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人在开口的时候,爽了自己,却祸害了别人。

在现代社会,互联网使我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我们能接触到许许多多的信息,也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还能让自己发出的声音被更多的人接收到。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开放性、匿名性的特质功不可没,而也正是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遭到了别人的错误理解,网络造谣和网络暴力开始应运而生甚至泛滥不休。

网络是一个更庞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有发声的权力,这个没错,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力——但是,你得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任,而不能认为你只是一个网络上的过客,披上马甲没有谁认识,你就能随便说话,还以为这是展现更真实的自己。

请注意,你的一言一语,不仅关乎你自己,还会影响到其他的人。责任,不是因为这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就可以不用承担。

拒绝网络暴力,才不是你说一句讨厌就可以了

深处网络暴力的漩涡中,没有谁不觉得自己像一个小丑

缘起

国外在很早的时候就从网络欺凌、网络跟踪、网络骚扰三个方面开始研究网络暴力,而直到在2007年的8月,《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对“网络舆论暴力”说“不”!》的文章,国内对网络暴力的讨论才开始大众化。

这篇文章中提出了网络舆论暴力的三大特点:以道德的名义对当事人进行恶意制裁;对当事人进行威胁、恐吓并造成严重伤害;通过人肉搜索公开当事人的隐私,煽动人群对当事人进行语言暴力,产生群体极化的行为。

在传播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么是自己发表出来,要么是别人公布,我们的私人信息难以避免的在网络这个公共领域上展现。展现的多了,供别人议论的事情也多了,而互联网的虚拟环境在一方面为网络上民意的表达与生长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另一方面也因为网民良莠不齐和非理性的素质更容易造成信息泛滥以及公共危机。

在这个虚拟性、匿名性又极容易产生话题的网络空间中,网络暴力的形成土壤不可谓不充分。从鸡毛蒜皮中找到能够引爆的热点,事实的真相被居心叵测的谣言取代,谩骂和攻击替代了理性,谁能抓住群众的情绪谁就能出名,才不理会对立和割裂带来的后果。

网络空间虚拟性和匿名性给了我们极大的安全感,所以我们能够放下大多数的矜持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美其名曰撕掉面具回归自己——殊不知这样正好会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变成舆情传播中的羊群,成为谣言的助推器、网络暴力的帮手。

在《网络暴力的发展研究:内涵类型、现状特征与治理对策——基于2012-2016年30起典型网络暴力事件分析》中,对“网络暴力”界定是: 一定规模的网民群体借由网络媒介技术通过人机界面实现感官化功能,对特定对象发起大规模且非理性的攻击,对当事人身心、名誉、财产等方面造成实质性损害,影响社会价值观并干扰社会管理。

因此,网络暴力是网络上的人们因为想要追求自身的正义感,在社会舆论的带领下对他人进行的一种具有个人利益侵害和恶意制裁性质的一种违法行为。

拒绝网络暴力,才不是你说一句讨厌就可以了

网络暴力就像屏幕上带血的刀子

受害者们

你知道身处网络暴力漩涡的人是什么感受吗?惊慌失措、压力快要使人窒息、痛苦不堪快要疯了等等的感觉并不少,能够面对网络暴力而无动于衷的人几乎不存在。

所有身处漩涡中心的人,不分高低贵贱,不管曾经做过什么,都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每个人都有其基本的权利,并不能因为那人做了不好的事就觉得这个是他可以被网络暴力的借口,也不能因此就认为网络暴力能披上正义的旗号,能冠冕堂皇的接受赞颂。

就像刘鑫江歌一案,从刘鑫江歌案在网络上传播开始,《为闺蜜挡刀而死的江歌,你妈妈终于当面问了那个人 :还有良心吗?》《刘鑫,江歌带血的馄饨,好不好吃?》等文章迅速爆火,制造了一篇篇超过10万加的话题,观众在关键事实尚未厘清的情况下被带节奏,全网都是对刘鑫的口诛笔伐。网络上对她的一场场审判,都是一场场对刘鑫的网络暴力。

你觉得刘鑫罪有应得对吗?但是要先明确一下,在法律还没对一个判刑之前,他也只是一个犯罪嫌疑人,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网络舆论就直接给她判刑,那根本就是一场打着正义旗号的欺凌和围攻而已,攻击者并没有什么所谓的高尚可言。

拒绝网络暴力,才不是你说一句讨厌就可以了

舆论能包办一切,那还需要法律干嘛

在陕西产妇坠楼事件中,也是一开始没有充分证据的错误解读,爆款文章相继出现,全网对孕妇家属口诛笔伐进行网络暴力。即使丈夫表示那不是跪而是疼的往地上坐,即使最后事情的真相证实孕妇真的是坐在地上而不是跪在地上,仍然有很多人不愿意相信,仍然不遗余力的去指责家属。在这场网络暴力中,本应该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孕妇和宝宝的生命安全上,结果现在却还要应对外界的横加指责,孕妇家属承担了数不尽的压力,而绝大多数压力都是本不应该出现的,但是很少有人看到这一点。

