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老注重脾胃後天之本,提出“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升降、顧潤燥、納化常”的脾胃病及內科雜病的治療方法,同時重視溼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提出“北方亦多溼”的理論。現病史:患兒自小喜獨處,情緒低落、不善言語,3年前被確診爲“自閉症”,未予治療。

患兒,男,7歲。

主訴:情緒低落、不善言語7年。

現病史:患兒自小喜獨處,情緒低落、不善言語,3年前被確診爲“自閉症”,未予治療。家長期望其如正常孩子般學習、生活,故未將其送至特殊幼兒園及小學,現患兒小學二年級在讀。

刻下症:喜獨處、不善言語、反應力差,常覺其情緒低落,上課時有自由走動現象。三餐規律,食慾差,咀嚼次多、吞嚥緩慢、納量少,體重輕,3-6歲喜甜食、冷飲,現家長控制其飲食,幾乎不進甜食及冷飲。大便3-41行,質乾硬,排便困難,肛周外痔;小便調。睡眠欠佳,易醒,入睡時汗多,以胸背及頭部爲主,多夢,平素缺乏安全感。

舌脈:舌體中,質淡暗,苔薄白膩;脈細滑小數。

路老批註

患兒現七歲,已上小學,表情呆滯、欠活潑,記憶力、算術等較好,唯見喜獨處、不善交際;面色萎黃,有怯生感。當前關鍵是令其大便暢達、能進飲食。少喫甜食、冷食,進溫食,則脾胃旺盛、生化有源,自能日見健康,茁壯成長矣!是從調理脾胃入手,兼顧先天

方藥:

路誌正,男,(1920- )。首屆國醫大師,“首都國醫名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路老幼繼家學,從伯父路益修學中醫,並拜山西鹽城名醫孟正已、王步舉先生爲師,19歲懸壺鄉里,從醫近80年,至今仍每週出診。路老注重脾胃後天之本,提出“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升降、顧潤燥、納化常”的脾胃病及內科雜病的治療方法,同時重視溼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提出“北方亦多溼”的理論。

其臨證用藥輕靈活潑,認爲“藥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路老積極倡導辨證論治基礎上的“內外合用、針藥並施、食藥配合、身心同治”,強調協調醫患關係的重要性,明之以理,授之以法,取得病家合作,形成了全方位的整體治療方案,在發揮中醫藥優勢治療各類疑難病中獲得了良好的療效。

特此聲明:“啓微實案”欄目爲“中醫夢想匯”獨家授權原創內容,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任何人不得將文中醫案用於發表文章、出版書籍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