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南:爲什麼難以出旅遊爆款?

博看文旅第138篇原創。

浮雲牧場網紅後有何問題呢?

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引言

何謂旅遊爆款,就是短時間內能夠得到全國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認可,且熱度能長時間持續不減的景區或是城市。旅遊城市爆款不斷的,諸如雲南,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西雙版納、90年代到21世紀初的昆明與大理,其後的麗江,再之後的大理、騰衝,不同的時期旅遊城市爆款不斷。旅遊景區爆款不斷的,諸如浙江,20世紀80-90年代的杭州西湖、太湖,其後的靈山、周莊、烏鎮等,其後又是浙東、千島湖,新近爆火的莫干山等,旅遊爆款項目層出不窮。

2018年河南省接待國內外旅遊者人數達到7.86億,比2017年增長18.2%,實現旅遊收入8120.26億元,河南也進入了全國旅遊十強,可以說河南旅遊的發展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但回顧整個河南旅遊,卻有個尷尬的現象,那就是河南旅遊難以出旅遊爆品。爆款的旅遊城市,之前還有洛陽,現在在西安的對照下愈發失色,爆款的旅遊景區,一直是嵩山少林寺,很少發生變化。

本文旨在闡述:

旅遊爆款如何產生的?

爲什麼河南難出旅遊爆款?

一、旅遊爆款的產生機制

要談論爆款的問題,首先要確定的就是,是誰造就了爆款?在旅遊發展中,旅遊市場和旅遊資源地居於旅遊的兩端,誰造就了爆款?從絕大多數案例來看,是主導市場。旅遊爆款,是旅遊市場品味變化的直接呈現,因此旅遊市場的變化纔是旅遊爆款更迭的直接原因,而爆款之爆,則是因爲主流傳播的擴散。因此,要出現爆款,一是主導市場充分認可,二是主流傳播的認可。

旅遊市場分爲本地旅遊市場和外地旅遊市場兩種,一般情況下,本地旅遊市場是基本盤,外地旅遊市場是補充。但是在經濟發展較爲落後的地區,本地旅遊市場孱弱,在經濟未能達到一定水平的情況下,外地旅遊市場,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市場就成爲了當地的主導市場。這種情況在中西部普遍存在,例如張家界這樣的爆款,它的最初的主導市場就不是湖南本地市場。

全國最優質的旅遊市場分佈在粵港澳、江浙滬和京津地區,這三個地區的旅遊市場,人口基數大、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而且旅遊品味與國際對接較好,願意在旅遊休閒方面進行花費,這三個旅遊市場的輻射能力也比較強,對全國旅遊市場的影響較大。根據《中國旅遊消費大數據報告2018》顯示,2018年旅遊消費貢獻最多的10各城市分別爲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南京、鄭州、蘇州、杭州、長沙,可以看到絕大部分的城市都位於上述三個區域。僅次於這一區域的優質市場位於川渝地區,這個地區同樣的人口基數巨大,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但這個市場有一個非常好的地方,那就是捨得消費,願意爲休閒買單,這也使得川渝本地市場較爲強大,但是由於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這個旅遊市場的輻射能力弱。因此川渝地區區域性爆款特別多,在對接三大市場後,也很容易轉化爲全國性爆款。

主流傳播則包括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兩類,傳統媒體,諸如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等都是具有權威部門審覈的媒體,具有較強的權威性。而新媒體則是互聯網興起後的新型媒體,目前主要分爲PC端與智能手機端,未來還可能有更多的載體興起,例如車載、電梯屏幕、物聯等,分爲網絡媒體、社交媒體、視頻媒體等諸多類型。傳統媒體受到國家的嚴格管控,超一級主流傳播中心就在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這些城市行政地位高,媒體資源強,而次一級中心就位於各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而且根據經濟實力不同也有地位差異。這種趨勢即使是新媒體興起後的一段時間也無法改變,PC端的時代,主流傳播中心的基本格局沒有太大變化。直到智能端新媒體崛起,這一趨勢才得以改善。智能端新媒體傳播的特色就是去中心化以及交互傳播,在人羣密集,新媒體使用頻繁的區域容易形成新的傳播中心。因此新媒體的主流傳播中心,依然是北上廣深這類的超一線城市,但是一些人口集聚超千萬的超級大城市也很容易成爲傳播中心,例如成都、武漢、鄭州、重慶、杭州等等。

