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與董明珠5年前立下的“10億賭約”終於到了兌現時刻。

3月19日,小米集團公佈2018全年財報,報告期內實現總營收1749億元人民幣。而根據此前格力電器發佈的業績預告顯示,其2018年營業總收入爲2000億元-2010億元。

這樣來看,小米的營收沒有超越格力,雷軍也輸了10億賭約。

不過,雷軍的心情並未受到影響, 在小米2018年業績發佈會上,雷軍被問到與董明珠的五年10億賭局的結果,雷軍表示他還沒有看到格力的正式財報。而被問及有沒有跟董明珠聯絡,他笑說,董明珠跟他有聯絡。

網友戲稱,董小姐的話是:“刷卡還是現金”?

2013年12月12日,201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結果揭曉,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一同獲獎。彼時,小米創辦剛滿3年,年營收300多億元,而格力電器已有23年曆史,年營收爲1200多億元。

當時雷軍表示,小米模式能不能戰勝格力模式,我覺得要看未來5年。請全國人民作證,五年之內,如果小米的營業額擊敗格力的話,董明珠董總輸我一塊錢就行了。

董明珠則回應稱,“第一,我告訴你這不可能;第二,要賭我跟你賭10個億。”

就這樣,雷軍和董明珠正式立下了“10億賭約“。

“追趕者”雷軍

儘管不敵格力,但小米上市之後的首份年報還是交出了漂亮的答卷。各大業務分部全線增長。硬件業務上,小米2018年賣出約1.19億元臺智能手機,出貨量高居全球第四,IoT平臺已連接約1.509億件設備(不包括手機和筆電)。互聯網業務順勢增長,期間收入達160億元,同比增長61.2%。

除了雷軍,當天一同席參加的還有小米集團總裁兼聯合創始人林斌、高級副總裁兼CFO周受資、小米副總裁兼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

報告會上,雷軍強調了5G引發換機潮、加大研發投入、梳理組織架構、Redmi品牌獨立等要點。在回答頗具爭議的“斷貨”問題時,雷軍強調,小米不會做飢餓營銷,就像房地產公司不敢“捂盤”。

不過,小米追趕的這一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小米2014、2015、2016年的營收分別爲743億、668.11億和684.34億。其中2015年的營收不升反降,2016年也只是勉強持平,這兩年也是雷軍和小米在過去幾年中最困難的時期。

2016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小米手機銷量同比下跌分別爲32%、38.4%、42.3%、40.5%,全年出貨量則同比下跌達36%,市場份額也從2015年的15.1%下跌到如今的8.9%。

問題究竟出在哪裏呢?雷軍曾表示,小米的盈利模式最最重要的就是輕資產。可雷軍一直奉行的這套純互聯網模式,在市場面前卻翻了跟頭。尤其是在競爭對手都大張旗鼓的擴張線下渠道後,專注於線上模式的小米,在手機銷量陡然下降的時候,才突然發現自己缺了一條腿。

但雷軍的厲害之處在於他的決斷能力以及強大的執行力,發現問題後立刻開始調整,2016年,他親自抓起小米供應鏈管理,並開始設立小米之家,這纔有了小米2017年的銷量回升。

小米之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1月20日,分支機構達49家

“守擂者”董明珠

從營收曲線來看,格力和小米出現了神同步。2014到2016年,格力的營收分別爲1400.05億元、1005.64億元和1101.13億元。在2015和2016年,格力也出現了嚴重的業績下滑。

格力出現了什麼問題?2016年底的時候,董明珠曾描述過這樣一種生活狀態:總有一天,我希望大家開着格力的車,打着格力的手機,控制着家裏的溫度。這是格力爲大家設想的商業解決方案。

沒錯,在與雷軍立下賭約之後,董明珠也不甘於只賣空調,也開始發展多元化業務。但是,無論是手機還是新能源汽車,董明珠似乎都沒有趟出一條陽關大道。

2015年3月,董明珠首次對外宣佈格力手機量產,這也算是她與雷軍在業務上的首次交匯。隨後,董明珠也確實不遺餘力的去推廣自家手機,甚至自己的照片放到手機開機廣告。但是,格力手機的銷量大家有目共睹,現在董明珠也不怎麼再提手機的事情了。

2016年初,董明珠又盯上了新能源汽車,並執意收購珠海銀隆。但是,同年,她被免去格力集團董事長職務,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一事也未獲得股東同意。

一氣之下,董明珠以個人身份出資10億元投資了珠海銀隆。隨後,董明珠還通過增資擴股等方式不斷擴大對銀隆持股,啓信寶顯示,董明珠累計投入近20億元,佔股17.46%。可奈何造車這件事並不容易,即便董明珠也搞不定,如今,珠海銀隆負面纏身,董明珠也和原股東鬧的對簿公堂。

不過,董明珠不會輕易被打倒。近期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她還提出一個新目標,即格力電器2023年的銷售目標爲6000億元。

但6000億的目標,靠賣空調恐怕難以實現。格力電器現在主要是佈局空調、高端設備、生活品類和通信設備四大板塊,另外也在發展新業務,包括芯片、手機、機器人等,但空調仍然只格力最主要的收入,去年營收佔比超80%。

小米在2018年5月經營範圍還增加了廣播電視節目製作

隨着小米集團AIoT產品不斷向空調、洗衣機等白電領域延伸,格力電器也發力手機、智能家居物聯網業務,兩家公司在未來的較量可能不僅僅限於營收規模。

今天之後,董明珠和雷軍“賭約”的話題也將告一段落,但格力和小米的發展還在延續。

相信通過過去五年,很多人更清楚的認識到了小米,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純靠線上營銷賣手機的互聯網公司,它通過上百種生態鏈產品,與我們的生活產生了種種聯繫,除了低價,也有了品質。

而格力發展了近30年,它也不甘於做一家老舊的傳統制造企業,通過在科技創新上不斷投入,格力讓中國至少在空調這一品類上,可以笑傲全球。

因此,未來誰的營收更高不重要,只要是腳踏實地、認真做事的企業都值得點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