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乎有一個熱帖,《都挺好中有什麼違背現實的神邏輯》,目前已經有了幾百個回答,包括蘇明玉的職場bug、蘇明玉的收入bug、蘇家賣房bug、蘇家兄妹成長時間線bug、蘇名成打人問題的司法bug、蘇明哲斯坦福畢業還找不到工作bug、朱麗的情感選擇bug、能去上清華偏要考免費師範bug。其投資方背景很“硬核”,據啓信寶顯示,正午陽光第一大股東的蘇州志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實際控制公司是蘇州華人文化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投資這家公司的股東包括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這意味着馬雲間接持有着正午陽光的股份。

家庭生活劇《都挺好》在昨晚落下帷幕,該劇也是第一季度最具爆款相的作品,其在整個播出階段都在互聯網上引起強烈討論,各種熱搜接連不斷。

《都挺好》雖然“喫透”男女老少,但該劇播出後期也引來“販惡”“極端化”的批評,是一個極富矛盾性的存在。

1《都挺好》,哪好了?

名字叫“都挺好”,其實沒有一個人是挺好的,或者說,都挺不好的。

女主角蘇明玉從小媽媽不疼哥哥不愛,長大後一路逆襲成了女強人,卻始終無法擺脫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帶來的陰影。

蘇明玉的爸爸蘇大強膽小怕事,懦弱自私,經常把“你什麼時候給我買房子?我要搬出去住!”這句話掛在嘴邊。

大哥蘇明哲“鳳凰男”一枚,出身名校也找不到好工作,最喜歡打腫臉充胖子,常用語:“你實在是太讓我失望了”!

二哥蘇明成“媽寶男”無疑,不僅啃老還有暴力傾向,妄想一夜暴富,不惜與妻子離婚,輕信投資後被騙,口頭禪:“你出點臭錢能怎麼着”。

就是這麼惡靈組合一樣的一家子,一邊互相傷害一邊作出天際,絕對可以算是一萬個奇葩家庭的濃縮精華了。

知乎有一個熱帖,《都挺好中有什麼違背現實的神邏輯》,目前已經有了幾百個回答,包括蘇明玉的職場bug、蘇明玉的收入bug、蘇家賣房bug、蘇家兄妹成長時間線bug、蘇名成打人問題的司法bug、蘇明哲斯坦福畢業還找不到工作bug、朱麗的情感選擇bug、能去上清華偏要考免費師範bug……等等這些上百個匪夷所思的bug,都似乎證明了一點,編劇只會製造劇情衝突,對真正的現實生活,一無所知。

2 從良心標杆到“業界咪蒙”

題材選得好,熱度少不了。

猶如《綠皮書》關注美國人的種族歧視問題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都挺好》聚焦原生家庭中的性別歧視,夫妻矛盾、獨居老人養老、職場關係等熱門社會話題。

彈幕和評論一秒變成ugc創作現場,有感同身受的網友看過之後認爲這演得簡直就是我啊,她怎麼比我還慘,討論區密密麻麻滿是辛酸往事。

北京日報認爲,正午陽光深諳傳播規律,知道觀衆越罵越要看,傳播量也會越罵越大。爲了突出戲劇矛盾而導致戲大於真,製作團隊刻意爲之,通過放大蘇大強的“惡”,製造兄妹、夫妻的惡。

販賣現實痛點,撩撥觀衆情緒,這聽起來很咪蒙。實際上,業界已經開始有了這樣的聲音,直指《都挺好》就是劇版咪蒙,而正午陽光的現代都市劇,正是朝着這一條路走下去。

2015年熱播的《僞裝者》和《琅琊榜》,讓正午陽光在業內立下了“正午出品,必屬精品”的良心劇標杆。

資本市場尤其青睞內容公司的好口碑。據啓信寶顯示,2016年1月,正午陽光獲得了來自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投資。

或許是受限於資本的裹挾,正午陽光在2017年開始進入了“水逆期”,行業劇《外科風雲》專業性飽受質疑;《歡樂頌2》的評分低到5.3分,備受關注的《琅琊榜之風起長林》相比於第一部,收視和口碑都差強人意。

去年趕着改革開放40週年的獻禮劇的熱潮,正午陽光推出了《大江大河》;又藉着趙麗穎和馮紹峯結婚生子的話題給《知否》炒了一波話題,吸引了不小的流量。

但《都挺好》來得很一反常態,從響應主旋律的獻禮劇到弘揚真善美的古代劇,直接蹦到了關注社會問題的話題劇。

看得出來,正午陽光急於求變,而這一切則源於內容和資本上的焦慮。

3月18日,《中國婦女報》發表文章《從電視劇<娘道>說起,涉嫌性別歧視的熱播影視劇亟需叫停!》,文章指出,“部分熱播影視劇罔顧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國家立場,媚向收視率和市場,通過設計悲苦、獵奇等曲折劇情吸睛,傳播着男尊女卑的價值觀,出現了高收視率和低口碑評價的悖論”。

有媒體分析,這不僅將《娘道》推上了風口浪尖,也讓存在同樣問題的《都挺好》,同樣背上了被官媒批評的輿論包袱。

3 離上市還差多少部《都挺好》?

在劇中,明玉的師父老懞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看到衆城集團上市敲鐘。這似乎也是主創團隊的夢想。

戲外,正午陽光也早就傳出了已啓動IPO計劃的消息。

明玉爲了給衆誠集團上市鋪路,清退了不少老懞髮妻的“孃家人”,巧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正午陽光也有過類似的“操作”。

2016年,正午陽光分別和三位明星劉濤、王凱、靳東成立了三家公司——錦麟影視、得舍影視和浙江得空影視,通過合夥開公司,共同投資影視項目的方式,和常用藝人“綁定”了合作關係。

但在2017年9月,正午陽光卻又發佈了調整業務板塊公告,宣佈:“取消藝人經紀業務,全部精力投入到內容創作中”。

彼時有業內人士認爲,正午陽光已經在積極尋求IPO上市,從市場化和資本的角度考慮,捨棄沒那麼成熟的藝人經紀業務體系。

在外界看來,正午陽光似乎有着“都挺好”的資本前景。

其投資方背景很“硬核”,據啓信寶顯示,正午陽光第一大股東的蘇州志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實際控制公司是蘇州華人文化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投資這家公司的股東包括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這意味着馬雲間接持有着正午陽光的股份。

除了馬雲之外,馬化騰也通過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持有蘇州志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華人文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最終持有正午陽光6.41%股份,爲第六大最終受益人。

正午陽光自身掙錢的能力也不算差,舉報道,《都挺好》的版權屬於聯合購買,該劇目前在江蘇、浙江兩大衛視以及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三大視頻網站同時熱播,版權收入可能接近5億元。

此外電視劇中還少不了品牌植入,曾經《歡樂頌2》雖然被外界詬病瘋狂廣告植入,但這也確實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以此推算,《都挺好》的廣告收入至少有數千萬元。

只是,過去一年,整個影視行業都經歷了熱錢離場、業績下滑、市值縮水等現實情況,正午陽光上市的消息最近也沒了動靜,而“都挺好”的正午陽光如今還能不能撐起高達90億元的估值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