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激光波長單一,發射集中,它在極小的範圍內可以得到極高的亮度,而且準直性極佳,因此其在軍事領域經常被用在目標指示和測距方面。在經歷過漫長而難熬的越戰之後,美軍痛定思痛,認爲只有保持巨大的技術優勢才能使前線士兵擺脫無謂的消耗戰。

紅外夜視儀圖像

恰逢此時激光和微電子技術飛躍發展,夜視儀開始普及,能在夜戰環境下快速爲友軍指示目標的紅外激光目標指示裝置也就隨之普及。這種紅外激光肉眼是無法看到的,只能藉助特定頻率的夜視儀才能看到,保證了使用者的安全。

圖中紅圈內的黑色小盒子就是美軍使用的第一代紅外激光指示器:AN/PEQ-2。指示距離達到600米,能發出紅外激光或肉眼可見的激光。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士兵使用它爲機槍手,坦克,A-10攻擊機,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等各種火力平臺指示目標,自己則躲在安全的掩蔽物後面等炮火過後再前進,大大降低了美軍一線士兵的傷亡概率,也正因爲如此,繼任的拉姆斯菲爾德才野心勃勃的提出了“零傷亡”的目標。

AN/PEQ有兩個電池倉,兩個光學發射窗口,雖然體積不是很大但在M4A1卡賓槍上安裝起來不太方便,於是經過簡化和減重,生產出了AN/PAQ-4紅外激光目標指示器。上圖,左邊體積較小的就是PAQ-4,對比右邊的PEQ-2小巧了不少,採用更耐用的鋰電池,電池倉減少到一個,將紅外激光和可見激光整合到一個光學窗口,更加實用。

AN/PEQ-15紅外激光指示器

AN/PEQ-15更加小巧,重量也更輕,採用皮卡汀尼導軌接口可以無障礙的在美軍目前各種單兵武器上安裝使用,指示距離也是600米。之所以選擇這個距離是綜合了安全距離,耗電量等各種因素之後的綜合考慮,中國若生產此類裝備也可以直接借鑑。

AN/PEQ-15紅外激光指示器是美軍目前裝備量最多的單兵目標指示器,不管是常規陸軍,海軍陸戰隊,還是精銳的海豹突擊隊,肯定是人手一支。

之後又改進出了整合白光戰術手電功能的AN/PEQ-16,目的是讓美軍士兵在使用PEQ-16和PEQ-16A的時候不必在掛一個沉甸甸的戰術手電,不過事與願違,燈泡雖小,但耗電量很大,不怎麼實用,只有少量投入使用。

AN/PSQ-23激光測距儀

目前最新的目標指示器是2011年開始逐步裝備的AN/PSQ-23微型激光測距儀。推出這款裝備是因爲在實戰中,美軍發現前線士兵作爲信息化作戰的觸角,經常需要爲火力平臺和指揮中心提供精確的目標距離,而讓普通士兵額外攜帶激光測距機顯然是不現實的,於是就萌發了將激光測距和紅外激光目標指示器合二爲一的想法,一試效果還真不錯,便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款裝備。

在AN-PSQ-23的尾端,設計人員爲士兵設置了一個讀取距離信息的數碼屏幕,使用2節DL 123電池供電,質量爲0.54千克,內置AN/PEQ-2A激光指示器和數字式磁羅盤,可與GPS定位儀配合使用顯示目標精確位置,最大測距距離爲9.6千米。

相比之下,中國雖然激光技術全球領先,但解放軍卻沒有同類單兵裝備,這和缺乏單兵夜視儀緊密相關,更是保守戰術思想的體現,還需要奮起直追纔是。幾塊錢的激光筆和步槍的組合也很有特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