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无法感同身受,但是感情却可以息息相关。"——《你的青春我来过》

继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后,2015年作家丁浩所写的短片故事集《你的青春我来过》曾经引发一阵阅读狂潮,在看完《上海堡垒》之后,这句《你的青春我来过》里的经典语句,就忍不住从我脑海中蹦出来。

也许这样说,会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但如果仔细思考,一部好的电影必然会带给人情绪上的共鸣,暑期档大爆,这两天刚在票房上超越了流浪地球,跻身中国本土票房榜第二名的《哪吒之魔童转世》就是如此。

事实上,当《上海堡垒》铺天盖地的恶评出来后,其实很多人,包括我心里想的都是,这会不会是路人们天然对流量所产生的恶意。

因为影片中出现鹿晗这两个字,所以要将这部影片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其实,人们对流量报以偏见并非一朝一夕,而流量这两个字之所以如此畸形也与如今娱乐圈的大环境不无关联。但我相信大部分人仍然希望不要一竿子打死一船人,所以就我个人而言,《上海堡垒》上映时,也进入影院体验了一把。

出来后只能叹息:这与人们的偏见无关,实在是剧情太过稀烂。

因此脑子中也就浮现了“世事无法感同身受,但是感情却可以息息相关"这句话。

当成年人们甚至青少年们渐渐习惯了生活的重担一个人来扛的时候,相信一定能明白情感共鸣是一件多么宝贵的事情。虽然说世上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人们总愿意在生命中的某件事、某个人、某种情绪里发现直通心底的温柔。

现在的人,能够受到触动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感动?

所以,其实看一部电影也好,或是观赏一幅画,读一本书,最后折射到你脑海中的场景能不能触动到你才是衡量一个作品的关键因素。

精美的特效可以让你觉得效果很酷,但也必须裹上一层顺畅的剧情外衣,才能让你觉得观影过程很燃。

当然,这些触动的情绪包含热血、正义、同情等等,并不一定只是“燃”,或温和、或激昂、或压抑,说白了,能够引发情绪共振,引发观众思考的,带有强烈共情力的才是能被人铭记住的作品。

再举个可能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当年一代油画大师,堪称是天马行空的绘画天才,梵高的作品生前也并没有得到承认,而是死后才大放异彩。

因此,不卖座的未必不是好电影,可能是观众理解的并不到位。

但必须说的是,《上海堡垒》绝对不属此列。

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8月30号,在电影暑期档已经遭受惨败的《上海堡垒》开启了网播模式。

上映前,承载着巨大期待的《上海堡垒》可以说是今夏电影圈最大的笑柄,本想着网播之后因为票价没去影院支持的鹿晗粉丝们这回总可以帮这部影片挽回一点颓势,结果谁知道网播之后,《上海堡垒》原本已经叠到谷底的口碑居然一跌再跌,正应了那句话: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截至目前,《上海堡垒》的评分已经来到了令人发指的3分。

而这3分的背后是至少199万人的观看以及19万人的评分。其中大部分人打了一星。

这些评分代表着什么呢?

梵高的作品太过艺术,在它没有流行前,确实可能别人都看不懂,但电影这种东西是由人来演绎的,一览无余地就能看到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心理活动,甚至是他的成长经历。

这些东西最终显化的都是人的情感,不会存在看不懂之说。

人嘛,总是要将心比心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上海堡垒》原著的书粉或者是电影里任一演员的粉丝,本来抱着巨大的期待去电影院看看你想象中的世界,但里面的人帅归帅、美归美,却完全无法呈现出你憧憬的那个世界,你心里会不会堵的慌?

如果你还看到里面的人不仅没呈现出你理想的世界,还把那个世界呈现的很不合理,很菜,很逊,完全消耗掉你的热情,你心里会不会有点不爽?

最重要的是,你花了钱,享受不到你要的服务,然后这个服务是消耗品,不包退不包换,你吐槽两句,是不是正常?

我并不是说,《上海堡垒》没有可取的地方,还是有些人认为它是好看的。关于这些人的想法,我完全同意。

我只是想说,不仅是电影,似乎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共情力来解释。

那些人在电影里看到了感动;所以他们觉得它好;

那些人在电影里看到了震撼,所以他们觉得它好;

那些人在电影里看到了人性,所以他们觉得它好;

那些人在电影里看到了逻辑不通、表情僵硬,所以他们当然觉得它差。

我一直认为电影是有生命的,它会不遗余力展现它自己的情感,其余的都任由观众评说。

共情力真的是这个很难得的品质。就好像你让我感受到尊重,我拥有共情力的话,自然也希望你感受到同样的尊重。我们也许不能感同身受,但大多数人总会希望尽力地去理解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种事物。

再举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吧,每部电影都有演员,他们都想尽力把它拍好,除了想赚钱,还有很大的原因是他们不想让粉丝、观众失望,因为他们知道粉丝、观众很期待,这就是共情。

他们会努力,有些粉丝会心疼,这就是共情。

有些人知道他们努力了,仍然会选择批评他们,因为结果真的很差,他们觉得结果大于努力,这也是共情。

有些演员很敬业,但他们不会拿敬业当作作品不好的理由,因为他们知道凌晨扫地的大爷大妈、环卫工人也很辛苦敬业,所以敬业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不是做不好的理由。

这,还是共情。

人这辈子就是处在这种不能感同身受但又处处感同身受的环境里,所以才会对一部电影有诸多寄托、愤怒、喜欢,因为一部电影也可以体现一个世界。

人这辈子就是处在这种不能感同身受但又处处感同身受的环境里,所以人与人之间才那么温暖,又冷漠 。

可是,我们都希望世界变的更好;也希望好电影越来越多,不是么?

END

作者:砍柴娱白先生

走过路过都是缘,加个关注点个赞呗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