主導市場和主流傳播兩個方面發力,有着以下的情形:

情形一:主導市場本身就是主流傳播中心,二者都認可,旅遊爆款即可形成。

前文已述,主導市場有兩種情況,本地市場主導和外地市場主導,但只要主導市場本身就是主流傳播中心,那麼主導市場認可的同時,就會帶動主流傳播中心的信息擴散,從而很快將之推向全國,從而形成爆款。

本地市場是主導市場,且爲主流傳播中心的,主要是粵港澳、江浙滬、京津地區,這些地區也確實非常容易誕生旅遊爆款。例如北京通州的古北水鎮,在受到北京本地市場的認可後,憑藉北京作爲全國傳播中心的實力,迅速的將古北水鎮的諮詢向全國擴散,短時間內形成了全國聞名的爆款項目。同樣的還有拈花灣,在得到江浙滬市場認可之後,憑藉這一區域的媒體傳播發力,迅速成爲全國性的旅遊爆款。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東部華僑城上,憑藉粵港澳地區的認可,以及粵港澳地區的強大的媒體擴散能力,東部華僑城成爲了當年的旅遊爆款,珠海長隆也是如此路徑。

外地市場是主導市場也不妨礙,只要這個主導市場是主流傳播中心即可。典型的例子就是雲南的諸多爆款旅遊地。雲南本地旅遊市場狹小,它的主導市場並不是本地市場,而是廣東、北京、江浙滬地區,因此,雲南的爆款與這三個主導市場的變化息息相關。從20世紀80、90年代的電影《五朵金花》和電視劇《孽緣》帶來的北京市場和上海市場對雲南西雙版納的關注,在從而開啓了西雙版納在主流傳播的極大熱度,當時中國在熱帶地區的景區開發及其稀少,異質化的體驗讓北京、上海的公務旅遊者非常滿意,主導市場與主流傳播雙雙認可,自此成爲了旅遊爆款。其後雲南大理的兩次爆紅之路,也是同樣的路徑。全國最好的三個主導市場,粵港澳、江浙滬、京津地區對雲南大理的認可度高,籍由他們帶動全國的超一線城市傳播中心認可成都高,造就了大理的旅遊爆款。

情形二:主導市場不是主流傳播中心,主導市場認可,容易形成區域熱門景區

第二種情況是主導市場不是主流傳播中心的情況,不論主導市場是本地市場,還是外地市場,只要主導市場認可,都很容易形成區域熱門景區。由於主導市場不是主流傳播中心,導致往往景區難以得到主流傳播中心的認可(不是不認可,而是很可能不知道),因此如果沒有一定的因素推動,或者偶發事件,可能一時難以形成全國性的旅遊爆款,但成爲區域熱門景區往往是成爲全國性爆款的前奏,而且即使成不了全國性爆款,也不妨礙景區在當地悶聲發財。

主導市場是本地市場,而且本地市場又有一定的規模,得到本地市場認可的景區,能夠迅速的在本地形成口碑,然後獲得大量的本地旅遊者,它們是潛在的下一個全國性旅遊爆款,但前提是能夠得到主流傳播的認可,並迅速的擴散,超出本地市場的範圍。這其中最獨特的就是川渝市場,它的經濟水平略低,但消費水平卻不低,隨着成都重慶的崛起,它的傳播力也在上升,因此川渝地區有一大批本地火爆的區域性熱門景區,只要能夠在全國引爆,就是下一個全國性旅遊爆款。比如四川的四姑娘山,雖然它還沒有成爲全國性的旅遊爆款,但是本地市場非常認可,未來可能隨着傳播擴散,很可能是四川下一個爆款旅遊地。

