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省新昌縣位於浙江東部,古稱剡縣,是“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區縣,譽稱“東南眉目”。

  唐代詩人李白以一首吟頌浙江新昌天姥山風光的詩作“夢遊天姥吟留別”,讓更多的後人記住了新昌,據史料記載,《全唐詩》中總共有400位唐代詩人曾經來過新昌,佔到《全唐詩》中2000多位詩人的五分之一。

  浙東有山,名曰天姥。其勢連綿,其峯巍峨。東晉時期,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曾在此山披荊斬棘開闢驛道;王羲之等十八名士、支遁等十八高僧在此翰墨遊學、結廬講經。大唐盛世,詩仙李白在此《夢遊天姥吟留別》,不朽詩篇傳誦綿延;杜甫、白居易……四百五十多位唐朝詩人翩翩而來,面對天姥灑下詩歌一片。

  天姥山得名來自“王母”,是新昌一邑之主山,由撥雲尖、細尖、大尖等羣山組成,是一片連綿起伏、氣勢磅礴的羣峯。

  沃洲湖也稱長詔水庫,它北倚沃洲山,南臨天姥嶺,這裏羣山環抱,碧波浩渺,景色幽靜秀美。歷代文人相繼往來,絡繹不絕,尤其是唐代,留下了數百首詩文,從而成爲“唐詩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湖中有一島,名“大月角”,棄舟登島,站在“雙緣亭”上眺望,湖光山色氣象萬千。乘坐豪華舒適的畫舫船暢遊湖上,只見青山疊翠綠水盪漾。可觀賞沃洲湖大壩風光、真君殿、石女峯、鵝鼻峯、放鶴峯、支遁嶺、大月角、香爐峯、智者大師放螺處等景點。

  大佛寺,創建於東晉永和初,距今已1600多年。寺內羣山環抱,山崖壁立,奇巖突兀。寺內大佛開鑿於南朝齊梁年間,高大巍峨,氣勢磅礴,佛像莊嚴,神態逼真,世稱“江南第一大佛”。

  大佛寺風景名勝區總面積共25.5平方公里,由大佛寺景區、十里潛溪景區、南巖寺景區三部分組成。這裏羣山環抱,奇巖突兀,亭臺樓閣環布,古樹修篁,故大佛寺又有“石城古剎”之稱。

  大佛寺景區是以石窟造像爲特色,融人文景觀與奇巖、怪石、幽谷爲一體,石彌勒佛,通高16.3米,兩膝相距10.6米。佛像規模宏大,歷史悠久,藝術精美,鴻姿巨相,無與倫比,實爲罕見。是我國早期石窟像在南方僅存的偉跡。南朝著名文藝理論家劉勰贊曰:“不世之寶,無等之業”。

  或許你沒有聽聞過新昌這個名字,不過如果你先天做着武俠夢,新昌的山山水水或許早就印在你潛意識的腦海裏,因爲央視版《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和《神鵰俠侶》都曾在新昌境內的穿巖十九峯取景:韓妃江邊的大石上,穆念慈曾飲馬小憩;穿巖十九峯後的臨江小築內,住過瑛姑;獨木橋頭,郭靖曾與一燈法師之徒漁翁過招;郭靖與黃蓉攜手飛舞時,穿巖十九峯在後頭看得如癡如醉......

  雖然地處溫文爾雅的吳越之地,但19座險峻凌絕的丹霞山崖卻有鐵血丹心。每座山峯都有可愛的名字,如單劍、馬鞍、鵝鼻,其實你大可不必勉爲其難地去記住它們,只要發動自己的想象空間就好,在江南溼潤的武俠世界裏,你可以做自己的導演。

  景區位於新昌縣城西22公里,由穿巖十九峯、千丈幽谷、重陽宮、臺頭山、倒脫靴五部分組成,以運動休閒和科學考察著稱,是我國最壯麗的丹霞地貌景觀之一,是新昌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爲“浙東張家界、江南小桂林”。

  穿巖十九峯爲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區內峯、嶂、巖、嶺、洞、谷、溪、澗、瀑、潭一應俱全,山光水色融爲一體,充分體現了風景區幽、奇、險四大特色。尤其是十九峯,峯峯相連,橫亙2.5公里。山上林木青翠,山下溪澗碧澄見底。

  千丈幽谷位於十九峯東面。深邃的山谷、鍺紅色的丹霞山峯,美麗異常。和十九峯比起來,千丈幽谷的遊人要少很多,這邊不用爬山,大多是竹林溪水邊的景色,想要悠閒放鬆這裏是很不錯的選擇。

  七盤仙谷山雖不高,卻層巒疊峯;峯雖不尖,卻撫媚豐滿;溪雖不深,卻造就了衆多挺拔屹立的峯林、險峻面闊的懸崖和造型奇異的峯巖、壁巖景觀。天兵天將有之、獅象貓鼠有之。蝙蝠田雞有之,令人浮想聯翩。

  七盤仙谷,是古意的,這裏有500多年前的參天大樹,有永寧、萬福等兩座保存完好的古橋,山彎裏還有一幢爬滿乒乓藤的泥牆屋,遊七盤仙谷,讓人感受這裏歷史的厚重感。

  本文部分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