网络暴力是会逼死人的,你以为你只是说说而已,认为会逼死人应该不至于吧,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很多时候你是在高估自己和其他人的承受能力了。更何况,人类是一种社交动物,如果整个外界环境都是一种对他的负面情绪的话,人很容易就会丧失生存下去的勇气,不敢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拒绝网络暴力,才不是你说一句讨厌就可以了

网络暴力会把一个人折磨到崩溃

不信,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四川德阳35岁女医生自杀的那件事,本来是一件被熊孩子冒犯且拒绝道歉,丈夫一怒之下出手教训的互有过错的私人纠纷,结果在网络上却变成了所有人对女医生夫妇的声讨,甚至还对他们一家人进行人肉搜索到他们工作单位去闹,最终女医生不堪压力选择自杀。

虽然女医生最后被抢救过来了,但她的心里已经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而且,能够被抢救过来的人只是少数,像在2017年创造出《林中之夜》这款深受玩家喜爱的游戏的Alec Holowka在遭受网络暴力的48个小时后在家自杀了,还有2018年年初微博上一个姑娘一家三口在网络暴力的人身攻击下最终选择一起离开世界——更多的遭受网络暴力而自杀的受害者,都早已离开这个让他们伤痕累累的世界了。

所有对他们横加指责的人,所有选择看好戏的人,都欠他们一个道歉。

并不是只有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才有罪,也并不是只有造成雪崩的最后一片雪花才有罪。因承受不住压力而崩溃的人,并不是你的一句“至于吗”,一句“别人也这么说”就能轻轻带过。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压死骆驼的所有稻草,都有罪。

拒绝网络暴力,才不是你说一句讨厌就可以了

停止网络暴力的罪行,迫在眉睫

向网络暴力say no,可不是说一句“讨厌”那么简单

如果问你现代社会和以前相比有哪些新的东西?电力,机械,互联网,人工智能……能说的东西一大堆。

如果问你现代社会有什么是你最讨厌的?温室,尾气,病毒……能说的东西也不少。

在这些让我们讨厌的东西中,网络暴力应该是排在前列的,让很多人深恶痛绝。

似乎这个现代社会很是浮躁,让人以为自己是思想家,是能撬动地球的那个人,我喜欢的就应该是所有人都必须喜欢的,我讨厌的就必须彻底从世界上消失。

网络赋予我们更多表达的机会,但并不是让我们可以更自由的攻击别人。

拒绝网络暴力,才不是你说一句讨厌就可以了

自由,不代表可以逾越法律的底线

我知道绝大多数的人并不是想要网络暴力别人,我们只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自己的喜好而已。是的,仅此而已,但是请先在你表达之前、在敲下那段话之前、在按下发送键之前,先在自己的脑海里想一下你这样做会不会伤害了别人。

只有在一开始每个人都克制住了自己,这个网络暴力的环境才会从根本上得到消减。率性而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自以为是的在指责别人,这并不是一个成熟的行为,只会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助长了网络暴力。

而且,你在指责别人的同时,其实也在对网络暴力多添加了一份助力。

我们一直在批判一直在指责也没用,这样也只是在加剧冲突而已,更重要的应该是从自己做起倡导大家做到理智与平和。这不只是要求别人,而是先审视自己收敛自己,在自己发声之前先思考一下我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会不会干扰到别人,会不会导致别人不好的后果。

说什么要减少网络暴力,结果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却是跳的最欢的那一个,那就有点可笑了。

拒绝网络暴力,才不是你说一句讨厌就可以了

伤人而不自知,可悲又可笑

请记住,如果道德审判真的能包办一切的话,那还要制定法律干嘛,更何况在现代愈加开放愈加包容的社会,各种不一样的世界观出现,根本就没有一套所有人都适用的道德体系,能有的只是坚守住仁和爱的道德底线。

以前我们认为阅历和资历胜过一切,但是现在我们允许青少年发声;以前是新一辈只能听老一辈的,现在是老辈人也能从新一辈中学到知识;以前韩寒那样辍学写书的人会被争议,现在我们却允许这样的现象存在;如果还要用不认同就能攻击你这一套理由,这着实有些可怕。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看书,看书可不是让你为了某一个情节去大肆指责和批判,而是让你去思考整个故事,去体悟人生百态,让你因此而变得更加成熟,知道尊重他人,知道收敛和沉淀下自己,使我们更像个理智而谦逊的人,而不是只会散发暴戾的野兽。

我们到底能不能与人为善,这不只是问自己而已,而是要自己尽力去做的事。

我们不只是要禁止别人的网络暴力,不只是说一句讨厌就可以了,而是要像保护环境一样从自己做起,这样网络世界才会干净起来。毕竟一直靠政府的高压管制,既浪费精力又没有效率,而且还会引起不适与反感。

让人伤痕累累的世界,那才不是我们要的世界。

拒绝网络暴力,才不是你说一句讨厌就可以了

携手同心,互帮互助,这样的世界才是我们想要的样子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