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藥物治療相比,DBS很少出現同樣的副作用,無需多次進行手術,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根據隨訪發現,手術治療後的患者的症狀控制明顯好於藥物治療,服用藥物的劑量明顯減少,術後不會影響患者認知,不造成神經心理損害。

患上帕金森病以後,喫藥幾乎伴隨了患者的終身。也有一些患者嘗試手術治療,但是什麼時候做手術比較合適一直是困擾着他們的問題。

藥物治療雖然在一定的時間內起到了改善的作用,可是這並不能使得帕金森病患者的病症得到長久的緩解。對此,陳某(化名)有着很深的體會。

前幾年,陳某因爲身體不適到當地的醫院進行檢查。當他被告知患上帕金森病時,他起初沒有太大的在意,只是拿了藥回去每天服用。

剛開始的時候,陳某覺得一喫藥渾身舒坦,就一直依賴藥物治療帕金森病症。後來他發現一兩天不喫藥也沒有關係,就擅自不按時的停藥。

好日子沒過多久,他發現自己的手抖得像觸電一般。雖然他想盡辦法去剋制這種行爲,可是卻怎麼也壓制不下去。複診的時候,醫生給他加重了藥物的劑量。可是這一次,陳某喫藥了也沒有多大的作用,帕金森病症發作的次數越來越頻繁。

接受手術治療的帕金森病人(術前)

爲了治病,每個月買藥的錢成了家裏資金的大支出。除此之外,因爲手抖,陳某喝水時總是會弄溼自己的衣服,就連喫飯也成了問題。家裏的人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下班回來很累了還要照顧他的飲食起居,陳某看在眼裏滿是愧疚。

後來,他從別人的口中得知手術可以治療帕金森病症。和兒女商量之後,陳某抱着希望和不解的心情找到了神經領域權威專家任廷文博士。任廷文博士詳細地詢問了他的病情,並解答了他的疑惑。

任廷文博士指出:不少的帕金森病患者出現了“運動併發症”,主要表現爲“劑末現象”,簡單點來說,就是藥效的持續時間縮短,上一次喫藥的藥效往往不能維持到下一次喫藥的時候。

爲什麼要進行手術?手術就是讓帕金森患者不要那麼快的出現劑末現象。有相關的研究表明,及早進行手術對治療帕金森病更爲有效。

病程短的患者較病程長的患者手術預後效果好,病程較長的帕金森病患者雖然在術後帕金森病症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可是長期疾病的騷擾總是需要後期的康復鍛鍊。

接受手術的帕金森病人(術後)

在得知手術的過程和預期效果後,陳某再三糾結最終決定接受了手術。在手術完成還躺在病牀上時,他用力的握緊着以前顫抖的雙手,手抖的現象明顯地減少了。他在高興之餘,內心滿是對醫生們的感激。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神經內、外科一病區DBS腦起搏器治療手術是治療帕金森病最爲有效的外科手術,可同時進行雙側治療。

許多帕金森病患者的雙側肢體都有震顫的情況。與藥物治療相比,DBS很少出現同樣的副作用,無需多次進行手術,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

根據隨訪發現,手術治療後的患者的症狀控制明顯好於藥物治療,服用藥物的劑量明顯減少,術後不會影響患者認知,不造成神經心理損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