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个清朝末期的人物,他写这本书时仍然用文言文,对现代的我们来说读起来会有一些难度,不过幸好现在各大出版社出版的《人间词话》都会附带译文和赏析,这些译文和赏析能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候文言文表达的意思以及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他要这么说,同时也能看到他引用的诗句的原文,使我们对诗词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通过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我们能系统而全面的去发现诗词里面蕴含的美,能看到诗词里面蕴含的崇高境界,也能发现诗词展现的高雅格调,还能看到历代诗词体制的变化。

荐读书稿《人间词话》

荐读者:歧流人

中国遗留下来的艺术很多,唐诗宋词元曲,水墨画、皮影戏、京剧越剧,江南建筑,景德镇陶瓷等等,这些都是延续了几千年仍然让人赞叹不已的艺术瑰宝,而在这其中,诗词的光彩,在璀璨的光芒围绕中,一直都在熠熠生辉。

这个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触吧,有人在怀念物是人非时会念叨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有人会念叨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凭吊古往今来的伟人时,也能念叨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迈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张口就来,或者高声一念“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在表达情谊的坚贞时,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已经足够了。这些都是古典诗词的魅力,短短的几句诗词,朗朗上口的几句话就能表达自己的心情。

但是,诗词的美就只有这些吗?并不是,诗词里的情致,诗词里的意境,诗词里的气象,这些才是诗词里更富有韵味的美。就像李白《忆秦娥•箫声咽》里,用“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短短八个字表达出来的恢弘气象,又像姜夔在《探春慢》里“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清冷孤绝的意境。能够读懂这些,才能发现诗词深层次里埋藏的宝石。

那么,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我们要如何才能学会发现诗词的美呢?

这,就是我今天荐读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理由啦。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杰出学者和国际著名学者,他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也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而这本《人间词话》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梳理出了中国唐末五代以来渐为大端的词的美学,这对于之后直至现今的学人了解词这一领域,堪称奠基之效。在词评文史上地位崇高,受到许多文人的追捧,近几十年的时间,被学界称之为“百年三大美学经典”之一;而且,其他两部无一例外均受王国维美学理论的直接影响。

通过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我们能系统而全面的去发现诗词里面蕴含的美,能看到诗词里面蕴含的崇高境界,也能发现诗词展现的高雅格调,还能看到历代诗词体制的变化。在他的词评中,李煜、欧阳修、苏东坡、纳兰容若等许许多多的诗词大家都变得活灵活现了起来。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人间词话》里的一些精彩片段吧。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这是他以境界来划分诗词。除此之外,划分诗词的还能以格调来划分。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这里的雅郑,指的是雅乐和郑声。整段话的意思是:词有高贵典雅与淫靡粗俗的分别,在于内在的神韵而不在于表面的形式。欧阳修和秦观虽然都写过艳丽之词,但终究是有高尚的品格。与周邦彦相比,便可辨出贵妇人和青楼女的区别。周邦彦的词在意趣情致上不及欧阳修和秦观,但他在抒写情怀和描景状物上的功力极深,所以仍然是第一流作者。但总体来看,他只有自创新曲、声律的才华,缺少创造深远意境的能力。

除了境界和格调之外,在表达上还需要注意会不会让人产生隔阂感。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风会存乎其间耶?

翻译过来就是:姜夔的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然格韵高绝,但是如同雾里看花,终究隔着一层。史达祖、吴文英等人写景之作的毛病,都在一个“隔”字。北宋词作的风格,到了南宋就没有了,莫非真的有所谓的风云际会吗?

作为一个清朝末期的人物,他写这本书时仍然用文言文,对现代的我们来说读起来会有一些难度,不过幸好现在各大出版社出版的《人间词话》都会附带译文和赏析,这些译文和赏析能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候文言文表达的意思以及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他要这么说,同时也能看到他引用的诗句的原文,使我们对诗词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

就比如我们都知道的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在他写的这段话中,分别截取了柳永的《凤栖梧》、晏殊的《蝶恋花》、辛弃疾的《青玉案》里关于表达爱情的词句,经过了他的编排,把人生的三个阶段说的入木三分。

在苦苦求索却不得途径的阶段,尽管茫然无措、凭高望远孤独而寂寞,但仍信念坚定地不断寻觅和探索;在求索过程中,为了人生目标即使衣带渐宽、日益憔悴也在所不惜,坚忍而执着;而第三种境界是苦觅不遇时不经意间偶然得之,而其实这些都是不断积累的结果。

想要最终成就大视野大学问,首先必须得不断地锤炼自己积累自己,才有机会成功,想要在诗词鉴赏的路上走得更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最好的助推器,就像这篇荐读稿题目说的一样,这本书里蕴含着无数的诗词形成的美丽彩虹,这是一个藏着许多彩虹的百宝箱,想要看到诗词的彩虹,第一步,去打开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