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第二師33團塔里木河下游,棕頭鷗飛過河面。

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的蓑羽鶴。

都市消費晨報訊(記者劉新 通訊員李大國攝影報道)姿態優美的天鵝一家三口在湖面暢遊,成羣結隊的灰鶴在溼地上覓食飽餐,調皮好動的水鳥在水面上跳躍打鬧……眼下正是南遷候鳥過境的高峯期,隨着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候鳥在新疆各地“歇腳”安家時也享受着高質量的棲息生活。

10月23日,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管護工作人員正忙着觀察遠處候鳥們的日常狀態。“今年的候鳥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而且數量也增多了。”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管護隊隊長劉永軍說,數萬只灰雁、上千只灰鶴、蓑羽鶴等都將在溼地內棲息覓食,積蓄能量之後繼續南遷。

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過境候鳥規模最大時一天達10萬餘隻,有天鵝、大雁、白鷺、綠頭鴨等40多種鳥類,大多是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爲了保障這些候鳥的生活質量,從一個多月前,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就啓動生態補水,目前已向溼地注入9000多萬立方米的水。

“補水後水域面積增加,水裏的小魚小蝦就可以游到淺灘,供遷徙的候鳥取食。”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副局長蒙邊疆說,這樣做可以爲候鳥南遷補充能量。

過去5年間,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的溼地面積從最初的5萬畝增加到現在的17萬畝,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也成爲衆多候鳥棲息的“美好家園”。

鳥叫聲越來越歡實,水聲離自己越來越近,這是博州艾比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員帕勒哈提工作12年來的最大的感受。

據瞭解,目前艾比湖湖面恢復到805平方公里,而艾比湖溼地周邊人工造林和植被恢復面積已達5.4萬畝,豐富的水資源補給也使周邊溼地重現勃勃生機,成爲遷徙鳥類和珍稀野生動物的理想家園。

與此同時,在伊寧縣天鵝泉溼地公園,1993年首次發現有5只疣鼻天鵝遷徙到此越冬,而去年一次來了293只,今年這個數字將會被再次刷新。

塔里木河下游水域也吸引了大量水鳥“歇腳”定居。大西海子水庫管理站站長徐生武介紹,近年來,隨着塔里木河流域持續輸水,流域內生態環境正在逐年恢復,下游湖區及周邊紅柳、胡楊、蘆葦等植被面積在不斷增加,水鳥和野生動物也開始頻繁出現,“每年春天和秋天,候鳥遷徙的季節,可以看到大量鸕鷀、野鴨、鷺類、鷗類等水鳥在這裏停留覓食,有一些野鴨和鷺類還長期定居在這裏”。

新疆生態學會榮譽理事長袁國映說,越來越多的候鳥願意來到新疆棲息停留,充分證明新疆近些年生態持續好轉,而這與相關部門重視生態保護以及老百姓的環境保護意識提高等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