的情況,他們可以漫天想象,把荒涼的地方說成即將規劃3跳地鐵、即將建造2個大型商業廣場、還有雙學區在建等等,都是毫無依據的誇大宣傳而已。所以對於這部分信息,只能相信一半,全信你就天真了。

二、既然個人無法得知房價走勢信息,那怎麼判斷房價未來走勢呢?樓市指聞認爲想要判斷房價趨勢很簡單,只要學會分析房價漲跌的基本要素就知道了,不要太過關注於房價這個表象。爲什麼上海、北京的房價再怎麼調控,也降不下來?那爲什麼三四線小城的房價稍微一調控就降下來了?再看看爲什麼中部有幾個城市例如合肥2018年9月的房價數據會漲?其實只要一對比,你就會發現2個很核心的影響房價問題:

1、城市發展實力是支撐房價的根本依據。北京和上海實力就擺在那裏,經濟水平高,產業多、企業多、工作崗位就多,所以全國想工作的人都想這些大城市擁擠,爲了掙錢、爲了自己的未來打拼,有實力的城市,不管房價如何調控,依然是降不下來的。沒有人會指望房價調控後,北京上海房價跌到二線城市水平吧,那有點誇張了。

2、剛需是支撐房價的最有力羣體。這個要拿9月份最新數據說話,爲什麼燕郊、廈門房價一出現調控就應聲而跌,爲什麼中部像合肥等幾個城市的房價卻微微上漲呢。因爲剛需是支撐房價的最有力羣體。燕郊樓市中買房的大部分是外地人,加之以地區發展滯緩,交通不便,所以不足以支撐房價;廈門前幾年買房子的更多是外地人,買了房子卻在本地工作的人很少,所以不是剛需。再看看中部幾個城市,合肥從2016年就出調控,幾乎把炒房者全部逼出樓市,經過2年多的沉澱,現在買房的基本都是剛需,因爲大家都知道,如果不在這裏工作生活,買了房子可能砸手上,漲價較慢。所以說剛需支撐着未來的房價。

三、總結一下:買房的恭喜了!未來5年,房價看漲,現在下跌是“暫時的”。從以上二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大致可以看出任何一個城市未來房價走勢。從大趨勢上來看,專家說未來還有5億人需要進入城市,現在城市化纔不到70%,所以城市化不會停,房地產還有不少年的發展,所以房價總體看漲。但是短期內房價會因城市不同而不同,有實力的城市房價就算現在跌了,隨着地區經濟的發展,依然會再次恢復的;沒有實力、發展沒有潛力的城市,就算現在房價再高,也會慢慢跌至本初的狀態,然後跟着城市發展慢慢上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