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初航空公司提供飛機餐,更多是一種市場行爲,而現在壓縮或者取消飛機餐,也是一種市場選擇。現在的問題正在這裏,對於“飛機餐嚴重縮水”,航空公司並沒有作充分有效的說明。

原標題:如何提供飛機餐應按市場規律辦事

毛建國 

近日,有多位網友反映,進入8月以來,他們乘坐飛機時明顯感覺到航空公司提供的餐食質量和服務內容都“縮水”了。不僅購買經濟艙座位的乘客感受明顯,乘坐商務艙的乘客也深有體會。不少網友還提出質疑,指出航空公司這樣的舉措就是爲了減少支出,降低成本。對此,有航空公司負責人表示,減少餐食和有關服務的目的是爲了確保飛行的安全。(相關報道見A10版)

根據民航局在2012年頒發的《關於加強客艙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乘務員在起飛後20分鐘內以及落地前30分鐘,只能履行安全職責。短途飛行提供飛機餐服務,確實有安全隱患。比如說,當乘務員在給乘客倒咖啡時,如果飛機顛簸,很有可能灑在乘客身上。而且,廣播裏提示乘客坐好,注意安全,乘務員卻在頻繁走動,多少有些違和。

但更大的考慮恐怕還是“成本說”,或者兼而有之。正如有人講的,如果把安全放在壓倒一切的位置,爲什麼以前提供飛機餐?有乘務員表示,“此前提供餐食是爲了吸引顧客”。這豈不是意味着以前不重視安全?航空公司的矛遇到航空公司的盾,顯然經不起推敲,“安全說”與“成本說”中,後者所佔的比例可能更高。

有人從道德與文化的角度,來譴責航空公司“飛機餐嚴重縮水”,這個帽子可能大了一點。當初航空公司提供飛機餐,更多是一種市場行爲,而現在壓縮或者取消飛機餐,也是一種市場選擇。起碼到目前爲止,細細梳理與民航有關的法律法規規定,還沒有哪一條是要求必須提供飛機餐的。

有網友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同樣是一個多小時行程,相對於飛機餐,不僅沒有所謂“地鐵餐”一說,而且很多地鐵公司根本不允許地鐵進食。飛機那麼小的空間,那麼多人進食,地鐵擔心的問題同樣會出現,可能更加嚴重。很多航空公司也不是完全取消飛機餐,長途飛行依然保留,短途飛行多是降低標準,咖啡、飲料等仍然供應。這從一個側面說明,飛機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沒有想象那麼大。

說到底,這是一個市場行爲,當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市場應該是公開的,透明的,能提供什麼,能提供到什麼程度;不能提供什麼,爲什麼不能提供,都要明明白白告知,讓乘客自行選擇。很多人認爲,飛機餐是計算在票價裏面的。到底有沒有計算到票價裏,應該公示出來。如果事先作了說明,滿足了乘客知情權,那麼無論是否提供,問題都不大。

現在的問題正在這裏,對於“飛機餐嚴重縮水”,航空公司並沒有作充分有效的說明。很多乘客未必喜歡飛機餐,短途飛行也不是不能克服“肚子問題”,可是,不作說明、不打招呼就取消或壓縮飛機餐,這顯然是一種不尊重。

隨着現代交通的全面發展,航空再也不像過去那樣“高高在上”,已然成爲大衆交通工具。在成本壓力下,航空公司注重節流開源,能夠理解,這也是國際航空業發展的一個趨勢。問題的關鍵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節之合理,必須按市場規律辦事。無視市場,不講規矩,終將砸了自己的品牌。供圖/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