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又要怎么去读书。除了精神上的增量外,也有很多人看中的是读书的另一个原因,成长和回报。

我们因何而读书?为了什么而读书?能读什么书?如何去读书?

“读书”是一个常被我们挂在嘴边的词语,一谈到读书,我们总会有很多话想说,也有很多的问题。

而最基础的也是讨论最多的一个就是为什么读书这一件事,让人纠结又让人困惑。有人说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那句“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读书是为了汲取知识,使我们成长的一种行为;有人则说是古诗词中的那句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颜如玉”,读书是追求精神享受的一个过程。

为什么读书的原因,很多人都在讨论,也各有根据,各有理由。

但是综合来看,究其根本,目的其实还是获得增量、让自己受益。

读书的目的其实就是使自己获得增量,让自己从中受益读书的缘由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种是共鸣,也就是精神上的享受;另一种是渴望获得成长,也就是想要获得的回报。

其实这两种的划分也没有很明显的边界,很多时候精神上的满足也是你想要的回报,你想要的回报也会带给你精神上的满足。

我们总会在书籍里获得共鸣,一个感同身受的故事,一段慷慨激昂的言语,甚至一丁点笔墨描写的细节,都能让人感动莫名。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心情总是会没来由的发丧,经常会觉得生活的压力好大,连看电影玩游戏都提不起兴趣,这个时候我就会拿起书看小说。

一开始可能会跟看电影一样静不下心里,但是看着看着很快就会被小说的情节给吸引进去了,会为了小说的情节而感动,会为了书里的一句话而热血沸腾,在书里仿佛忘掉了压力、忘掉了丧、忘掉了时间。

很多时候,放下书看看墙上的钟,我才发现都已经超过晚上的十二点了,心情也没有一开始那么丧,然后就准备洗澡睡觉,明天重新面对生活。

通过潜入书籍的世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解脱,类似的情况大家都有过。

书籍和其他的媒介不一样,它能用最直接的言语去牵引我们的情感,用最细微的细节达到最高不可攀的效果,这是这种古老的的媒介延续至今仍然无法被替代的优势。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在吐槽改编自小说的电影或者连续剧?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它们没有书中的感觉和味道,作品的情绪表达与细节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它们在牵引人们的共鸣上还比不上书籍。

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指的是个人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我们需要书籍,需要读书,其中一个原因是需要的是在书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精神上的闲适、灵魂上的愉悦。这是精神层面上的增量。

书,其实就是另一个世界读书的另一个缘由

除了精神上的增量外,也有很多人看中的是读书的另一个原因,成长和回报。这是实际层面上的增量,也是大多数人即使看晦涩难懂的书分分钟想放弃,但还是咬着牙坚持下去的原因。

不管是古代文人说的“学海无涯苦作舟”还是“寒窗十年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或是现在市面上各种传授技能的工具书的畅销,我们想要读书的绝大多数目的还是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想要成长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小的时候父母总是会敦促着我们努力读书好好学习,当我们太过于顽皮的时候甚至会通过打骂的形式来使我们尽可能多学点东西。

这是强迫吗?是的。

但是我们现在却知道了他们那句“不好好读书出人头地,你想一辈子当一个底层人物吗?”的苦心,即使知道不看书也不会再被打屁股,却开始自己主动去读书汲取知识。

我们开始给自己制造焦虑感。

或许是互联网的技术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让我们互相之间的对比更加清晰,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比自己更强的人的压力;或许是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害怕错失机遇不说,挑战也是层出不穷,让我们更真切的体验到外在环境形形色色的压力;或许是随着我们的成长,对自己的期望越来越高,想要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为了得偿所愿让我们对自己更加吹毛求疵......

压力!压力!都是压力!

不甘下风,不想跟不上节奏,不想让自己也鄙视自己,不用父母说自己就能给自己很多的理由。

似乎长大后的我们,也就是现在的我们更加的敏感,才发现原来自己那么弱小,后悔以前白白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才想要尽力去强大自己,想要尽力去弥补以前的损失,不让自己继续后悔下去,不想再继续对自己不满意。

读完了一本书,开心;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成就感;见识到了新的世界,满足感。读书的目的是学有所得、是有所收获,读书对我们来说,早已不是一个任务、一个作业,而是一个目标、一个交代。

阅读,从书籍里获取想要的知识为什么而读书

你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吗?读书能带给我们什么?读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要怎么去读书?

这不应该是我们常挂在嘴边却又不求甚解的问题。我们连自己想要什么、如何去做都搞不清楚,又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

从工具书里拓展技能,从科普类读物里了解更真实的世界,如果你想放松一下自己,看会儿小说也有帮助——而不是心情低沉的时候,任由它低沉下去,在焦虑的时候不去弄懂焦虑的原因,白白折磨自己。

为什么要读书?有人相信培根的那句“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认为读书是让我们更容易去思考人生的一种方式;有人相信苏轼的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认为读书是对人格塑造的一种最高洗礼。

不管读书是让你获得更多的思考还是让你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你都能在书籍中得到极大的收获——在书籍中,我们既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共鸣,也能获得成长和回报。

文艺来讲就是让自己得到升华、获得成长,通俗来讲也无非是让自己开心、让自己变强。因此,读书是一个获得增量让自己受益的事情,也仅仅是获得增量使自己受益的事情而已。

不开心、不满足、迷茫,都不是问题,不主动去解决,才是对不起自己人生的不作为!

如果自己都不给自己充电,也就没资格埋怨自己的空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