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无论是修行办道,还是求世间福报,首要的就是从去除“贪心”开始做起,你可以尽力去争取,艰苦努力奋斗,但是一定要有原则,有底线,不能任由自己的“贪欲”肆意泛滥,否则,你是不可能真正发财的,就算暂时发财了,也一定守不住财,反而给你带来更多的压力和痛苦,使欲望膨胀,到都来一切都是一场空,这又是何苦呢。就拿财富来说,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自己嫌少,想要多赚些外快,看见身边的人开豪车,住大房子,自己心生嫉妒,也想要一夜暴富,天降好运给自己,于是乎铤而走险,做出违背因果,甚至于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来,突破了自己的底线,最终得不偿失。

世人都想发财,每个人求取财富的方法都不一样,有的依靠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拿着一份固定的薪水,可是生活压力巨大,不得不想方设法,尽力的捞取外快;有的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把它做成了成功的事业,财富享用不尽;还有的人勤勤恳恳,非常努力的付出,可是收效甚微,常常处于生活贫困的状态。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从佛教思想出发,一切事物之间都有因果关系。想要发财,就要有发财的因,然后遇到了合适的缘,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了,财富自然就来了。如果你没有前因,纵使再努力奋斗,也是无济于事的。那究竟什么才是发财的前因呢?最根本的就是布施了。你想要获得财富,必定要先学会施舍,越舍才能越得,如果凡事都吝啬,不肯布施,舍不得把自己的所有分享出去,最终只能落得个贫穷苦楚的果报了。

说到布施,最根本的还是要谈到一个人的心地问题。因为佛法修行的关键就在于修心。佛经上说:“一切唯心造。”修心主要是修什么,就是修一颗清净心,慈悲心,欢喜心,而去掉自己的妄想心,嗔心,贪心等,心修好了,语言和行为就会跟着发生变化,那个时候就不是心随境转了,真正达到一定的修行功夫,还可以让境随心转,所谓“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就是这个道理。

佛教把“贪、嗔、痴”称为三毒,而最核心的还是这个“贪心”在作怪,无论是什么,我们总想要得多一点,再多一点,好一点,再好一点,永远都没有知足的时候,有了贪欲,很多不好的语言和行为就跟着来了。就拿财富来说,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自己嫌少,想要多赚些外快,看见身边的人开豪车,住大房子,自己心生嫉妒,也想要一夜暴富,天降好运给自己,于是乎铤而走险,做出违背因果,甚至于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来,突破了自己的底线,最终得不偿失。

世人都是如此,能真正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人寥寥无几,有贪财的,有贪色的,有贪名的,贪吃的,贪睡的,对于世间的种种福报,无一不贪。如果不彻底的去除内在的“贪心”,想要真正地改变生活现状,想要财富具足,万事如意,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你的贪欲会随着你拥有的东西越多,而欲望越大,永无止境,最终你一定会把持不住自己,走向无底的深渊。

因此,无论是修行办道,还是求世间福报,首要的就是从去除“贪心”开始做起,你可以尽力去争取,艰苦努力奋斗,但是一定要有原则,有底线,不能任由自己的“贪欲”肆意泛滥,否则,你是不可能真正发财的,就算暂时发财了,也一定守不住财,反而给你带来更多的压力和痛苦,使欲望膨胀,到都来一切都是一场空,这又是何苦呢?

本文原创。佛学、国学及传统文化知识,感恩您的阅读与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