其他地區的旅遊景區,得到當地主導市場認可,能否得到主流傳播的認可,還跟這個景區的理念、服務或資源特色是否能得到三大主導市場人羣的認可息息相關。有些地方的旅遊景區雖然本地市場火爆,但它並不是因爲理念超前、服務超常,而是因爲它是更有名的景區的低配版本,本地市場能夠以較低的價格享受類似的景區服務從而火爆。比如廣東長隆非常火爆,但是它的主題公園三大園區價格需要400-500元,廣東地區有諸多的低配版本的“小長隆”或者“對標長隆”景區,低配版本的景區設置,價格在100元上下,能夠吸引到本地嫌長隆貴,又想要得到類似體驗的人羣。這種景區得到了本地市場的充分認可,但它的抄襲理念,等而次之的運作理念得不到超一線城市傳播中心的認可,因此很難成爲全國性的爆款。除非它們未來的探索走出自己的獨特道路,並獲得主流傳播中心的認可。

主導市場是外地市場,但這個外地市場又不是主流傳播中心的,也能夠產生區域熱門景區,但由於傳播的主導權不在自己本地,而外地市場的品味又不一定是超一線城市傳播中心的品味,因此這類型的景區具有天然的弱勢,風格轉換依靠外地主導市場,但想要衝破市場的桎梏,卻又缺乏主導傳播的力量,因此這一類景區只有通過區域政府整合力量,然後在市場吸引方面向外地的主導市場發力,輿論宣傳向超一線城市傳播中心發力,才能夠從這種不利的局面中扭轉出來。這一類型的景區往往也是近10年來才成長起來的,因爲它依託的外地市場城市地位在迅速崛起,順帶讓這類景區也開始成爲熱點。

例如湖北的恩施大峽谷以及欒川的老君山。恩施大峽谷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處景區,由於地處湘鄂渝交界處,且崇山峻嶺交通不便,經濟落後,本地旅遊市場狹小,主要客流依賴重慶,以及宜昌、張家界的分潤,而這三個市場除了重慶爲一線城市,其他兩個本身爲三線四線城市,恩施大峽谷在重慶城市崛起的過程中受到關注,因其險、秀,所在區域較重慶涼爽,受到重慶市場的追捧,從而成爲區域熱門景區。但是恩施大峽谷的主導市場是川渝並非超一線城市傳播中心,在傳播上有天然的劣勢,恩施大峽谷要成爲全國性旅遊爆款,還缺乏超一線城市傳播中心的認可。未來恩施能否成爲全國性的爆款,還需要在緊抓川渝傳播的同時,能夠在超一線城市傳播中心發力。欒川老君山也是如此,主要的市場是鄭州等地,隨着鄭州等中部城市崛起而崛起,但鄭州的傳播效力較差,未來能否成爲爆款,超出鄭州而獲得超一線城市傳播中心的認可非常關鍵。

情形三:主流傳播中心認可,迅速形成風暴,容易造就熱門/網紅景區

改革開放以來,有不少的景區,可能並不受本地市場青睞,也不受所在區域的主導市場青睞,或者本地市場及主導市場對此毫不在意,但是在偶然機遇下,受到超一線城市傳播中心的青睞,並由此形成巨大的知名度,這種景區能夠迅速的成爲熱門/網紅景區(網絡媒體主導之前崛起的是熱門景區,網絡媒體主導之後的是網紅景區,見之前的文章《熱點︱網紅景區(5):媒體的傳播》)。

熱門景區例如張家界、麗江古城、開平碉樓等就是這樣形成的。尤其是張家界,之前由於意外獲得央視曝光,然後連續在央視“出位”,成爲全國流量的集聚地。麗江也是如此,麗江古城由於地震而被央視曝光,反而因此獲得在全國“出鏡”的機會,繼而獲得超一線城市傳播中心不遺餘力的傳播擴散,從而成爲當年的熱門景區。開平碉樓由於在《讓子彈飛》等電影中的展露而得到超一線城市傳播中心的認可,並很快成功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從籍籍無名而一躍成爲熱門景區。新媒體崛起後,這樣的事情就更多了,阿拉善越野e族主題園區、青海的茶卡鹽湖、張掖的七彩丹霞等等,都是北京這一主流傳播中心的充分認可,使得其他兩個主流傳播中心迅速跟進,從而成爲網紅景區,崛起非常迅速。

主流傳播中心的認可,能夠空降流量,能夠短時間帶來大量遊客,形成充裕的現金流,帶動景區的迅速發展。熱門景區或網紅景區如果能夠有效的利用熱門景區/網紅景區的機會,全面的提升,後期就能夠得到三大主導市場(珠三角、江浙滬、京津)的認可,本地市場將不在是主導市場,而迅速變爲三大主導市場,得到三大主導市場的認可後,熱門景區/網紅景區就能夠轉變爲全國性的爆款,甚至是世界性的爆款。例如前文提到的張家界景區,在成爲熱門景區後,開始加強自身景區建設,利用更加優秀的項目及策劃加以帶動,積極開拓國內及海外市場,成爲了世界性的旅遊爆款。目前隨新媒體傳播而誕生的這一批網紅景區,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一次的機遇,完善內功修養,加強景區項目提升,創造優質旅遊體驗,肯定能夠從中誕生一批全國性甚至世界性的旅遊爆款。但是如果熱門景區/網紅景區不能在短時間內,將自己加以提升,就很可能會美譽度下降、關注度下降,最後要麼惡名纏身,要麼逐漸淪爲普通景區,而舉步維艱。

這方面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黑龍江的雪鄉、雲南的諾鄧古村,前者是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欄目炒火後,引起超一線城市傳播中心的接棒傳播,迅速成爲網紅景區,但出名後景區的規範性與制度建設不力,導致美譽度下降,央視一再曝光,使得負面新聞纏身;後者則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炒火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火爆後,後續景區建設及運營沒有跟上,古村仍處於無序發展狀態,逐漸被遊客拋棄,陷入發展困境。

由此可見,旅遊爆款的誕生,有三種不同的情形,當主導市場就是超一線城市傳播中心時,只要主導市場認可,主流傳播跟進,必然會在短時間內形成全國性/世界性爆款;當主導市場不是超一線城市傳播中心時,只要主導市場認可,往往就會形成區域熱門景區,但是想要成爲全國性的爆款,就需要獲得主流傳播中心的認可才能出圈;當主流傳播認可某一景區時,不管本地市場是否認可,都能夠帶來巨大的流量效應,能夠短時間內成就網紅景區,但它要成爲全國性爆款,需要的是補缺積累提升,迅速獲得新的主導市場的口碑認可。

二、河南爲什麼難以出旅遊爆款?

言歸正傳,河南爲什麼難以出旅遊爆款?

主導旅遊市場消費水平低導致低質低價競爭

從主導市場來看,河南的人口過億,但是經濟水平較低,因此河南本地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消費水平不高,直到現在河南本地旅遊市場的消費水平也不高,但是勝在量大。河南離三大主導市場中的京津、上海的距離,走高速都超過了8小時,高鐵(加上去高鐵站及等車的時間1小時以上)在3小時以上, 在高鐵和高速沒有這麼發達的時期,花費的時間更多,因此河南並不受京津、江浙滬市場的青睞,珠三角市場更是鞭長莫及。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河南的景區還必須依託河南本地市場,而河南本地市場的特徵是什麼?就是低價消費市場的特徵,本地市場的人們會因爲門票降價、高速免費、套票、住宿降價等因素而選擇某地或某景區,這個手段現在已經被河南諸多縣市所採用了,而且效果還不錯。

河南的旅遊消費慾望差、消費水平低,確實給旅遊市場造成很大的困惑。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尷尬的局面,因爲主導市場爲本地市場,本地市場又是低端低價市場,因此要迎合本地市場,就必須降低價格,降低價格就意味着很難上高品質、高價格的旅遊產品。即使做出高級的旅遊產品,也會被劣幣驅逐的,因爲會被本地市場認爲“不值”。例如,上海人可以花2000住一晚莫干山民宿,而且覺得情調十足,而且這只是普通的消費,6000元以上的也願意嘗試,並會由衷的覺得消費的住宿配得上自己的品味。但在河南市場,除了個別人爲了炫耀住一下,普通消費者如果花2000住一晚民宿,大概心裏會覺得“不值”的。所以河南的旅遊產品做不起價格,高端旅遊產品難以存活。低質低價的競爭最容易搞壞市場,創新項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抄襲,很多景區在這條道路上已經難以剎車。低質低價的紅海廝殺,讓景區旅遊項目,不求精品,但求擁有。沒有類似產品會被淘汰,但是精品市場又不願意接受價格,形成了河南旅遊市場創新產品門類齊全,諸如玻璃橋、玻璃滑道一類的創新,起源於河南,現在已經成爲河南景區的標配,但是沒有精品,沒有爆款(玻璃廊橋爆款出現在張家界)。而沒有精品,又很難撬動京津、江浙滬、珠三角三大市場,難以出圈,難以得到三大主導市場的認可。

套路二消降低了美譽度難以引領傳播

河南旅遊市場最難做,本地旅遊市場消費低,想養活自己,必須要迎合本地遊客,迎合遊客就必須低價,低價就很難出高品質的旅遊產品,因爲很難收回成本;而且光憑低價門票景區又難以存活,可能成本都難以收回,於是套路型二次消費就登場了,乍一看門票便宜,把遊客吸引過來,但是索道、纜車、觀光車……各類不得不進行的二次消費,又讓遊客產品被宰的感覺,可想而知最後把市場玩壞了。而由此而來的更多的是口碑的崩壞,本地市場的口碑崩壞,外地的口碑也難以如意。

即使是少林寺這樣的爆款,每年的負面新聞也是層出不窮。整體市場的口碑崩壞,讓主流傳播中心也是避之猶恐不及,很難形成全國性的傳播風暴,這樣下來河南的自上而下的全國性網紅景區也難以形成。而且這些低質低價的運營經驗,正是未來整個旅遊界力圖避免的,這不是代表了趨勢,因此很難得到主流傳播中心的認可。

旅遊創新型人才缺乏導致創新型產品缺失

加上第三方面的原因就是,河南的旅遊行政主導的痕跡非常明顯,低質低價的競爭,讓地方政府不得不協調景區抱團發展,甚至行政主導旅遊發展,這樣的結果是興起了“焦作現象”、“西峽經驗”、“欒川模式”等經典的地方旅遊發展路徑,但是與川渝、大湘西(張家界、銅仁、武隆、恩施)、江浙等地相比,不足的就是旅遊人的個體創造性不足,在川渝、大湘西、江浙有一大批的富有創造力的旅遊投資、開發、運營的民間力量,能夠獨立完成旅遊產業鏈的全部環節,有一大批諸如葉文智、陳向宏等在內的創造性的旅遊大師,以及一大批的中間力量,他們具有豐富的旅遊創投運營經驗,能夠在政府與市場間遊刃有餘的進行操作。

在河南,政府主導旅遊發展的模式下,留給河南旅遊人的可操作空間不多,一大批優秀的旅遊人往往選擇了出走,這也是河南很難出創意性旅遊產品的原因。而創意性產品不足,又導致了河南旅遊的引領性不足,難以撬動三大主導市場,也難以政府主流媒體加以傳播。以西安與洛陽爲例,同爲古都,西安誕生了曲江系,從大唐芙蓉園開始,逐步走出了“到西安、看墳頭”的原有格局,一步步將盛唐景象展現給全國,引領了全國的唐文化變現,受到了三大主導市場的認可,也引導了超一線城市傳播中心的爭相傳播,誕生了無數網紅景區。到現在,以大唐不夜城爲代表的夜間經濟發展,再一次成爲了全國的學習典範,成爲全國性的爆款。而同爲古都的洛陽,與之相比,旅遊產品創新太不足了,一直還在洛陽牡丹的小圈子裏沒有走出來,這是非常不利的。沒有本地引領型的人才,就缺乏引領性的產品誕生,就難以實現旅遊產品的出圈,難以形成爆款。

結語

其實河南旅遊難以出爆款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個案,山西旅遊也是同樣的問題,同樣是在五臺山、平遙古城、喬家大院之外缺失爆款且長久沒有更迭,原因和非常類似,但河南更爲典型。旅遊爆款不僅僅依賴主導市場認可,還需要能夠讓主流傳播認可,未來隨着河南本地市場的消費水平提升,隨着創新實踐的進一步深入,希望能夠有全國性甚至世界性的旅遊爆款產生。

本文感謝時玉亮院長、覃江華總經理等行業大咖的討論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